第五百零六章 棱堡(第2/4页)

随后姜星火就恍然大悟了。

根本就不用想什么高端的近炸引信或者延迟引信,这就是纯人工的,跟二踢脚延迟爆炸原理没有任何区别,里面都是火药,发射后都可以爆炸,真要非说开花弹跟二踢脚有什么区别,那也就是二踢脚是纸片爆炸,开花弹是铁片爆炸。

所以,真就是一层窗户纸……

以前用实心炮弹,现在就可以用开花弹了,就这么简单。

但皇帝和国公们却并不知晓,众人看见这一幕,真的是不约而同地倒吸了口凉气,虽然他们知道火炮的威力很强,但没想到现在火炮已经发展到了居然可以大面积摧毁步兵的地步了。

以前的实心炮弹虽然威力很强大,但对于步兵的毁伤效果并不明显,弹丸只能杀伤两三个人,而现在在这种炮弹能够开花爆炸的火炮面前,试问,多少步兵送上去,不都是被屠戮吗?

看着穿着甲胄被炮火撕扯开来的稻草人步兵,他们实在是没想到,新式炮弹搭配棱堡炮台,能造成的破坏居然如此惊人。

而后,矮墙上的火铳手也进行了射击。

当硝烟散去,从热气球上下来的国公们,近距离地看着那些已经成为残骸的稻草人步兵,再想起刚才从空中看到的一幕,都难以遏制地露出了满脸震惊的表情。

“好!太好了!”

朱棣突然激动的拍案叫好:“好一个棱堡啊,有这等炮火助威,岂不真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朱能也忍不住赞叹道:“好家伙,这东西弄出来,野战人家未必会扎堆往炮口下冲,但这守城简直无解啊!”

“这就是国师的棱堡吗?确实厉害。”

兵部尚书茹瑺显然是没看懂的,在听见他们的话后,忍不住皱眉道:“炮确实犀利,一挨着便是人甲俱碎,可这棱堡也就比普通城池矮厚复杂一些罢了,臣委实瞧不出什么门道。”

朱棣笑道:“忠诚伯,这就是你不懂了,你没见过攻德州的时候,那时候要是有这‘交叉火力’,我们怕是连攻城的念想都没有了。”

这就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茹瑺虽然是伯爵,虽然坐着兵部尚书的位置,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他还是个没上过战场的文臣,棱堡最可怕的其实不是开花弹,就算是实心弹丸,或者压根没有火炮,是火铳、强弩……起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关键就在于无死角杀伤这一点。

只不过装备了开花弹的火炮,把这一点给无限放大了而已。

朱棣拉着茹瑺上前沿着缓坡继续细细观看,当看到棱堡上有三面黑洞洞的炮口同时指着自己的时候,茹瑺这才悚然一惊。

方才他在天上,老眼昏花,也就看着地面炸的热闹,如今亲自沿着这些缓坡、水渠向棱堡攀爬,才发现这种火力设计的精妙之处。

“这还是夯土和砖石堆筑的,若是用了钢筋混凝土,就连火药炸城也不怕了。”

姜星火话音刚落,丘福就问道:“那这钢筋混凝土造价几何?”

“钢筋肯定贵,混凝土还得继续实验才能弄出来,但比之糯米浆和条石,肯定是要便宜些的。”

闻言,丘福有些稍稍失望,显然钢筋混凝土结构想要大面积推广修筑的话,从成本上讲是不行的,但既然比糯米浆和条石的成本便宜,那么在重点城池或堡垒上使用,倒是没什么问题。”

“这棱堡的墙面,其实还是按照传统城墙模式修葺而成的,看看它的城垛和墙壁,如果用钢筋混凝土的话,还可以改进一些,甚至构筑成弧面,都不是什么难事。”

传统城墙因为砖石结构的原因,一般都是平面的,因为一旦构筑成弧面,受力就会非常不均匀,为了抵消这种受力不均匀,必须要把弧度拉的平缓,并且增加厚度……这种建筑最明显的就是瓮城结构,几乎所有瓮城,都是非常厚实且平缓的,虽然在里面看是半圆,但从外面看,弧度则极其不明显。

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上能够做到的突破,就比砖石结构要多得多,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坝,钢筋混凝土制造的大坝能够做到相当完美的弧度,借此抵消大量的蓄水所带来的高压力。

“弧面,那岂不是连云梯都架不上去?”徐景昌忽然意识到这一点。

“倒也没有那么弧。”

姜星火笑了下,既然把永乐元年的基本所有科研成果,今天都给他们一股脑的展示了,那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姜星火说什么现在他们第一反应都是信。

棉钢复合甲、钢炮、纸壳定装弹、开花弹、棱堡,有什么革命性的军事技术?好像也没有,但这些组合在一起,就已经悄然把军事科技推进了两个世纪了,等到明军拥有这些以后,就相当于有了约等于正常二百年后才能有的装备和技术。

而这,就是真真正正的代差。

朱棣依旧兴趣不减,带着众人登上了棱堡。

“柳升什么时候回来?”朱棣一边走一边突然问道。

朱能怔了下,旋即答道:“差不多这个月,跟曹国公一块回来。”

安南国那边,大明的驻军其实一直在不断地往国内撤,大明没有赖着不走的想法……想打回去随时都可以,在哪驻军区别不大,只要控制住清化港这个契约港就可以了。

之所以在安南国内驻军,还真是陈天平极力要求的。

安南国刚刚结束战乱,北部又被割让给了大明,整个国家内部混乱不堪,大量拥有甲胄、刀枪、弓弩的溃兵占山为王,各地匪患猖獗,非常需要肃清。

其实如果仅仅是治安问题倒还好说,派兵剿匪就是了,最严重的问题是陈天平的基本盘太不稳定了,而且干的事情可以说是民怨沸腾。

这些受到胡氏新政影响的地方豪强,在胡氏倒台以后,开始大举反攻倒算,跟陈天平是互相拉扯,偏偏陈天平也没什么好办法。

现在的安南国内,政治上,陈天平不得不倚重这些传统贵族和地方豪强;经济上,陈天平除了靠当大明的买办接受输血,就得硬着头皮向地方收税;军事上,投降他的军队忠诚度很低,军纪更是败坏不堪,只有明军是靠谱的。

所以军队三天两头跟地方豪强起冲突,庙堂上不同派系的利益之争更是让陈天平头疼不已,不靠着大明还能怎么办呢?

但大明现在军事重心要北移,肯定不可能天天在这里帮陈天平弹压地方打治安战的,因此明军在陆续回国,能帮陈天平坐稳王位的,也就是通过清化港输送物资,以及留下一支精干兵马,并且整编和培训陈天平自己的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