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预热(第3/3页)

他曾立誓,绝不投降伪帝,而且他自幼饱读诗书,颇通兵略、政略,如今自信可凭借智慧和武力搅乱局势。

只要乱起来,建文帝就还有机会,毕竟距离建文帝失踪,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江南的民心,还尚未全部丢失。

除了民心这个因素外,便是暴昭已经察觉到了,老对手姚广孝似乎感知到了他的存在,有不少建文余孽被抓捕,虽然由于他采取了单线联络的方式,组织网络并没有被大规模连根拔起,但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暴昭深知自己这种潜伏方式,随着伪帝麾下特务机构的逐步加强,迟早有被识破的一天,因此他决意冒险一搏,趁着伪帝离开皇宫前往观赛时,先将伪帝斩杀于此,若能成功,便有翻盘之机。

他相信自己这一次,依靠智慧和武力,定能刺杀伪帝,重振旗鼓,恢复朝纲,将江南被变法逼得无路可退的士绅拧成一股绳。

暴昭站了许久,似乎已经做好了决断,随后匆匆离开了此地。

……

当第三种乐器,也就是铜锣的声音响起的时候。

第一场擂台赛“义利之辩”正式开始了。

与军中比武、民间相扑类似,都是高台,但两侧都垫了木质的梯子,免得有年老体衰的大儒上不去。

同时考虑到整体年龄,倒也没有毫无人性到让双方的辩手顶着夏天的大太阳辩论。

而是立了两个伞盖,下面又铺了团垫。

这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清谈论经的标准陈设。

这时候,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两侧的汪与立和卓敬的身上,能被选出来进行第一场辩论对决,他俩都是今天的热门人物,刚一出现,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听说这回请来的是金华学派的掌门师道先生?”有人小声议论道。

“是啊,这位师道先生在浙江德高望重,洪武朝的时候,乃是最顶级的理学泰斗之一。”

“那卓尚书是他的对手吗?”

“那你就小瞧卓尚书了吧?卓尚书可是少时便聪颖绝伦,博学多才,洪武二十一年的榜眼,解缙未出名的时候,便是大明第一才子!”

“呵呵,那又怎么样,辩经比的是对经义的理解,又不是比诗文策论。”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着今天这第一场比试的胜负,这场比试,甚至关系着他们这个月的生活费。

是的,作为这种预热足够的擂台赛,怎么可能没人下注呢?

虽然事先只知道三名守擂人是谁,不知道挑擂人是谁,但其实有资格代表理学上去辩经的大儒就那么几位,猜也能大概猜出个范围来,所以当不久前名单公布,是“汪与立、高逊志、曹端”三人时,各家赔率马上就出来了。

目前汪与立和卓敬的赔率基本上是六比四浮动,各家不同,但大同小异,总体来看,还是金华学派的这位老牌大儒更被人看好一些。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两位主角登场了。

“这位就是师道先生。”

一袭蓝色长衫,头戴纶巾,脚踏布履的老者缓步登上高台,引起下面一阵骚动。

“卓尚书!”

卓敬的白发用黑色的四方巾束于头上,身穿长衫,背负双手,气定神闲地从另一边的木质梯子上走来,仿佛要赴宴般悠然,令人忍不住赞叹。

“风度翩翩、气度俨然,果然不愧是国朝顶级大员。”

汪与立先作揖行礼。

“金华学派汪与立,见过卓公。”

卓敬亦拱手还礼:“卓敬,见过师道先生。”

双方互相见礼完毕,相对跪坐在地面的团垫上。

作为守擂人,卓敬本可以率先发言诘难,但他并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以一个陈述式的开头选择开启这第一场辩经。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义利之辨,儒家之本也,请赐教。”

这相当于卓敬主动把先手让给了汪与立,谁都知道辩经就是一招见胜负,如此一来,要么是卓敬对自己有极度自信,要么就是真正的君子风度,这不由得引起台下一阵赞叹。

古之君子,莫过如此。

然而……现场并没有人想过,守擂人有输的余地。

当然了,有输的余地不代表要故意去输,尽最大能力来辩论,还是有必要的,否则输的难看,也给变法派丢脸,更是会动摇在民众心目中的信念。

面对卓敬的踢皮球,汪与立并没有长考,而是果断地说道。

“道德即治平之准绳,自先秦以来,乃诸家政治理想之核心,其中尤为重要者,便是义利二者,义利之辨,虽只是学术层面的探讨,但于国计民生,关系甚大,可不慎审哉!”

“在下请问卓公,何谓‘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