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气温对华夏历史的惊人影响(第3/3页)

“同时,长安的冬天也很热,热到本应下雪的季节,常常没有任何一场雪降临,唐朝的近三百年里,光是长安地区有记录的‘冬无雪’、‘无冰’,就超过了二十七次,不仅在次数上远超其他定都长安的朝代,而且在频率上,也到了几乎十年一次的暖冬。”

“关于气温,反应最敏感,最为典型的一个动物,其实是大象。”

姜星火微笑着说道:“你们应当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可在接下来的南北朝时,你们听过有关于象的事情吗?定然是没有的,因为气温下降大象已经不得不迁徙到如今的云南布政使司地区了。而一直到了隋唐时期,长安的皇宫里,才重新出现了大象这种动物。”

姜星火话锋一转:“当然了,气温升高,对于农耕民族固然是好事,但也不完全是好事。”

“因为对于一些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来说,他们也同样具备了大量生产粮食,继而支撑起一个辉煌文明的能力。”

“否则,为什么会在某些地区,除了这段特殊的温暖期,都没有诞生过强大的王国呢?”

李景隆的瞳孔微微一缩,出声说道:“你是说,吐蕃?!”

听到这里,朱高煦也醒悟了过来。

“正是吐蕃。”

姜星火问道:“难道你没有发现,吐蕃的崛起,跟唐朝,几乎是同一时间吗?而巧合的是,吐蕃的衰落,跟唐朝也几乎是同步的。”

李景隆摇了摇头,虽然他之前从未想过,可是经过姜星火这么一说,他就意识到,这其中的关隘并不简单,也绝非偶然。

换句话说,这里面跟气温和降水,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便是因为,在温暖期,高原的冰雪大片融化,出现了适宜耕作的田地,同时也有了更加充足的降水。”

“气温升高,让农耕带来了足以养活更多人口去扩张的粮食,吐蕃因此崛起;气温下降,高原不再适宜农耕,吐蕃粮食人口锐减,随之衰落。”

姜星火看着秋日万里无云的天空,缓缓说道。

“历史的秘密,有很大一部分,就隐藏在气温和降水之中。”

“这就是……地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