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浇油(第3/3页)

赵顼叹了口气:“是这样的,那青州知州派人送来一道加急奏章,恳请朕先在青州执行公检法,再让青苗法在青州执行。”

富弼眨了眨眼,“欧……欧阳永叔?”

赵顼点点头。

唉……这个欧阳永叔真是一点未变,唯恐天下不乱,不过这把火倒是可以烧。富弼思索半响,暗自一叹,算了,我要多说几句,肯定会惹得王介甫不开心,又会给立法会添麻烦。向赵顼道:“老臣近一年一直在修法,对于政务不是很了解,未能为君分忧,还请官家恕罪。”

赵顼赶忙道:“富公能留在京城,就已经是对朕最大的支持。”

不过他心里已有计较。

第二日,赵顼又找来王安石,将欧阳修的奏章给他看,并且表示,欧阳修到底三朝元老,朕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青苗法就暂不在青州执行吧。

王安石也没说什么,毕竟欧阳修的辈分摆在那里,赵顼要答应,他也没有太多办法,毕竟这还只是试行,少一个州也不会影响什么。

但是他却窝着一肚子火,对欧阳修是恨之入骨,人家都是痛打落水狗,我这都还没有落水,正在冉冉升起,你就拿棒子来打了。

真是岂有此理。

回到制置二府条例司,又遇到两个说客,吕公著和陈升之。

之前吕公著一直夹在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但是自青苗法之后,他也开始倒向司马光那边,与王安石的关系也出现一些些间隙,他几番相劝,但王安石都没有理会。

陈升之本是支持王安石的,不过对于青苗法,他心里也是有所保留的。

“介甫啊!目前看来,新政在河中府,是非常成功,证明新法配合公检法,乃是上上之策,你何不继续与司马君实合作。”

吕公著是苦口婆心道。

陈升之点点头道:“介甫,你不要被那些流言蜚语给干扰了,那些人就是故意在挑拨离间,你得以大局为重。”

他们两个都是反对青苗法的,但如果配合公检法的话,青苗法反而让人放心,他们就想劝说王安石再等等。

可他们两个哪里知道,王安石刚刚憋了一肚子火,这要是司马光的话,估计两人就打起来的。

王安石瞧了他们两个一眼,念在多年的友情,也不想与他们闹掰,是深吸一口气,压制住心中的怒火,道:“这不是我的原因,这是司马君实的原因,我们制置二府条例司是有自己的计划,而且我之所以选择东京东路,也是因为司马君实早就派范纯仁去那边建立检察院,这两年过去了,结果登州的公检法,还不如河中府,我也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

而且朝廷的问题一直都是财政不足,而不是治安问题,公检法虽对新政有一定帮助,但本来就应该是他来配合我,结果现在我迁就他,他们还在那里拖拖拉拉,我现在是等不了了,要是财政出大问题,这责任谁来担?”

这话非常在理,问题在于财政,改善财政是当务之急,等着司马光,那得猴年马月去,财政赤字,你们来补?

陈升之赶忙道:“我去催催君实。”

“你别去了,我天天催,也没什么用。”王安石摆摆手道。

吕公著又道:“但是你这青苗法确实有问题。”

王安石听到这话,可就受不了了,冷冷一笑,“是呀!有问题啊!故此去到河中府后,那些大地主是畏之如虎,甚至不惜以低价来抵制我的青苗法,说到这事,我还真得感谢那公检法,他们是在配合新政吗?”

吕公著也急了:“你这人怎就不听劝,如果青苗法去到东京东路,真出问题,新法可能都会毁于一旦。”

王安石道:“只要你们不来添乱,这新政就不会出问题,我在设计新政时,可还没有公检法了。”

“你……!”

吕公著也脾气上来,站起身来,“不可理喻。”

说着,他就气冲冲地离开了。

陈升之纠结了片刻,也站起身来,“介甫,你再考虑考虑。”

王安石道:“不用考虑,我已经决定了。”

陈升之见罢,也就不再多言,摇头一叹,出得门去。

他们刚走,吕惠卿便入得屋来,“恩师,他们是来游说恩师配合公检法吗?”

王安石狠狠一拍桌子,“他们哪里知道,我早已经在河中府改变策略,利用提举常平司来增加财政收入,以至于看上去公检法好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要不是我让元厚之配合他们,他们公检法岂能立足。说到这事,全怪张三那小子,出得这些馊主意,弄得现在人人都以为是公检法的功劳。”

他心里憋着一肚子委屈,就事论事,在河中府,的确是新政一直在配合公检法,不惜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没有王安石同意,元绛会屡屡让步吗?

元绛当初要不让步,公检法也会很麻烦,不可能这么快立足。

但如今大家全都认为这是公检法的功劳,从表面上看,也是如此,因为官府一直在被迫遵守皇庭的判决。

王安石向来心高气傲,哪里受得了这么委屈,而且这种言论,对新政的影响非常不好。

吕惠卿道:“计相之前就已经表明态度,不支持青苗法,恩师犯不着与他动怒。”

“我不是因为他生气。”

王安石一挥手,道:“我是被那欧阳永叔给气着了。”

“欧阳永叔?”

吕惠卿一愣,“他不是在青州吗?”

王安石便将欧阳修上奏官家一事,告知了吕惠卿。

“啊?”

吕惠卿傻眼了,“这不是将国事视作儿戏么?新政乃是国家决策,岂能因一个知州的拒绝,就不去执行。”

王安石叹道:“可是那欧阳永叔不是普通官员,他可是三朝元老,而且官家的意思也是暗示让我们用政绩来说话,以政绩服人。这一次在东京东路推行青苗法,是绝不容有失。”

吕惠卿立刻道:“恩师请放心,目前东京东路很多官员都改为支持我们青苗法。”

“是吗?”

王安石道。

吕惠卿点点头道:“如今他们听说公检法在河中府所做作为,于是都改为支持我们新政,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阻止公检法。”

王安石当即就乐了,“这些人可真是国之蛀虫啊!”

吕惠卿诧异道:“恩师为何……?”

王安石道:“他们现在反对公检法,跟之前反对我们新政的理由是一模一样,可见这些人是极度自私自利,心里全无国家和君主。”

说罢,他又道:“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加以利用,以此督促他们严格执行青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