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机敏(第5/5页)

祝缨道:“您才过来不到一年,又要奔波?路上吃得消吗?这事儿干系全州,就算是别驾长史有私心,也不会拿这事开玩笑的。”

冷云道:“不对不对,你看蓝德那个阉人的狗样子,宫里像他那样的人太多啦!我不自己回去一趟是不放心的。”

祝缨道:“大人与我报上的请功名单没有全批下来,也未必就全是他从中作梗。一说就全准了的,历来也是不多,端看上头怎么想。”她看了一眼薛先生。他的名字本来也写上去的,但是上头只批了一个董先生。

冷云道:“我还是得回去一趟,一离开,就远了。还有你啊,你怎么不着急呢?不能远离,不能远离!”

祝缨道:“宿麦的事儿您不管啦?”

“我看着他们种下再走,我又不会种,有人会种就行了。南府的事儿,你管着。”说着,他恶作剧地笑了起来,“南府现在,没人会与你作对啦。”

“什么作对不作对的?”祝缨说,“都有人管。大人,真要亲自回京?”

冷云道:“我意已决!”

“那年底的会怎么开?明年的春耕怎么安排?”

冷云搓搓手:“我明年早些过来,路上不耽搁就是了。”

祝缨又看一眼薛先生,冷云道:“他与我同行。”薛先生比董先生年轻不少,冷云就相中他当苦力了。

祝缨眼见劝不住,道:“好吧。”

粮缴完,种子留下,冷云还要多留祝缨,祝缨这回可不敢多呆了,说:“会馆那里尽有人的,大人有事,只管传信。”她那儿麦子还差点时间,橘子可快要好了!

…………

县里不用每年都派人上京,冷云这一去,等于将全州官员的考核也捎带上了,祝缨不担心这一点。她仍是让小吴跟着去上京,送自己的信,小吴现在也是官了,不过没仆人,就跟着冷云的车队走。祝缨也给小吴配了辆坐的车,让他一路一定要对薛先生礼敬有加。

小吴机灵,看董先生便知薛先生,仍当薛先生是前辈敬。

冷云这回可不挑剔,也不敢耽误了,他认认真真往京城赶路,越走天气越冷。回京是他自己要求的,直到此时他也只是骂天气,而不曾改了主意回头,只是停下来的时候拿小吴说事儿:“三郎还单派你来,难道我不能给他捎带?他同七郎就这么亲近?”

小吴陪笑道:“因下官回家,就顺捎了。大人有大事儿,跑腿的事儿,还是下官来。”他小心地不提喜事之类,以免刺激到薛先生。

冷云一笑。

小吴回忆起在刺史府的日子,不由怀念起跟在祝缨身边的时候,心道:我这一走,谁要得意?不知道是童立童波还是项乐?

他并不知道,祝缨现在想的并不是将小吴留下来的县衙里那个位子交给谁。

项乐从外面跑了进来:“大人!好像出事了。”

祝缨问道:“什么事?”

项乐道:“我大哥回家说,榷场不对劲。山上怕有变故。”

项家对山上寨子的事一向上心,这次榷场比之前冷清太多!山上下来的人尤其的少,进山收货的人也没出来。项家大哥到了榷场一看,觉得不对劲儿,回来之后便讲了。

项乐便回来找祝缨说了这事。此时秋收已然结束,福禄县的宿麦今年能种到全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但是山上还是比较清闲的。是有足够的人手与山下交易的。祝缨给苏鸣鸾介绍了制茶的路子,山上的普通茶叶、茶饼也渐渐有些收益了。山寨不大可能放弃交易。

那就可能是真出事了。祝缨认真听了他的分析,让他把他哥哥找来,仔细问了这次和上次有何不同,山上下来什么人。得知“还是上次那些人带着。货少了,买卖也做得没心一样。”

祝缨心道:来了!恐怕是义兄走了。

她说:“你叫童立跑一趟赵家,问问赵娘子可还好,就说我有事要找他们夫妇商议。”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