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第3/4页)

朱棣颔首:“掠地之后,也是商行管理?”

“这就是其中的问题所在,臣听闻,域外诸国,许多地方虽为国家,可实际上,却都被其国中的土司和诸侯盘踞,若是朝廷派兵征伐,势必要将其纳为郡县,派官员去管理,而那些土司和诸侯,必然拼死抵抗,这时日一久,对国家的损耗实在太大了。”

“而臣这个商行的方案,却是只取其国,而后再以商行的名义,与其各地大小王公诸侯合作,保证他们的权力,但是要求他们将往年给国王的税赋,交给商行。其实对他们而言,国王是谁,没有任何分别,只要愿意合作,于他们的利益并没有什么损害,只怕他们对此,求之不得呢。”

“一边是朝廷派兵,付出无数的军需,不断的被损耗。另一边则是商行经营,进行有限的管理,却能确保稳定的收益,陛下,这孰轻孰重呢?”

朱棣点点头道:“若能盈利,固然是好。”

张安世一脸胸有成足地道:“盈利的方式太多了,臣数都数不过来呢,臣可以用臣的商誉来担保。”

朱棣则是道:“那么朱高煦这个小子,就专门负责攻城拔寨?”

张安世点头:“对,人得要放在适合的位置上,才能发光发热嘛。他就擅长干这个,而且将士们也服气他。他既是股东,也相当于是咱们的将军,可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商行里负责军事事务的掌柜。”

“陛下……朱高煦虽是陛下的次子,可毕竟也是血脉相连啊,陛下总要给他找一条出路。”

朱棣大抵是明白了。

他无法理解,征伐如此神圣的事,居然也可以变成买卖。

不过这些事,细细一想,可能还真靠谱。

重要的是,张安世说靠谱,他还是有几分相信的。

朱棣抬头:“四卫人马,足够吗?”

“暂时足够了,兵贵精不贵多,臣甚至可以将模范营也调拨过去,其实商行要建立的是一个秩序,而非是建立自下而上的统治,若是再多,反而就可能要亏本了。”

朱棣豪气地道:“入……他娘的,这也可以做买卖,此事……朕准了,朕还是觉得匪夷所思,不过终究还是信你。”

张安世一开始就自信能说服朱棣,但是现在得了准信,还是很是兴高采烈,此时了乐呵呵地道:“陛下,您等着给紫禁城多空出一些殿来吧。”

朱棣不解道:“为何?”

张安世笑呵呵地道:“装银子啊,臣怕内库装不下。”

这一下子,朱棣直接龙颜大悦,但还是嘴硬道:“你看看,老是想着银子。”

当即,朱棣让人将朱高煦叫了来。

朱高煦此时已洗清了脸上的血污,他身子好,看上去没什么大碍。

很快,几份契书直接摆在了朱高煦的面前。

朱棣嫌弃的样子:“画押,给朕画押。”

朱高煦有点狐疑,看一眼张安世,张安世朝他点头。

朱高煦这才一一上前签名画押。

朱棣随即看朱高煦一眼:“张安世非但没有怪罪你,反而劝朕饶恕你的罪行,要给你找一个出路,朕已夺了你的亲王爵,你也没有任何官职了,现在,只是商行的掌柜。”

朱高煦一听,大惊:“臣不会做买卖啊。”

朱棣淡淡道:“打仗的掌柜,朕命你带商行四卫人马去木邦,其他的事,你自己看着办吧。”

朱高煦立即就明白了,张安世此前给他画的大饼,已经实现了一半。

经历过这么一次鬼门关,他对于大位已彻底的心灰意冷了。

可想到这辈子,至少可以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心头倒也欢喜,纳头便拜道:“父皇放心吧,别的事,儿臣没有把握,这些事,对儿臣而言,信手捏来。”

朱棣心里松了口气,却是道:“饿了吗?”

朱高煦摇头:“不饿。”

朱棣觉得这儿子就算是痛改前非了,还是那个没眼力见的傻儿子。

他瞪了朱高煦一眼道:“朕饿了。”

张安世忙道:“臣这就去准备一些吃食。”

“不必。”朱棣道:“将就着寻一个地方吃吧,这地方,朕也熟悉。”

朱棣算是粗人,没这么多规矩,说着,便领着一行人离开,找了一地方将就吃了一些,随即便带着徐皇后打道回府了。

这一路上,徐皇后的心绪好了不少,近日来总是聚拢着愁意的眉头也明显的舒展开来。

等回到了宫中,徐皇后便笑意盈盈地道:“陛下,这一次真是多亏了张安世。”

朱棣点头:“最令朕欣慰的是太子和张安世,太子的宽仁,朕有时不喜,可他对兄弟如此,确实令人刮目相看。至于张安世,张安世这个小子,是个绝顶聪明之人,处处为朕和太子考虑,太子没白疼他。”

徐皇后温雅地道:“他们兄弟能和睦,臣妾也就能放下一百个心了,为人父母的,亲见兄弟相争,真如锥心之痛。”

朱棣叹了口气道:“是啊,朕已打算命朱高煦镇守木邦了,这小子不甘寂寞,那就让他折腾去吧。”

徐皇后忍不住道:“常年在外,会不会有危险?臣妾听闻那里瘴气重……”

朱棣笑了笑:“咱们朱家的人,谁没有犯险呢?不说太祖高皇帝,单说朕,还有那个逆子,当初靖难的时候,难道不是九死一生?这算得了什么。”

说着,朱棣落座,似乎想到了什么,感慨道:“朕不担心子孙们犯嫌,倒是担心……那些个子孙们,忘了咱们朱家是靠什么起家的,当真以为自己如何的金贵。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指望着,靠那些所谓四书五经,去治天下。建文不就是最大的教训吗?此等人有什么用?”

徐皇后听罢,似觉有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

失魂落魄的王宁,也打道回府。

此时……消息已传出来了。

两个儿子,一个王素,一个王锦,皆是脸色惨然地将父亲迎到了正堂。

王宁的父亲王太公,已老泪纵横。

此时,只见厅中已预备了一大桌的酒菜,却没有人有心思动筷。

两个儿子跪下,只是哭。

王宁坐在位上,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父亲,这都是平日里,您喜欢吃的菜肴……还有这酒……”长子王素哭啼啼地道。

王宁看着两个儿子,再看看一旁的老父。

他无心动筷子:“你们的母亲,还在宫中……她不会放弃我的,一定会想办法……”

王太公和两个儿子都没接茬。

就在此时,管事的如丧考妣的进来,道:“侯爷,侯爷……棺材已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