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借刀(3)

3

转眼到了五月中下旬,2010年的夏天将至未至,天气慢慢有热起来的迹象,空气的通透性没有春天那么干爽、明朗了,早上常有薄雾,让醒来的人仿佛还在梦里。

那个奇怪的梦境一直折磨着陆安宁,连着数日都没有淡去,让她心神不安。她放了学,回到家,在楼下扎好自行车,仍出着神,好像在白天里梦游。突然,一只呆头呆脑的田园犬欢快地跑过来,拱她的小腿肚。陆安宁转头看见狗,眼中突然露出惊恐,叫了一声,连忙跳开。狗也吓了一跳,对意料之外的不友好感到惊慌,不住地吠叫。陆安宁厉声说,走开!她脱下书包,攥在手里,很是紧张。狗主人邻居大爷拿着狗绳慌慌张张地过来了,先呵斥狗,回来!又对陆安宁说,安宁,不认识它了?陆安宁表情发僵,不知如何辩解,只好转身跑开了。

她进了家门,扔下书包,先叫,妈。没人应声,杨漫不在。陆安宁走到桌前,轻轻打开杨漫的笔记本电脑。Windows系统随着熟悉的音乐声载入,她立刻打开旧浏览器,输入搜索引擎的地址,网页上却出现了404打头的几个字符,网络不通。她刷新了几下,还是不通。陆安宁有点儿烦躁。

突然有人敲门,她急忙合上电脑,等了会儿,才过去开门。门外站着个大男孩,二十出头的样子,白皙文静,五官端正,背着帆布挎包,提着一个塑料食品袋。男孩礼貌地问,是杨老师家吗?陆安宁说,她不在,你是谁?男孩说,我是杨老师夜校的学生。

杨漫除了当翻译,还到一家职业培训中心教英语课。如果只靠翻译挣钱,即使有陆行知每月拿出一半工资做抚养费,养陆安宁仍有些捉襟见肘。尤其陆安宁又要学小提琴,一把琴就好几千。

男孩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英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递给陆安宁说,杨老师的书,我看完了。陆安宁接过书,看到扉页上有名字,的确是杨漫的。男孩又说,杨老师说要给我换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

陆安宁打量一下他,见男孩眉目善良,表情腼腆,又是老妈特意开小灶的学生,感觉没什么不放心的。她拉开门放他进来,说,你自己找吧。男孩进了门,站在门口问,换鞋吗?陆安宁说,不用,我家不讲究。杨漫不爱打扫,尤其不爱拖地,有时陆行知来了,才帮母女俩大扫除一番。

男孩到书架前找书。陆安宁看着他问,你也是学翻译的?男孩说,不是,我学计算机,想拿个证,英语也得考。陆安宁听见计算机三个字,眼睛一亮,忙问,你会修网络吗?男孩笑了,说,我就是干这个的。陆安宁不认识他,但若是赵正明在也许对他有印象,4·30专案组成立那天,办公室的宽带就是他装的。

男孩从挎包里拿出个步话机似的小设备,插上网线试了试,说,应该是外面接口的问题。他转身出了门,片刻又回来了,再打开笔记本电脑一试,网络通了。陆安宁挺满意,对这个救星很有好感。

两人熟悉了些,男孩才问她,你是杨老师的……陆安宁说,她是我妈。男孩有点儿意外,说,看不出来,杨老师那么年轻。陆安宁撇嘴说,年轻什么呀,她都三十六了。男孩看到书架上摆着的陆行知一家三口的照片,说,你爸也挺帅的,可惜呀……后面的话又咽回去了。陆安宁使劲看了男孩一眼,问,你怎么知道他们离婚了?男孩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该走了。陆安宁指指桌子上的塑料袋,说,别忘了东西。男孩说,那是给杨老师的。

男孩出了门,陆安宁打开袋子,发现里头是两盒老婆饼,是杨漫最爱吃的甜食,常拿它当早饭。陆安宁自言自语说,妈,有人暗恋你了。她走到电脑跟前,打开百度,输了一行字“1997年南都市老城区连环杀人案”。

这段时间,卫峥嵘天天跟着陆行知跑侦查,出租车基本没拉什么客。虽然陆行知每次都打表,下车时把票撕走,说月底统一报销,可兴许忙忘了。这个月卫峥嵘的收入缺了一大块,他给胡海霞交钱时,提心吊胆,存折放在床头柜上,打算在她发现之前就出门。可拿着保温杯还没走出客厅,胡海霞的声音就从卧室里传出来,怎么这么少?你这是一个月的还是一星期的,卫峥嵘?这嗓门大得让他无法忽视,卫峥嵘只好解释说,这也看运气嘛,拉不着人,跑空车的时候多。胡海霞拿着存折从卧室走出来,嚷嚷道,别干了!天天早出晚归的,烧着汽油光拉着自己看景儿呢!不如跟我守着鞋摊儿去,还能替替我。胡海霞原来是三纺厂工人,下岗之后卖鞋,已经卖了小二十年了。卫峥嵘面有难色,说,我闻不了那皮革味儿……我赶紧出车去,正上班时候。不等胡海霞继续发表意见,他匆匆出了门,上了车才呼出一口气。

他与陆行知约好了,仍在高架桥下面的停车场见面。陆行知已经查了郭胜利的底细,卫峥嵘提议去当面聊聊。到达时,陆行知已经在车里等着了。看见卫峥嵘来到,陆行知下了车。卫峥嵘也下了车,迎上陆行知,瞅着陆行知的帕萨特问,你这车排量多少?陆行知说,我不懂这个,挺费油。卫峥嵘说,得3.0吧,我试试手?陆行知看看卫峥嵘,把车钥匙抛过去,猜测着老卫怎么对他的车产生了兴趣。

他们开上车,去摩托车修理店找郭胜利。路上,陆行知说,郭胜利是今年二月底出来的,前半年政府管着,干街道清洁,后来去了那个摩托修理店,一直干到现在。卫峥嵘听了点点头。陆行知问,你想问他什么?卫峥嵘整理一下思路说,我想到一个可能,那些连续杀人的凶犯突然收手的时候,有几种情况,一是生活里突然有了重大变化,比如有了小孩儿,时间不自由了,或者是生了大病受了伤,体力不行了。二是搬家了,离开了这个地方。还有,就是因为别的事儿,坐了牢,这种情况最多。美国就有好几个类似案例,像那个BTK杀手……卫峥嵘不经意转了下头,发现陆行知大睁两眼望着他。卫峥嵘下意识地问,我说错了?英文字母我记不太准。陆行知故作惊讶地说,咱们这十来年不见,你什么时候偷偷去公安部进修了。卫峥嵘笑了笑说,看过几本书,学习学习。陆行知也笑了,说,我就知道,警服这东西,脱不掉。

卫峥嵘续上刚才的思路,补充说,还有,凶手有一种心理需要,就是幻想重现杀人过程,比如他会经常拜访案发现场,去听知情人讲述案发经过,有的甚至会故意去跟警察聊天。陆行知略一思索,便会意了,说,我知道你想问他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