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第3/3页)

怎么跟个家一样啊?

透过不太高的围墙,他发现后面的那座院子里好像还挂着衣服呢。

许明成牵起许淙的手,带头往里面走去,“对,这就是赵秀才开的私塾,他们家把前院布置出来做私塾,后院住人。”

哦,原来这就是私塾啊。

许淙恍然。

听完许明成的解释,许淙才知道跟村塾有专门的地方,远离嘈杂的民居相比,这种私塾是私人开的。为了方便也为了节省资金,所以一般都开在自己的家里,地方大的就像赵家私塾一样,把前后院隔开,地方小的就专门收拾出两间屋子,然后在衙门里登记一下,就可以开门营业了。

赵家私塾是勉县比较大的一家私塾。

私塾的主人赵秀才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有二十年的丰富教学经验,还教导出了五个秀才,十二个童生,风评很好。

所以许明成考虑过后,又亲自与赵秀才沟通过,才决定把他送到这里来,而不是送到距离更近的其他私塾。

许淙:懂了懂了,这是重点小学!

二十年教出了十七个有功名的人,考虑到古代教学的低效率,以及一个孩子从开蒙到考秀才需要花费的时间。二十年算上中途插班的,顶多也就四五批人吧,这个通过率已经很高了,怪不得许明成要把自己送到这里来。

许淙对自己未来的读书生涯,不免开始期待起来。

在这里读五年,他也能去考秀才吗?

如果能去,那可就厉害了!

……

赵秀才是一个外表很严肃的人,或许是因为常年在做基础教育,应付一批又一批的熊孩子,他的额头中间形成了很明显的‘川’字形纹路。

不过人很温和。

看到许明成这个知县,他也不卑不亢,没有表露出献媚来,不过尊敬还是有的。许淙就看到在他行完拜师礼后,闲聊间赵秀才还拿出一个书本上的疑惑来向许明成讨教,那个问题有些深奥,反正他是没听懂。

就看到得到解答后,赵秀才的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估计如果不是许淙在场,他还想问别的问题。

不过时间不够了。

翘班出来的渣爹还要回去忙碌呢,就提出了告辞。

“淙哥儿就托付给您老了。”

赵秀才刚才已经考较过许淙几个问题,现在听到许明成的话扆崋后就道:“大人言重了,令郎年纪虽小,但聪慧过人,是老朽的福气啊。”

如果说他之前对收一个三岁小儿入门,还有些犹豫,那现在已经疑惑尽去了。他看向许淙的目光,就好像在看自己的得意门生一样。

毕竟教出一个好学生,他也是脸上有光的。

“大人放心吧,老朽定当尽力。”

许明成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不说他来之前便已对赵秀才有过考较,就是淙哥儿的功课他也是要每日检查的。

有什么不对,马上就能发现。

所以他对赵秀才点点头,然后低头温和地开口:“淙哥儿,那为父就先回去了,你在这里要好好听赵夫子的话,不可顽皮。”

许淙不会在外面给他爹没脸,马上应好。

等许明成一走,赵秀才就习惯性地板起脸,对许淙道:“许淙,你今日入我赵家私塾,当勤学苦练,如此将来才能金榜题名,不坠你父威名。”

“可明白了?”

许淙再度应好,“夫子,我明白了。”

听到他的回答后,赵秀才的语气柔和了下来,然后带着他往另外一间屋子走去,边走还边跟他介绍赵家私塾的环境。

跟许明成之前讲过的一样,整座‘赵宅’一共有前后两进,前面一进被布置成了私塾,后面一进则是赵家全家人生活的地方。

两进之间,并不相通。

从大门进来的是私塾,如果要去找赵家人,得走另外的侧门。赵秀才还特地把侧门的位置指给了许淙看,说以后他若是在功课上有什么疑惑,在私塾这里又找不到人的话,就去那里敲门,他多半会在家里。

许淙乖巧点头。

就和县衙那边一样嘛,他们一家住的地方,也是县衙后面。有时候县衙的人找不到许明成,也会来后面问问人在不在家。

不过和他们家有前中后三进的大宅子相比,赵家的屋子就要小很多了,渣爹和金氏住的正房都要比赵家大。

除了在许家村那段时间,以及中途赶路借宿在小地方外,许淙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小的宅院,略有些不适应。

不过很快他就没时间考虑这些了。

因为教室到了。

许淙听到了久违的读书声。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