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4/5页)

一上午时间,前府尹“勤勤恳恳”介绍情况,等到中午休息,身边人少了些。

前府尹刚想离开,就听纪炀开口道:“谁跟你打了招呼?”

前府尹愣住。

纪炀看似十分好脾气道:“国子监的,还是御史台的,又或者宗室。”

“他们让你给我吃软钉子,是吗?”

前府尹再次愣住。

他心里有两个疑惑,纪炀怎么知道的?纪炀知道了,竟然不发火,他不是脾气很坏吗?

平安等人把汴京如今最好酒楼的饭菜抬了过来,纪炀一边招呼前府尹吃菜,一边道:“你早点说,也能早点走,否则我就说自己做不好汴京府尹的差事,需要你在旁协作。”

“协作个一两年吧。”

???

留在汴京府一两年?

还是新府尹都到了,还让他留下来?

这是觉得他受的磋磨还不够啊!

既要处理那么复杂的关系,还要看着纪炀脸色。

这是当官吗?这分明是修道念佛。

他留个一两年直接可以成神仙了。

纪炀吃着菜,见他还是不答,笑道:“你只要说个人名,接下来该针对针对,我既不介意,你也能交差。怎么样?”

只要说个人名,就能让纪炀不介意?

前府尹脑子转了几圈,咬牙道:“国子监主簿。”

又是他。

当初在灌江府,当地学政就是给这位主簿写信,然后有了之后的报纸骂战。

不过那学政因为传播谣言,之前被他扔到古博城修城墙,倒是罪不至死,这会应该离开了。

但想想也是,这梁子结下,估计恨极了他。

再加上前几日将他们辛辛苦苦办的汴京文报给拉下来,仇只会更深。

纪炀笑:“虽未跟他见过,但也确实有仇。”

前府尹有些无语。

您到底跟多少人有仇啊!

这没见过都能有仇吗?!

纪炀听他说了人名,又道:“接下来无论两个府尹发生什么,希望你都不记仇,我也不会记仇。”

“回头顺顺利利去外放。”

那就是演戏了。

能完成权利颇多的国子监主簿吩咐的事,还能让纪炀不记恨,这可太好了。

前府尹跟纪炀接触这一上午时间,其实心里对纪炀并不厌恶,甚至觉得他做事利落,不愧是出名会治理地方的人。

他所在的地方,都会天翻地覆。

靠的根本不是所谓的纨绔无赖,这点前府尹还是确信的。

看着纪炀做事不紧不慢,他都觉得值得信赖得很。

这会两人说话间谈妥,眼看衙门小吏进来,两人立刻变成之前的模样,一个给软刀子,一个笑眯眯。

那小吏看了会,确定自己离开不到一刻钟时间,他们应该也说不好什么,这才放心。

就被支开一会,肯定没事。

纪炀看看他,那前府尹为这个小吏捏把汗。

人家一眼就看出你在做什么,可别装了。

方才时间虽短,可人家一句话就说中痛点,他不交代都对不起刚刚的情况。

纪炀正式在开封府任职,前府尹教了四五天时间,外面消息就传了四五天。

什么纪炀跋扈,什么纪炀根本不懂开封府的事,什么他只会经营赚钱,对开封府这种政务一窍不通。

连科考都没考过,律法更是一问三不知,这以后怎么断案啊。

谁传的,为什么传,纪炀心知肚明。

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早就扛不住压力。

毕竟官员要升迁,要名声要官声,再加上同僚排挤,肯定会服软。

他们用这种方法整治过很多不听话的官员。

眼前的前府尹就是其中一个。

但纪炀是谁?

他之前的名声又怎么样?

所以毁清誉官声这事,还真拿他没办法。

至于前府尹根本不交接工作,处处软刀子,让他融入不了府衙这事,纪炀也不着急。

急有用吗?

对方越让他着急,他越要慢悠悠的。

耐心这种东西,他可从来都不缺。

其实前府尹做的时候都是胆战心惊,生怕纪炀一个翻脸,那他就里外不是人了。

可纪炀表现出的耐心跟大度,让他心里暗暗钦佩,其实心里有了转向。

等前府尹走的时候,刚要说什么,纪炀朝他微微摇头。

都这样了,还是利利索索外放,不要让人拿住把柄。

实在没人的时候,前府尹才隐晦道:“那汴京府衙?”

“放心,一切都会好的。”纪炀笑道,“外放也不容易,若有什么事,也可以写信给我。”

写信给纪炀?!

想到纪炀在外放时的功绩,前府尹觉得自己可耻地心动了!

这可是纪炀啊!

他做过多少事,还用说吗?

陛下对他如此纵容,那都是因为外放时候的功绩。

如果能有他指点,必然感激不尽。

前府尹拱手感谢,等走了之后才忽然想到。

明明自己奉命针对纪炀,纪炀也知道这回事,自己只讲了个他可能早就猜到的名字,他就把自己轻轻放过了?

不仅丝毫没有追究府衙软刀子的事,甚至还说以后可以常联系。

这是传闻中的纪炀?

好脾气的有点过分?

可转念一想,前府尹又明白过来。

自己对人家来说,不过是个小人物,甚至是可以拉拢的小人物。

对付他根本一点用处也没有,还不如找准背后的人,何必随便结怨。

前府尹也庆幸自己没有死扛,若纪炀试探自己时,自己坚持不说背后的人是谁,那他今日还能安安稳稳去外放?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纪炀此时不知道前府尹想明白其中关键,估计知道也不介意。

他正在府衙正堂坐着,手底下带来的十几个小吏直接安排到各处,带着的二十兵士则轮流在办公的小院里值守。

不到片刻,府衙各处都有他的人,办公的地方也是密不透风。

当初他带着玉县丞凌县尉都敢闯灌江府,如今手底下十几个能干的小吏,那都是从最底层一点点历练上来,挑选最优的跟着。

不用纪炀吩咐,他们都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身边的人自然还是平安,岳文塞,鲁战,三人各司其职,也有章法。

这么多年的官,可不是白做的。

纪炀翻翻近来的卷宗。

没过片刻,汴京府衙判官跟推事便来了。

两人手里捧着崭新的案子,进来就哭丧着脸道:“府尹大人,您快来管管吧,这又有人在汴京街上跑马,还伤了两个人,这要如何处置!”

纪炀听了这话,心知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而且他刚送走前府尹,棘手的案子就来了,能这样巧?

纪炀开口道:“把当街跑马的人抓起来即可,这么简单的案子,为何还要问怎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