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3/5页)

说了他们也不敢放,还不敢留。

众人沉默。

要说这些年,他们打家劫舍的事没少看,虽说专门烧杀抢夺的匪贼比起来,好了那么一点点。

但也只是一点点。

主力的十几弟兄姐妹里,谁手上没有血腥。

手上也有无辜亡魂。

正因为如此,面对太新县纪知县的招安,他们并不敢去。

自古以来,招安就两个下场。

好好活着,但去哪都有监视。

要么被官府分而划之,随后一一清算。

他们虽然没读过书,但也看过话本啊。

这种底子不干净的,根本不敢下山。

再说,不下山也能活,顶多是少做些拦路抢劫的买卖,龟缩在山上就行。

官府还能派人到山上找他们?

先不说他们对这山上有多熟悉,再说,居高临下打官兵,这并非难事。

但关泉峰的人依旧很愁。

以后的日子明显不好过。

而且这里面有些人家里已经在喊,说山下日子好过了,让他们别当山贼。

别人喊也就罢了。

家里父母娘亲妻儿喊,任谁都会心动。

毕竟还有部分人,是为了躲避三家苛待,所以才逃到山上。

现在那三家没了,还分到不少田地,谁不想回家?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这些人也在愁,到底当过山贼,如果回家了,知县再反悔,把他们抓起来,那又怎么办?

关泉峰上原来的人跟之后来的人都在愁眉苦脸。

不管山下的人再怎么说,他们都不相信知县真的会放过他们。

纪炀确实没打算放过他们。

这七百多人里,有家有口的还行,他们回到太新县,多半会认真做事。

家人是最大的牵绊,这肯定没错。

但有些却是真正杀人如麻的贼匪,就算情况好点的,也习惯山贼的自由日子,来太新县,这会破坏这里的治安。

现在太新县的治安这样好,不能引来不安定的人。

所以纪炀的打算是。

让他们种果树。

你们不是在山上吗,干脆种果树好了,把打家劫舍的营生换成种树,来发展经济。

愿意下山,就在山下开荒种田,不愿意下山,便去开荒种树。

想回太新县的,则服两年的劳役,可以分四年完成,四年里抽出一半的时间,帮官府种牧草,会给一定报酬,但报酬肯定不会比正常雇佣的人多。

总之三条路。

怎么选都行。

回太新县的服劳役,这个还好理解。

在关泉山下开荒种田,也能想象。

种果树又是什么东西?

种了果树,卖给谁?

有人问这话的时候,纪炀微不可查看看关外。

还能卖到哪。

要么通过卖到凉西州,要么卖到关外。

想要卖到凉西州,还要打通这里的官道。

可如今灌江府太乱,人家肯定不稀罕跟他们做买卖。

最近两年,只有关外最是合适。

从八月二十五清除刘家,强行关了黑市之外,跟关外的贸易往来也已经切断两个月之久。

即将迎来寒冷冬季,正是关外急需物资的时候。

如果一直不跟他们交易,只怕年前还会有场兵祸。

所以赶在年前,肯定会开一次互市。

这次的互市自然是朝廷主导,税收名目都要清楚。

而这样的互市,在纪炀的规划里,只要边关稳定,关外小国部落们稳定,以后每年定期会开。

这样一来,关泉峰的水果销处自然不用讲。

毕竟往西走,还有广阔的市场。

所以纪炀早早做好打算。

山林,田野,耕地,能用的资源肯定都要用上,结合本地的优势,让本地百姓除了种田之外,再多一份收入。

再说,这种的是果子,就算到了荒年,就算以后还有战乱。

只要种出来的东西在,就会让更多人活命。

一部分卖,一部分给百姓们自己吃,都是极好的。

这里的地理环境也适合很多果子的栽种。

方便运输的苹果,梨子,甜枣,杏儿,桃子,此处都能种植。

不方便的各种瓜果类,以及葡萄等等。

这样好的环境,不多种些果树实在太亏。

还有山下靠近河滩的地方,适合种大批板栗树木,板栗不容易坏,方便运输。

糖炒栗子的味道不用多说,只要这里能种出来,他就能销往汴京。

别看距离远,只要东西好吃,再远的果子也会有人买。

既然关泉峰的山贼就在山上定居多年。

那这山林经济,也就靠他们了。

当然,现在对外讲,还是说纪炀会帮果子找到销路,并不会提关外的事。

开关市尤为重要,暂时还不能讲。

关泉峰那边的人听到纪炀的打算,也是被砸懵了。

什么叫,不想下山就不下山,留在山上种果树挺好的?

这个知县,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正常的招安,不应该许诺他们什么什么官职,什么什么免罪?

他怎么跳过这一步,开始给他们分配活计了?

他们可不是什么牧场上,田地上的人。

他们是山贼!

尊重一下好吗?

纪炀这边已经把山林附近能发展的路线整理好了。

靠山吃山,既然对甘泉山那么熟悉,不如把这个优势转换一下。

以前对山熟悉是逃避追捕,利用这点,赶紧种果树啊!

还等什么!

看看人家牧场那边发展多好,等到十一月下旬,就可以开始售卖肥羊了。

纪炀过于温和的态度,让山贼疑惑。

这还是之前那个,雷厉风行处置当地三家,面对刺杀还一定要去挑衅的纪知县吗?

不是他们心里乱糟糟的。

而是知县同时处理两件事,外部的刺客,内部的山贼。

风格太不一样了。

可他的话说的又过于真诚,甚至连哪种什么树,怎么种,全都想好了。

就等着他们年前收拾出来空地,年后直接栽种。

旁的不讲,纪炀这种态度,再加上让山上有山贼的各户人家,轮流去山下劝说。

还真劝回来几十个人。

他们偷偷从关泉峰上溜回家,想要看看情况再说。

可没想到回来之后,家里的所有事情让他们震惊。

房屋的屋顶没有破洞,自家还有田地。

娘闲的时候去牧场做工,爹在学怎么种牧草,明年给知县大人在官田做事。

小弟小妹们则发了书本,明年开春去上学。

这还是他家?

再看年纪较小的妹妹,她还领到一套棉衣,说是过冬的时候穿,上面绣了她的名字。

还是知县夫人组织县里会针线衣裳的女子们做的。

那些女子们赚了些银钱,她们家里多了收入,明年田地种子钱都不用再借。

全家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