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第2/3页)

扯远了,话说回来。

商人威廉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员。

或该说,这年头从英格兰来亚洲做生意的人,基本都是东印度公司的。

因为海上贸易最基本的是你得有一艘船。

海船从哪里来?

造价不菲,小商人造不起船,那就要找能租船的组织。

东印度公司,全名实则为「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

顾名思义,威廉作为伦敦的商人可以去东印度公司搞船。

根据船只大小、租赁时间、货物种类等等不同情况,租金不同。

或是出资买下船只所有权的部分股份,成为船东也能够实际使用船只。

船从欧洲开到了印度,却不一定会继续开往大清。在亚洲海域,有些商人会选择换一批体型较小的船。

较小的船从哪里来?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有据点,这就是在当地给造的。

威廉以前与朋友合伙经商,从欧洲开大船到印度,再换小船到广东。

别看租两次,却能节约成本。计算船只维修保养、船员佣金与日常开销等等,分段租赁比长途租赁要划算。

直至去年,合作经商的合约到期。

本来想是最后一次出海,当时没料到珍珠粉化妆品横空出世,更没想到它卖得如此火爆。

但朋友不想继续远航,威廉独自承租,他换了租赁船只的规格。也不在印度换船了,直接从伦敦开来广州。

船也不是新船,威廉却第一次用。

胤禟凭着过人的口才,说动威廉找道士搞一场船只祈福,因为到什么庙就要烧什么香。这就有了正月初一,胤禛、温宪、茉雅琪三道士组合上船。

武拂衣肯定要同行。所谓给海船祈福是假,暗中观察伦敦造的船才是真。

几年前,她拆过一艘海船。

如今才知道那是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造的亚洲海域货船,而非欧洲制造的大货船。

这要去观察两种船有哪些区别,而着重观察一个要点——船上的武器装备。

从欧洲来的海船,不论战舰与商船都有大炮,谁叫欧罗巴诸国之间相互打劫是习惯操作了。

商人威廉怎么会大方到敞开商船?

当然不只是迷信思想作祟,也是被胤禟给灌了迷汤。

胤禟许诺了珍珠粉化妆品三年独家经营权,又透露以后想买高额船票。想搭乘威廉的船只去欧罗巴转一转,那么必须了解船只是否安全。

从欧洲来亚洲的船是会搭载少量乘客,主要是富商与神父。

威廉有点诧异,从亚洲主动往欧洲去的有钱人很少见,但他还是没有拒绝这笔买卖。

比起逛除夕花市,初一白天去刺探情报重要很多。是该早点回府,养精蓄锐。

胤禛对于所谓作法祈福,操作起来没有压力。

考察团一路行来,自从胤禟最先给介绍了为赵老爷子画遗像的工作,就似打开一扇新世界的窗户。

行路两年,假道士三人组已经以假乱真。

给人算过命,给人驱过邪,给人送过殡,甚至因为业务纷争与和尚打过擂台。

反正江湖术士能做的活,因为考察需要都给兼职了一番。越是深入,越是了解所谓高深秘法似乎从未真实存在。

胤禛有时回想,六年前判言他会“以身相报”的老道逯仁,是不是自己记忆错乱的幻象?

天意从来高难问,还是仔细观察英吉利制造的商船更实际些,他也想一起远行欧罗巴。

正月初一,海船祈福顺利进行。

武拂衣摸清了整体船只构造,也在对英吉利船员的旁敲侧击中了解了其他国家海船的情况。

她先看了最关心的火炮数量。

总的来说,出海是为赚钱,承载足够利润的货物是第一位。如果大炮装多了,控炮的船员数量也要对应增加,否则装了也白装。为取得平衡,一艘船的大炮数量基本在二十至三十门。

再说船只大小,在近几年有了一点变化。

十七世纪,船只排水量一般在三百到六百顿,也就是说规格基本不超过长40米、宽10米。

进入了十八世纪,船只越发追求载货量,越来越多的船排水量超过六百吨,往八百、九百、上千去了。

康熙四十六年,以公历计算也就是1707年。威廉租用的海船不是新船,规格停留在了上个世纪。

再说船的内部结构,除去火炮部分之外,主要就是货舱与客舱。

货舱包括了淡水储存、货物仓库、火药与贵金属库等等。船上肯定会有食物储藏室,也有饲养肉羊的羊圈等等。

欧洲其他国家或地区,与伦敦造的商船都是大同小异。

最后,武拂衣以一句话概括,这船大清能造。

其实,大清有海船,支持航行到东瀛、南洋贸易。也有水师,否则怎么可能跨海去台湾攻打郑氏。但目前没有远行到欧洲的大商船,因为从前没人想过要去。

如今不说一口气造船去欧洲,搭载别人的船去见识一番总是可以的。

哪怕不先去欧洲,也得去印度洋瞧一瞧了。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是个什么光景了?让英吉利人在那里设立据点大搞东印度公司。

这就又给康熙写信了,主要说了访英国商船,然后顺理成章问了另一件事。

第一次南下考察已经过去两年,开春准备北上回京,中途能不能去福建水师参观一下大清的战船?

**

**

正月十四,乾清宫。

康熙瞧着刚刚送进宫的信件,将信封打开,但没有立刻把老四的信取出来。

深呼吸,再深呼吸。他要做一下心理建设,短短十三天,老四再次来信该不会是什么离谱消息吧?

十三天前,正月初一,打开了广东府急件。

康熙一看信,千言万语一句话,真是离谱到家了。

老四在信中写了胤禟在广州被称王的凄惨遭遇。

说是老九如今茶不思饭不想,「珍珠王」的名号叫他惶恐,生怕汗阿玛觉得他不靠谱。为什么这种离谱事就追着他跑呢?

那封信的情绪之饱满,让康熙当晚做了一场怪梦。

梦里,他变成了蚌壳精王,生出一串珍珠,排行第九的是胤禟。

谁想到胤禟化成人形后被鲛人族抢婚,成了压寨相公。蚌壳精一族的颜面大损,不仅要把王子给救回来,也要重创鲛人族。

为此,老四出马去岸上找到法力高深的贾武道长问计。道长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以爱感化。

后来,老九给出了“爱”,是以美人计迷惑鲛人公主,夺取了鲛人国并入蚌壳精海域之中。

梦醒后,康熙脑袋放空,看床顶看了整整一炷香时间。

他想不明白一件事,为什么梦里居然是蚌壳精王?哪怕是做梦,也不该是龙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