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第3/4页)

而在琅云之中,有一些便是过了院试,可以准备考乡试的。

按照现在齐国的规矩,乡试乃是三年一次。

若是错过,除非恩科,不然还要再等三年。

故而哪怕依依不舍,这些可以应考的学子还是决定拜别仙人,回去准备。

而正在江宜郡的裴仲文准备亲自设宴款待他们。

其实按照常理,他作为刺史,已是位列三品,原本不必为了这些还未入仕途的学子花费这么多心思。

可裴大人很清楚,这些学子不同寻常。

在仙境里学习过,生活过,还上过仙刊!

无论以后他们能不能走上官途,起码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既如此,裴仲文自然不会轻慢。

而且从私心来说,这些人算得上是自家四弟裴季尚的同窗,而在如今的齐国,同窗之谊很是紧要,他这也算是帮着小弟经营一下朋友圈。

于是,裴仲文就专门摆下了宴席,等待众人到来。

很快就有学子登门。

他带着不少东西来,看到裴仲文之后便迅速上前,行了一礼:“见过大人。”

裴仲文一眼便认出来人是孙柏。

既是裴季尚的好友,也是被公子筠派去了丰禾郡的孙夫子。

想到这里,裴仲文便开口问道:“你在丰禾郡的差事结束了吗?”

孙柏直起身子,笑着道:“公子宽仁,知道学生临近乡试,便给我传了信儿,让我先去科考,丰禾郡的差事自有其他人顶上,我今日来便是向公子复命,也是来送些东西。”

裴仲文这才看向了停在门外的马车。

一眼便瞧见马车上装着的几个大箱子。

裴仲文不由得道:“那是何物?”

孙柏笑着道:“是纸。”

裴二郎不由得一愣。

只是纸?

既然是纸,为何要用那样金贵的箱子装着?

然后便听孙柏道:“大人估计也听说过,丰禾郡开始造纸了,这些便是我从那里买来的纸,就是怕其他地方买不到,这才多囤了些,准备将其中的一部分送给公子,还可以分给各位同窗。”

裴仲文这下终于起了些兴趣。

只听说过囤粮食囤金子的,何时听说过囤纸?

还要拿纸当礼物送人……

于是裴仲文便道:“据我所知,你家中颇为殷实,令尊便是官居五品,若想用纸,只要说一声,便会有官造纸送过去,如何还要自己辛苦千里迢迢的运回去?”

孙柏似乎早就料到他有此一问,便回过身,打开了其中的一口箱子。

裴仲文跟着上前,只觉得这个箱子相比较于其他略小了些,打开后,便能看到里面是整齐码放的一箱书册,想来是孙柏平常常用的书籍,还有他自己誊抄的本册。

而他从最上面拿出了一本明显极新的,

然后就听孙柏道:“这用的就是丰禾郡造出来的纸写的,我誊抄了些诗句,”说着,他递给裴仲文,“大人若是喜欢,便当是学生的一份心意。”

裴仲文到底是为官之人,平常没少被人送东西。

只是裴父家教甚严,裴二郎又是个拎得清的,所以各种礼品一概不收,端得是个两袖清风。

但是人家现在只是送了本书,一瞧就知道是新印出来的,也不是什么古籍孤本,便没有什么理由推拒。

于是裴仲文便伸手接过,随手翻开。

然后眼睛就定住了。

其实上面所写的诗句,他都是知道的。

便是之前经公子筠之手传扬出来的“仙境诗句”。

这些诗句不单单是公子筠看得如痴如醉,整个齐国都为之震动,听说还蔓延到了隔壁的周国,读书人都以能吟诵仙人词句为荣。

饮酒的时候,总会有人举着酒盏吟诵一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月的时候,也要对着满园花落来一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可以说,他们已经把仙境中的那些词句都仔仔细细的掰开揉碎的琢磨透了,恨不得逐字逐句的分析。

遇到了些典故不知道,根本不用问,自己就能找到解释——

仙境之事,其实寻常人能知?

意象或者典故不清楚,那肯定是仙人之事。

这个理由百试百灵。

作为曾经拿了大三元的裴家二郎,哪怕并没有过多耽于诗词之道,可他依然誊抄了不少诗句摆放在床头,所以现在瞧见了这些也不觉得有多新鲜。

真的让裴仲文瞳孔地震的,是这上面的字。

粗看上去,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

但稍微仔细瞧瞧,便发觉字迹清晰,运笔精妙,一瞧便有神清气爽之感,只觉得每一笔都分外动人。

裴仲文愣了好一会儿,才喃喃低语:“这字……好字,好字!没想到孙郎君竟有如此妙笔!”

寻常读书人能得了裴仲文这位状元出身的刺史赞誉,只怕已经喜不自胜。

但是孙柏却只是拱了拱手,面露惭愧:“大人过誉了,学生当不起,若论书法造诣,学生在此次前往琅云的众人当中不过中等,实在当不起。”

裴仲文不由得道:“孙郎君过谦了。”

结果便听孙柏道:“大人可细细看看,并非是学生的字如何,而是因为这纸。”

裴仲文一愣,然后才把目光重新汇聚到了手上的册子上。

经孙柏提醒,这次的关注点就从字挪到了纸。

很快就发现不同。

如今齐国常用的纸张无论是官造纸还是民间造纸,都是吸水性极强的,着墨也容易渗透。

这种纸张拿来作画总是很好,尤其是泼墨山水,如今很多书画大家都是靠着山水图起家,可要是想要画一些精细的,便要格外小心,还要用到不少技巧以及道具,这样才能确保下笔的时候墨不至于晕染开来影响效果。

就像是丰禾郡的莫夫子,之所以出名,便是因为他能在这样的纸张上勾勒出精细画作。

而在写字时,纸的影响更大。

好的官造纸尚且能写些小字,民间用纸则是难度翻倍。

可是如今瞧瞧自己手上的这本子,竟是分外不同。

表面平滑,莹白如雪,一点黄色都没有。

而上面的字也没有晕染的迹象,每一笔勾勒都格外清晰。

甚至能看到笔锋的变化……

比那些写在丝绸上的还要清晰些!

裴仲文立刻道:“可否让本官也试一试?”

孙柏立刻去开了另一口箱子。

而裴仲文这次十分认真的看过去,就瞧见用来扎纸的布条上是有字的。

“由豐禾郡製造。豐禾造紙,您的不二選擇。”

倒是……郎朗上口。

孙柏则是将纸取出,递给了裴仲文。

裴仲文小心翼翼的接过,先是闻了闻,然后双手在上面抚摸,过了一会儿才转头对着随从道:“取笔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