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改朝 天子李淮修入主京城,是为嘉熙元……(第2/4页)

若是前朝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那自然叫人敬而远之,不敢轻易站队。

但是前朝才翻篇几十年呢,这里不少年纪大一些的老臣,当初也是前朝的臣子。

孙御史见这些人都缄默不言,哪里还有不明白的,不由瞪大了眼睛,抬手就指,“你们这是要叛国!”

淳杨侯在一旁背着手,笑眯眯的,“什么叛国,孙御史讲话真难听,你有证据吗?”

·

镇南王府上,沈意行去了镇南王的书房。

这府上说是被封了,但是沈意行也不是要去见镇南王,几个侍卫犹豫一会,派了一个小队跟着他,还是准许他去了。

沈意行很少来这个地方,书房很大,里边已经叫人翻找过了,一些零碎的东西乱糟糟地堆在地上,看着像是被人打劫过一样。

下人们不敢进来收拾,里头就一直是这幅模样。

这屋子里留下的信息不多了,沈意行粗略地看了看,随手翻了几本书。

找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沈意行没有多停留,回了自己的院子,提出要见自己的几个亲信。

侍卫犹豫一会,去外头请示了上级才说可以。

“沈世子若是一定要见,一旁得有我们的人候着。”

这算是监视了,这侍卫暗道得罪人,见沈意行还没说话,只好苦着脸道:“这也是上头吩咐的,我们也没办法,世子若是……”

侍卫话还没说完就叫沈意行打断了,男人笑了笑,很温和的样子。

“没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侍卫于是没再多说,叫人去传了沈意行的部下来。

沈意行问了问陈氏的行踪,部下说是失踪以后,男人点点头,倒是没说什么。

过了会,他又问起镇南王同冯家的关系,这亲信早年是镇南王身边得用的手下,这会不管是为什么,俱都实话实说一一答了。

一旁的侍卫就拿了纸笔,一字一句地记下来。

半柱香的功夫以后,沈意行心里就有数了。

他很小的时候镇南王就已经赫赫有名了。

沈意行听过他许多故事,樊氏把丈夫当成天,说镇南王打过无数场仗,是大元的大英雄。

沈意行那时还很小,会问他为什么总是不回家。

樊氏就叹口气,说汴州有乞明人,镇南王要保护整个大元,他轻易离不得的。

樊氏就这样爱着那个英雄一样的镇南王,强撑着笑脸听他说要迎娶自己的庶妹,因为镇南王需要兵力去保家卫国。

在樊氏口中,镇南王合该比菩萨还高一截,樊氏很少说其他的,只要同沈意行在一起,她口中就一定要念叨镇南王。

那个叫樊氏神化了的人,在有些时候,也会叫沈意行生出一种无法超越的恐慌感。他惧怕他,更怕自己也成一个和他一样的人。

但是沈意行从未有想此刻这么鲜明的感觉,他看了看窗外,在心里想着不过如此。

像一个阴影一样一直笼罩在他头顶,无时无刻不想着控制他的人,不过如此。

镇南王不过如此。

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会叫利欲熏了心,背叛发妻,连叛国这种事也做得出来的,低劣小人。

沈意行仰了仰头,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突然觉得疲惫,这样一个人,就这样一个卑劣又可耻的人。

一旁还有人等着,亲信于是小声地叫他,沈意行很轻地嗯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他为樊氏感到不值,也觉得自己有些可笑。

过了许久,沈意行佩上佩剑,提出要见镇南王一面。

他方才同部下说话,叫人听了许多有用的消息,这会提出要见镇南王,上级也不拦着。

这上级是李淮修的人,猜到沈意行的意图,故意地没叫人进内院守着,反而把持了府上所有的兵力。

他们早有部署,只看是谁动手了。

沈意行就带着剑,进了镇南王的院子。

·

一个女郎进了大理寺,这说出去绝对是会叫整个家族蒙羞的事情。

就算是上次熊娘子同刘娘子弄伤了淳娘子,也只是大理寺叫人来盘查罢了,罪犯也少有进一遭大理寺的。

冯清雅如今进去了,名声算是完了,虽然她本来也没什么名声了,但是这次不一样,她日后婚假都困难了,有些上进心的人家,不管富贵与否,是不会娶这样的女郎的。

老夫人这么些年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知道这事不能传出去,因此并不声张,振作起来以后就叫府上的人都闭嘴,不可在外提起此事。

其实如今京城里处处敏感,早早地就有人盯上了冯家,冯清雅被大理寺带走的事情根本瞒不住,老夫人心里清楚,但是能少几个人知道就少几个人知道。

待她把冯清雅救回来了,就立刻找个清白人家把她嫁出去,日后再如何传,好歹终身大事也解决了。

老夫人已然为冯清雅考虑得十分周到了。

老夫人稍作整理,换了自己的浩命衣裳,头发盘得整整齐齐,叫张嬷嬷带了重礼,拄着拐杖就上了马车。

张嬷嬷见她面色还是有些青白,心里发酸,“您也要顾及顾及您自个的身子,别二娘子没出事,您自个到倒下了。”

老夫人转着手里的佛珠,掀了掀眼皮子,像尊佛像,“无事。”

她年纪实在有些大了,一只手几乎是无意识地在发颤。

老夫人换上了衣裳,就仿佛给自己带了个护盾,把所有的脆弱都掩盖住了,面上还带出几分刚硬来。

张嬷嬷不好再劝,眼见着马车驶向淮王府,心里发苦。

这样的情况,淮王妃哪里会愿意帮忙呢?

大街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更多的是骑着大马不停巡逻的侍卫。

马车很快就到了淮王府,府上被穿着护甲的将士严严实实地包围着。

张嬷嬷叫侍女去递帖子,府前的守卫根本不许他们的马车靠近,于是只能在一旁的街角处等着。

老夫人已然几十年没有受这样的待遇了,她闭着眼睛,不由自主地捏了捏掌心的珠子。

帖子递了进去就没有消息了,张嬷嬷时不时掀开帘子往外看看,心里觉得这怕是不会见他们了,但是也不敢劝老夫人回去。

几乎过了小半个时辰,才有个穿着绿色对襟长袄的丫鬟出来了。

阿瑶原本不愿意见的,老夫人这时候找上门来,多本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阿瑶想起了手里的状纸,觉得有些事情一块了结了也好。

京城今年的天气冷热都很极端,这几日已经有些凉风了,阿瑶也没走远,叫侍女把老夫人带到了一旁院子里的正堂。

阿瑶坐在主位,老夫人叫张嬷嬷扶着坐在了下首,屋子里几个丫鬟站在边上。

老夫人还颤颤巍巍地给阿瑶请安,阿瑶微微侧过身子,坦然地受了半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