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第3/3页)

康普顿小姐:“可是我……”

林玉婵:“就这么定了!谢谢您!”

然后低声说:“不就是废一个笔名吗,多大点事!快跟你爸爸道谢!”

她那点稿费和教师薪水,连给自己做件衣服都不够。金主不能得罪啊。

康普顿小姐不情不愿地扭头。

好在她爹也知晓她的性子,叹口气,一笑置之,转向林玉婵。

“林小姐,方便到报馆去一趟吗?你可以坐我的马车。”

林玉婵一愣,第一反应是警觉,“干什么?”

“别紧张。”康普顿先生微笑,“按惯例,大英按察使司衙门每结一案,《北华捷报》都会刊登庭审过程和判决文书。既然我找不到那位班内特先生,我需要你去确认一下有关细节。我知道中国女人通常不愿意在公众面前出名露面,你放心,我可以给你用化名。”

-------------------

-------------------

轰隆,轰隆……

温和的噪音持续不断,矮胖的烟囱里喷出淡淡的烟。无数人挤在一扇小小的窗前,如饥似渴地观摩里面那一串黑不溜秋的西洋机器。

“让一让,让一让……该我了!”

钢铁轮轴有节律地运作着,铜板上茶叶翻炒,发出哗哗的声音。

然后,铜锅里的茶叶通过链条,输送到筛网上,随后又转到另一个案板上捣压,最后,深色的茶叶从管道里倾泻而出,几个伙计摆好马口铁罐,接满之后,放到另一个平台上称重、密封……

“这是博雅公司的新式制茶生产线!”林玉婵顾不得喝口水,扯着嗓子喊,“做出的茶,跟手工的,没有区别!众位街坊们赏脸,待会有免费茶水喝……”

有了郜德文的三千两银子注资,博雅公司赶在还款期限的最后一日,顺利付了尾款,拿到了徐建寅设计、旗记铁厂督造的蒸汽制茶机。

就用刚刚兼并来的、德丰行的工作作坊,安装了锅炉机械,学习调试几天,开始上工。

林玉婵不错眼珠地看着那规律的零件运转,又是自豪,又是后怕。

一个月前,她捧着空空的挎包坐在马路边,欲哭无泪。

一场官司打得兵荒马乱。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一点纰漏,这机器就运不到她眼前。

不过现在,一切困难都成了过去式。借着大清朝洋务运动的东风,她终于从农耕时代跨越到蒸汽时代了!

有着汉口茶商们“机器坏风水”的先例,林玉婵特意叮嘱,开工之日,该拜的神都要拜到,鞭炮往死里放,噪音扰到的四邻八家都送茶叶,然后还请个风水先生,煞有介事地调整机器的方位,往兰开夏锅炉顶端糊了数个平安符,确保这洋人的物事到了中国也能入乡随俗,乖乖干活,不给中国人惹事。

厂区开放三天,请路过的乡亲们随便参观,一解心中之惑。

此外,还写信邀请各位股东莅临参观,看一看他们的投资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于是这几天,厂房周围人潮汹涌,大家都来围观这能制茶的大怪兽。

“全上海第一家蒸汽制茶商号!有诗为证——”

棉花经理常保罗破例前来友情串场,文绉绉地朗读了自己新写的几首小诗,专门歌颂眼前这划时代的钢铁怪兽。

噼里啪啦,大家鼓掌。还有人当场应和,场面其乐融融。

忽然有人注意到:“——哎,里面怎么是个女的?她会用机器吗?”

毛顺娘头上包着布,浓密的头发仍然里出外进的露出好几束。她拿着一个温度计,正细心调试生产细节。

女孩子本身体力是弱项。这种用机器代替人力的新构想,她接受得最积极。加上本来就对制茶工序十分精通,没几天就操作得熟练,倒成了车间里的一把手。

林玉婵在门外,笑着解释:“这是我们公司的……嗯,技术经理!女子体弱,又细心,力气活做不来,更适合操作这些机器。大家见笑。”

在如今的中国,西洋机械刚刚引进沿海地区,“男人更适合操作机器”的刻板印象还没有形成。正相反,妇女由于体力上的限制,反而被认为是更适合使用机械助力。比如纺纱织布轧棉花,乡间田里早就有无数妇女使用小型机械生产劳动。

所以林玉婵稍微带一带节奏,大家就接受了这个说法:“可不是嘛。一个小囡,让她端这些大锅大勺,她也端不动啊,哈哈。”

还有人好奇:“这个桶是干什么的?——那个炉子呢?”

林玉婵和几个博雅员工分工合作,化身讲解员,给大家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