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2/3页)

律风的讲述过程中,始终有激烈的闪光灯。

建筑师们专心致志,认真分析着建成乌雀山大桥的可能性,而媒体人则是惊恐诧异,只顾着把数据拍下来,发送到社交媒体上。

等到乌雀山大桥的概念结束,建筑师们立刻抓住了提问机会。

面对众人彬彬有礼的提问,律风都能准确给出建设集团和研究所的测算,回答他们的困惑。

忽然,有人出声说道:“数据只是数据,无论你怎么阐述这座大桥,我也只是感受到一堆荒芜废土,在侵蚀自然的山脉。”

那人表情平静,语调也是温和从容,但他瞬间吸引了无数媒体的目光。

莫拉尼斯.克里姆,今年荣获了国际桥梁最高奖项的工程师。

并且也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里,最为风格多变的建筑师。

他可以在美丽湍急的河谷造出大桥,也能在宽敞雄伟的体育馆修起薄如蝉翼的屋顶。

对艺术的执着,成就了他的傲慢。

即使面对所有人的诧异目光,他也坚定的说道:“你们的桥梁,能不能成功修建,还是一个未知数。”

他的质疑,令场面有些沉闷。

因为无数的建筑师,正在为这些数据惊叹感慨,能够在如此危险的山峰,造出一座绝无仅有的盘山桥,已经可以称为奇迹。

然而,对脾气怪异的克里姆来说,奇迹的构想,显然无法说服他。

律风站在台上,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回答。

他可以说,这座大桥当然能够修建成功,因为中国工程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在座的想象。

他也可以说,我们设计出来的乌雀山大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建设团队,保证了它一定能够成功的事实。

可惜,任何语言在数据面前都显得苍白。

律风能够证明乌雀山大桥可以建造,但在它真正建设完毕之前,总会有类似的质疑声。

他铭记了吴赢启的叮嘱,真诚的说道:“那么我们非常欢迎,您能在乌雀山大桥建成的时候,亲自来到中国。这样你才能感受到,我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

克里姆面对邀请,无奈摇头道:“我可不觉得,我能等到那一天。”言语之中的讽刺表露无遗。

律风也相当不客气,直接回答道:“如果您连四五年的时间都等不了,我也只能为您惋惜,您那短暂而匆忙的一生。”

他这一句话,惹得媒体情绪高涨。

什么数据、桥梁都是枯燥无味的过程,中国的设计师能够与克里姆这样的知名人士呛声,才是他们坐在现在,想听到的东西!

他们几乎立刻敲打键盘,用准确无误的文字,描述了克里姆先生的问题。

然后,在律风的回答里,耸人听闻地写道——

如果你活不到乌雀山大桥建成,那就说明你命短!

莱恩特默默坐在台下,感受到克里姆无处发泄的怒火,还有周围媒体骤然热烈的狂欢。

他感慨道:“你师弟说话,还是这么不留情面。”

殷以乔没有回答莱恩特。

他只是凝视着台上,端详起神情平静的律风。

在简单回击了克里姆之后,律风完全没有受到对方影响,仍旧客气从容地回答着其他建筑师的提问。

律风成熟了许多。

曾经会在这样的舞台上,固执己见地说服傲慢提问者的少年,似乎已经收敛起了他的锋芒,变得温和无害起来。

殷以乔总是能够在律风身上,察觉到他的变化。

那种言语之中的自信,令他再也不需要急切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只需要从容不迫的拿出数据,慢条斯理的说道:“乌雀山大桥的盘旋曲度、陡度都经过了精密测算,在施工时会严格符合它的设计,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它会影响正常行驶。开车通过它的人,也不会有任何的生命危险。”

爱信不信。

简单的交流会后,新闻媒体满载而归。

殷以乔听着他们的闲聊,都能想到当晚的报道,会怎么讲述这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与克里姆的短暂交锋。

果然,不到晚上七点,社交网站已经热闹了起来。

莫拉尼斯.克里姆在自己的主页,详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附带了对律风的抨击。

比新闻八卦还要快。

他说:我完全不认可这次专题交流,会有什么意义,中国糟糕的建筑工程情况,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优秀建筑。

他说:中国人在突破下限的事情上,从来没有令我失望,竟然选择在海拔三千米,人迹罕至的高山修建桥梁,他们是想修出一座天堂桥吗?

他说:中国没有可能建成这座桥,就算耗费人力物力建成了,它早晚也会成为一堆建设在山里的废墟!

作为名声斐然的桥梁工程师、建筑师,克里姆拥有许多拥护者。

他在自己的网络主页,发布了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传来了赞同的声音。

“果然,我在见到报纸上出现那座弯弯曲曲桥梁的时候,就觉得有问题了!”

“不知道协会邀请他们来做什么交流,展现中国人的异想天开?”

“克里姆教授,我支持你的看法!废墟,是的,废墟!中国已经花费巨资建造了无数现代垃圾,却不愿意花钱去帮助穷苦人民!”

偏见的声音,愈演愈烈。

不少参加过今天交流会的建筑师,也发表了对乌雀山大桥的观点。

设计方案、建造难度、节能和可持续性,都被打上了重大问号。

他们甚至只需要发布乌雀山的具体数据,自然就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殷以乔翻看着那些言论。

即使大部分人都赞叹乌雀山大桥的新颖设计,但是在建成之前,他们绝不会承认这座桥梁有存在的意义。

在建筑的领域,从不缺少新奇浪漫的设想。

只有当设想变为现实,才能完全说服这群见多识广的英国人。

殷以乔一直在等律风的消息。

然而,聊天框一片空白,也迟迟没有电话的踪迹。

等着师弟主动的殷以乔,无奈的出门。

他走到律风那儿敲了敲门,却没有收到回应。

于是,他不得不拨出电话,看看他的师弟到底在忙些什么。

电话接通,律风的声音完全没有丝毫的沮丧或愤怒。

而是开心的说:“我在观景台看图书馆。”

古堡酒店的观景台,全英国最适合观赏利斯图书馆的地方。

殷以乔为了能让这座图书馆,漂亮地坐落于湖泊边,花费了不少心思。

说服政府,摆平河谷所有者,还得告诉这栋古堡酒店的主人——

利斯图书馆会成为酒店全新的美景,为这栋酒店增添新的荣誉。

然后,他做到了。

建成这座绝无仅有的温暖图书馆,并且等到了律风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