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私情(下)(第5/5页)

养心殿前的汉白玉石板尽数雕着如意吉祥的图纹,跪得久了,那些吉祥如意似乎也烙进了皮肉里,走一步都会牵扯着痛。春婵心疼道:“小主,咱们跟娴皇贵妃非亲非故的,素日也少来往,你何必这么点眼地去替她求情,也没个结果,犯不上啊!”

“连你也觉得本宫犯不上么?”嬿婉不着痕迹地含了一缕清寒如雾的微笑,“纯贵妃已然失势,嘉贵妃风头正健,娴皇贵妃本是平步青云,眼看离皇后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冷不丁扯上私通的罪名。你想想,那么她们三人之中,谁还最有机会成为未来的皇后?”

春婵迟疑着道:“小主这么说,自然是嘉贵妃最有希望了。这个节骨眼上您还来替皇贵妃求情,岂不是生生得罪了嘉贵妃么?”

“本宫与她的嫌隙还少么?就算本宫如何委曲求全,嘉贵妃上位,本宫除了受辱便没有其他的路。这么多年了,本宫只是想活得尊贵一点儿,不要再受辱,却总是不能。本来以为要忍辱受气看嘉贵妃一辈子的眼色了,可今日你没瞧见么?太后显然是不待见嘉贵妃的。”

春婵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声音道:“太后再不待见,那也不是皇上的亲生额娘啊!她说了顶用么?反而嘉贵妃若知道,更容不下小主了。”

嬿婉弯下腰轻轻揉着膝盖:“嘉贵妃要为了今日本宫为娴皇贵妃求情的事儿责罚,也只是让六宫知道她不能容人的度量。而且,哪怕太后的话不顶用,但至少让本宫知道,嘉贵妃要封后,必有太后的阻力在。”

春婵担心不已:“可太后也不喜欢娴皇贵妃啊!”

嬿婉衔了一缕怨,一缕喜:“那又如何?本宫总要赌一赌的!不为别的,就为着不愿再受嘉贵妃的气。而且,本宫本来是毫无把握的,现下也多了几分把握了,因为皇上看见本宫为娴皇贵妃跪求的时候,没有发怒赶走本宫,这便是一个好兆头了。”

春婵忧心忡忡道:“这是好兆头?”

月光清朗,照在她洁白盈然的面孔上,如同积了一层碎薄的春雪。嬿婉含笑:“是。只要娴皇贵妃有一丝机会沉冤得雪,本宫今日就没有白跪,她会记得本宫这份雪中送炭之情。本宫不赌其他,就赌娴皇贵妃在宫中浸淫这么多年,她不会由着别人把自己逼上绝路。”

[1]出自宋代词人赵师侠的《朝中措》。全词为:“疏疏帘幕映娉婷,初试晓妆新。玉腕云边缓转,修蛾波上微颦。铅华淡薄,轻匀桃脸,深注樱唇。还似舞鸾窥沼,无情空恼行人。”描写女子妆容之美。

[2]出自宋代词人欧阳修的《桃源忆故人》,全词为:“梅梢弄粉香犹嫩。欲寄江南春信。别后寸肠萦损。说与伊争稳。小炉独守寒灰烬。忍泪低头画尽。眉上万重新恨。竟日无人问。”此词诉说女子相思之苦,情哀之思。

[3]出自宋代范成大《车遥遥篇》,写夫妻如星月皎洁辉映成天之佳偶。

[4]因以金线织成灯笼形状的锦纹,故名灯笼锦。纹样以灯笼为主体,饰以流苏和蜜蜂。流苏一般是谷穗的变形图案,代表“五谷”。蜜蜂的“蜂”、灯笼的“灯”与“丰”“登”是谐音,这样便联成“五谷丰登”的吉祥语。

[5]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俗称“填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

[6]出自《诗经·卷阿》,表达了周王率群臣出游卷阿,诗人歌颂并劝勉周王礼贤下士之意。《集传》:“如圭如璋,纯洁也。”令闻令望,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

[7]出自《诗经·卷阿》。意为凤与凰在空中交尾,后用以比喻夫妻合欢恩爱。常用以祝新人幸福美满。

[8]长公主:自汉朝以后,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姑母为大长公主。

[9]固伦公主:固伦公主是清朝时期对于皇后所生之女的称呼。“固伦”满语意为天下、国家、尊贵、高雅;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

[10]理藩院: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

[11]出自唐代顾况的《宫词》。这是一首描写宫怨的诗,优点在于含蓄蕴藉,引而不发,通过欢乐与冷寂的对比,从侧面展示了失宠宫女的痛苦心理。不明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12]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过霸东石桥,桐花尽落》。全诗为:“老去能逢几个春?今年春事不关人。红千紫百何曾梦?压尾桐花也作尘。”

[13]蓝翎侍卫:御前侍卫处的侍卫品级及编制为:一等侍卫,也称“头等侍卫”,正三品,60人;二等侍卫,正四品,150人;三等侍卫,正五品,270人;蓝翎侍卫,正六品,900人。

[14]大行皇后:对刚去世的皇后的敬称。

[15]玛父:满族对祖父的称谓。

[16]满洲八大姓氏:主要泛指清朝时期几个较为显赫的满洲豪族,包括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

[17]国本之争:是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皇三子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大臣按照明朝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出身的王恭妃所生的朱常洛,有意立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由于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

[18]檀君教:又名大倧教或桓俭教。这是以檀君为教祖的民族宗教。大倧教以桓雄、桓俭和桓因的三位一体即天神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是一个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色彩浓厚的本土宗教。

[19]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