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诗歌赏析(第2/8页)

这是好友生日的时候,傅山赠送的诗,但其中却充满了深深的悲痛和厌世的情绪。故国凋零,让每个遗民都成了失去父母的孤儿,如同无根的飘萍一般,随波逐流,找不到自己可以扎根的土壤,也找不到自己可以依持的支柱。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有意殉国,但又不甘心这样白白放弃生命,在这种矛盾纠结当中,这些一片丹心的遗民,每一天都是煎熬,每一天都是无奈……

傅山常常称自己为“侨民”,是侨居在清朝的人。像是一个时间的旅人,被历史抛弃在不属于自己的国度,痛苦而无奈地活着。若是地理上的“侨民”,尚可以辗转万里,跨越关山回到祖国,但这历史上的侨民,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再回到已经逝去的大明王朝。

恋着崇祯十七年

——遥念江南明月那最后一缕弘光

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言。徐生许下愁方寸,庾子江关暗一天。蒲坐小团消客夜,烛深寒泪下残编。怕眠谁与闻鸡舞,恋着崇祯十七年。

掩泪山城看岁除,春正谁辨有王无。远臣有历谈天度,处士无年纪帝图。北塞哪堪留景略,东迁岂必少夷吾。朝元白兽尊当殿,梦入南天建业都。

——《甲申守岁》二首

1644年,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明朝的最后一年。也是清朝的顺治元年,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年,还是李自成的大顺永昌元年。甲申国变,战火燃遍了神州山川,山河更换了姓氏,城头的大旗,顺风扬起,逆风又倒下……百姓在这改朝换代的怒涛中,随波逐流,凄惶地等待天下承平的那天。

这一年的岁末,已经是天下三分,烽烟遍地。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明朝走向了生命的尽头。五月一日,清军攻占京师。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监国,以次年为弘光元年。九月,顺治帝定鼎燕京。

这一年的二月,李自成攻克太原,傅家被“贼祸”,各处田产遭到侵占,傅山流离失所,甚至寄希望于清兵赶走“闯贼”。然而到了八月,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兵压晋,强令剃发易服,傅山只得朱衣黄冠,成为龙门派道士,保住了汉家衣冠。并由此投身到反清复明的大潮中去,过着浪迹无家的生活,积极支持各地的反清义军。

在这样跌宕起伏的一年的最后一天,作为明的遗民的傅山,其心境之复杂,情绪之愤懑,可想而知。

这两首诗,是傅山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也是傅山一生气节的写照。

三十八岁的年纪,本应该殉国赴死,但是我却选择了苟活,还有什么可解释的呢?徐庶被迫身在曹营,却终身不谋划一策,他心中的苦闷,有谁能懂?我像庚信一样怀念着故国,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暗淡无光。我坐在蒲团上,消磨着这漫漫长夜,夜深了,烛泪滴在我手中的断简残编上,如同我此刻的悲痛。不敢入睡,因为不知道有谁能和我一同闻鸡起舞,矢志复国。深深地怀恋着这即将逝去的崇祯十七年,不愿翻过这一夜,因为,这是大明的最后一年。

蜗居在这山城中,流着泪,黯然度过这岁末除夕。明天就是正月初一,南明的帝王是否还能存续,谁也说不清楚。我这远在北方的孤臣虽然可以凭借历法去谈论天道的运行,但是作为遗民,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年号去记录这崭新的一年。我不会像前秦的王猛一样留在北方给异族做官,福王在南京继位,不知是否会缺少管仲这样的贤臣。梦中我来到了南京,这南明弘光的新都,看到白象当殿,朝贺新皇。

“庾子”指庚信。庚信,南朝梁人,奉命出使西魏,遂留不返。其诗作中多有怀念故国的名篇。

“景略”指王猛。王猛字景略,东晋北海人,后移家魏郡。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只觉今宵月不圆

——河山不圆满,人间不团圆

共盼中秋夜不眠,乱离几度看婵娟。瓜楼紫暗冰盘侧,只觉今宵月不圆。

——《中秋惆怅诗八首》之一

这组诗通常被认为是傅山在顺治二年所做,另一首诗中有“五里相看万里遐,关山明月唱谁家”的句子,其中“五里相看”说明傅山在外漂泊,但是离家不远,却又有家不能回,犹如相隔万里。非常符合他在顺治二年四处浪迹的活动轨迹。“唱谁家”又说明当时政治局势尚不太明朗,南明政权还有一线生机。

而本诗中“瓜楼紫暗冰盘侧”一句,同样反映了这样的政治局势:明月的一侧,有一块如瓜的紫色暗沉,看上去连月亮都显得不圆了,分明是隐喻当时的政治局势。那时候,明月依旧在,只是不圆满,虽然几经战乱,傅山依然有心情仰瞻明月的美好,大明,依然有希望。

在小说中,这首诗完整地出现在剧情中,同样是在顺治二年的中秋,现实与虚构,就这样通过这首诗叠映在一起。天上明月,心中大明,也通过中秋夜叠映在一起。故国旧主,始终是遗民心头那片最皎洁无瑕的白月光。

逍遥恋酒非耽罪

——行走在避世与入世之间

坐想昆仑也一方,乾坤何处是吾乡。逍遥恋酒非耽罪,地自由他天自茫。

——《甲申八月访道师五峰龙池不遇,时道师在马首伪署,次右玄韵》三首之二

这首诗的题目极长,内容又很曲折,同样曲折的,还有傅山写此诗时的心境。

“道师”是全真龙门派还阳真人郭静中,是傅山道教的恩师,也是他医术的恩师,同样也是一名反清复明的义士。“五峰龙池”指的是寿阳五峰山龙池寺,今名龙泉寺,是傅山出家之所。“马首伪署”指的是李自成大顺的一个官衙,马首说的是李自成闯王的称号,伪署的意思就是伪政权。

诗的题目说的是,傅山在甲申八月到五峰山龙池寺寻找师父郭静中,却没有找到,因为此时郭静中已经去了李自成军中,因此傅山写下了这三首诗,和右玄的韵。

右玄,前面说过,就是陈谧。

次韵是和诗的一种,又称步韵,就是依照原诗的原韵、原字、原次序,一丝不差的和诗。

傅山这个时候去找师父郭静中,自然是心中有事,想得到师父的指点。他心中的事,并不难猜,国家已亡,李自成败走京城,清兵入关,横扫北方,剃发令已下……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傅山心中一定充满了彷徨。

寻找恩师,改换道装,这条路,其实很明晰地指向归隐。在同一时刻,大量的汉家遗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出家这条路,以躲避剃发易服之耻。但此时郭静中的行为,应该是有些出乎傅山意料的。郭静中居然采取了和“闯贼”合作的态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汉人力量,共同抵抗清军,此时的傅山,恐怕还没有想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