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与子偕行(第2/4页)

“是。”

“将公主送我的人都请了来。”

“是。”

梁玉往车上一跳,站在车辕上,等着金子来了、骑士也来了,便说:“我看你们都有些本事,我不过是个流放的凶犯,你们与我同行未免可惜。虽有公主之命,你们想走我也不拦着。这些便权作盘缠。有人盘问,便告诉他们,公主送与我,便由我做主,我说的,愿走的走,愿留的留。我也不问你们的姓名,也不问你们要去哪里。”

这些骑士是奉了丰邑公主的死命的跟过来,这关系到公主与她的太子弟弟将来的关系。丰邑公主下了本钱,不止是人、马,她将这些骑士的家人都安排好了,这些人的父母都生活在丰邑公主的庄园上。

领头的骑士翻身下马:“公主命我等上告三姨,我们的家人她已经安排好了,我等只管跟随三姨,水火不避。”

梁玉眨眨眼:“好!别的话我也不讲了,你们的名册、你们的马匹,你们需要什么,都对他讲。王吉利!”

王吉利飞快地蹿了出来:“在。”

“你都听到了?”

“是,三娘放心,小人一定将这些壮士侍奉周到。”

梁玉指指两盘金子:“给他们分了吧。”

众人微惊,以为她改了主意要遣散。梁玉又加了一句:“我送出去的钱,什么时候往回要过?走了,吃饭去。”说完,跳下车辕,携吕娘子等扬长而去。众骑士在她背后齐声道:“遵命!”

梁玉上蹿下跳十分潇洒,进了驿站便将脸上的不驯收了几分,到堂前去拜见两位夫人。

京城附近的驿站都维护得很好,两位夫人也不觉得有哪里不舒适。袁樵是外放的官员,按照品级有个待遇,梁玉是个流放的犯人,本来是由押送的官员也按个规定的等级来招待。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流放的人如果太厉害,所有的规矩都可以不用管了。比如梁玉,她自己带了一个车队过来,不用驿站招待也能过得很好。再比如袁樵,家境殷实,也比穷七品官过得好。

是以两队合作一队,两位夫人暂时歇息的上房也比一般七品官的家眷来得舒适。

两位夫人在堂上坐,梁玉在堂下拜。

梁玉拜完二人,紧接着说:“夫人恕我年轻不懂事,如今才入冬,两千里路只会越走越冷,您二位还带着孩子。京官外放竟也走得这般仓促,地方也不好。这都是我的过错。”

刘夫人也是一个明白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你们有约,他曾禀我,我们既没有反对,就不能当作不知道。纵然没有他人知晓,人可以自欺、可以欺人,难道还要欺骗天地吗?大郎不能不由他的父亲教导,我婆媳二人也不想离开了他们父子,一家人同行,有何不可?只管放宽心来。”【1】

杨夫人也说:“既然已经应下了,何必再说这些呢?且想想接下来的路如何走吧。”

方才梁玉与众骑士说话的时候,婆媳俩并未在堂上安坐,两人在门内从头看到了尾。婆媳二人要跟着袁樵外放,并不止有“早已注定”以及“不想离开了他们”这两个原因,袁先得袁樵来教,难道梁玉就不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大家主母吗?婆媳俩对梁玉还算欣赏,对她持家却是持保留意见的。毕竟梁家根基太浅,吕娘子在她们看来也是个半吊子,梁玉混到现在全凭天赋。

【如今看来,她的天赋也是够用的。她又自有一套章法,我却不必事无巨细都要她照我的的规矩来了。】刘夫人默默地修改了计划。

午饭时候,梁玉与袁家三口人一道用饭。不是以前的“设宴”,也不是偶遇之后“搭伙”,是正式在一起就吃了饭。袁樵则外面另设一席,款待押送他未婚妻的官员。

押送人犯是个辛苦差使,或许能揩上一点油水,来回几千里的辛苦也是实实在在的。押送梁玉又是一个美差,一路上将这位祖宗伺候好了,回来一准有赏。且她杀了“四凶”,大家心里都有些感激。这位押送官出发前就得到了不少好处,梁家也塞了钱给他,梁玉又带了许多车马行李,连差役都不用自己走路而有车坐。

只要梁玉不要半路逃走,他们本打算随便梁玉怎么折腾了。她就算真的逃走了,他们也没有办法不是?

没想到啊,长亭前居然订亲了!还是与往楣县赴任的袁樵订的亲!

【还能这样干?】官、差皆惊,【厉害了!果然大家子弟都不能小瞧了。娶了太子的姨母……】

押送官陪着小心喝了一杯酒,说:“袁令,您是去楣县赴人的,我们奉‘三姨’去楣县,也是您接收。若不是怕不好看,就由您与她同往,我等现在回去复命都是可以的。”【随便你们夫妻俩人在路上玩官兵捉强盗。】

袁樵一脸正经地说:“这如何使得呢?我并没有得到这样的命令,还要麻烦你们跑这一趟,到了楣县再办交割。”

“是。”官、差皆不反对。这位九品的仁兄出身也不好,是由小吏而转的官,既无英俊的相貌也没有过人的才华,胜在有自知之明混个衣食饱暖就好,便也不绷着。

袁樵举箸:“请。”一餐无言。

待袁樵吃得差不多,往后面去看祖母、母亲的时候,二位正在小憩。杨夫人的侍女长柳留在当地等他,笑道:“三娘与小郎君去那边玩耍了,我看他们挺开心的。”

袁樵急忙抽步去看,才走几步,却见“母子”二人已经相携而来,袁先居然见了鬼的还会笑!

~~~~~~~插播~~~~~~

袁先比起同龄人不高不矮,长相清秀,只是表情比较少,很有点小大人的模样,一点也不像“光长心眼不长个头”的鬼灵精——肚子里的心事并不比大人少多少。

他看得出来,父亲袁樵很重视这位“三姨”,而“三姨”对他父亲也称得上有情有义了。杀“四凶”不是单为了他父亲一个人,使父亲免于更糟糕的处境也是不争的事实。【嗯,父亲也喜欢,祖母、曾祖母也喜欢,就……也行吧。】

两位夫人有意放他与梁玉相处的时候,他也很乖巧地没有反对的表示。他知道家里一直致力于让他做一个宽容平和的君子,不要因为过往的经历而变得自卑、猜忌、暴戾,又或者走上歧途什么的。他很努力地乖巧,就是活泼不起来。

【唉,不能强求,不能强求的。】十一岁的袁先在心里摇头,努力表现得天真一点。

梁玉对袁先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袁樵说的:“阿先是个有心事的孩子,他本性不坏,是可以教的。”她知道袁先的来历,也知道他的遭遇。如果一个被袁樵认为“可以教”的孩子“有心事”,就不能表现出“怜悯”和故意的同情来,没有比这种表情能更让人觉得恶心的了。袁先十一了,她梁玉十一的时候都准备进城争个学徒的名额,十二岁就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挤走了地头蛇张五娘。凭什么当袁先是个缺关爱到对他好声好气说两句话就感激涕零的傻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