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4/4页)

听说稿子不能用,李穗花反而很高兴,说道,“这样也好啊,这样咱们筛选稿子就容易多了!”

很快半个月的时间到了,赵珍珍马爱红等四人用了两天的时间甄选出十五篇稿子,赵珍珍和小沈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复审,最终选出十个勤俭节约的典型,他们身份各不相同,有学生,有退休的老教师,也有在校的职工,因为校外的稿件很少,稿件水平也不太行,没能选出校外的榜样。

除了征稿,校刊的其他内容也快马加鞭筹备好了,时事方面精选了上海和北京两家报纸的四篇文章,不但如此,李穗花还请了两名历史系的教授写了点评,赵珍珍一看就觉得很不妥当,虽然教授们用词已经很温和了,但评论时事历来有风险,说得再普通再具有大众化,都有可能会沦为别人的靶子。

但教授们的点评已经写好了,她要是出言反对就有点不给李穗花面子了。

所有的稿件全部排好版,印出草样之后,赵珍珍先要拿去给分管的副校长,也就是王文广复核一下内容。

对于树立勤俭节约典型的栏目,还有一些文学类的稿子,王文广是没有意见的,但看到时事评论却皱了皱眉头,说道,“这几段最好都删掉!你要不方便说,你让李穗花亲自来一趟!”

李主席一听赵珍珍说到有可能沦为别人的靶子,立马一句话也没争辩,点了点头说道,“王校长说的对,咱们工会办刊物,首先是为学校服务的,千万不能给学校带来任何的负面影响!马上就删掉,以后关于时事评论也不要有,咱们只转载报纸上现成的文章,至于看得人如何想,如何评论,就不是咱们能左右的事情了!”

赵珍珍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一旁的马爱红冷不的说道,“李主席,这么做稳妥是稳妥了,但咱们办校刊,不就是要阐明正确的立场吗?总不能连自己的看法都不敢登出来吧?”

马爱红这个人,能力是有一点,但以前工会没什么事务,有事儿也分不到她的头上,这次办刊物她也负责审稿,干工作是认真的不得了,但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回回都跟李穗花意见不一样,也真有点头疼。

李穗花也是第一次办校刊,心里也忐忑的很,一时之间竟没想到应对之词。

赵珍珍冲马爱红笑笑,说道,“大家都知道,现在北京上海的报纸这么热闹,但上头还没有具体的章程,估计很快会有了,这个时候咱们怎么站队?万一错了被人抓了小辫子,整个学校都会受连累的!再说了,阐述自己的立场的方式有很多啊,咱们这一期的征稿主题是勤俭节约,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啊!”

马爱红这人其实就是之前备受冷落,现在一下子有事儿干了,而且自觉角色还很重要,所以心理上有点膨胀,她又是副主席,所以不由自主的处处刷存在感。

赵珍珍的话让她没法反驳,只好哼了两声低头继续工作。

学校工会的经费本来就不算多,李穗花又主动申请砍去了一半,因此第一期校刊印刷的数目很少,一共只印了一百本,送给学校的主要领导一人一本,各系的系主任一人一本,送到图书馆十来本,最后剩下的七八本留在了工会。

也就是说,其实一般的学生很难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份新鲜出炉的刊物。

但即便如此,引起的反应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