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驸马(第4/5页)

后来两家闹崩了,十分有默契地避免在同一场合出现。

这就导致两家的矛盾拍板定案之后,人家发请柬的时候都斟酌着避开其中一家。

日子不急不缓的又过了两个月。

林家选女婿的事情毫无头绪,皇帝的女婿已经圈定了人选,而且已经跟人家通过了气。

颜家的老两口诚惶诚恐地在大儿子的陪同下,正快马加鞭地往京城赶来。

皇帝找了个时间,让林皓陪着颜裕到了御书房。

刚说了几句话,钱升就在一边禀告,“皇后娘娘董妃娘娘一同来给皇上送莲子羹了。”

颜裕赶快把头低下来,羞得手足无措起来。

皇帝呵呵一笑,说了一句,“都是一家人,不必避开了,请皇后和董妃进来吧。”

琳琳进来之后坐到了一张绣凳上面,又招呼董妃坐下。

董妃一看这里面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大大方方的,另外一个有些缩手缩脚。

这大大方方的就应该是国舅爷,那缩手缩脚的八成就是寿春的驸马。

心里面越看越不欢喜,但是寿春公主愿意。

董妃想到这里只觉得心如刀割,心想自己做亲娘的难道能害自己的闺女吗?又明白自己根本拧不过皇上……脸上想要挤出几分笑,到底没挤出来,对着这个缩手缩脚的年轻人,从头打量到脚,再从脚打量到头,越看越觉得意难平。

琳琳就负责活跃气氛,“今儿有一小锅好的莲子粥,臣妾尝了觉得味道好,送一碗过来给皇上尝尝。”

皇帝点了点头,“皇后今日也来巧了,正好国舅在,你们可以说两句家常话,听说国舅在年底就能抱孩子了。”

林皓微微弯腰,“算的是到年底,这种事儿微臣也不敢说到底是什么时候。”

皇帝又说了几句让他勤俭持家忠心报国的话,好话坏话全让皇帝一个人说了,琳琳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全程就负责微笑。

坐了一刻钟,琳琳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带着董妃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两个人也没坐轿子,一块步行。琳琳就问董妃,“是不是长得一表人才?我看着还行,眉清目秀的带着点书卷气。”

董妃强撑出一个笑脸,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既然女儿嫁的是一个泥腿子,那只能在嫁妆上多下点功夫了。

董妃心想挑女婿是皇上的事,挑嫁妆那就是皇后的事了。

又赶快殷勤的跟上几步,挤开宫女扶着琳琳的胳膊,“事情到这个份上,臣妾再说其他的也没用了,只是不知道娘娘什么时候开始给咱们公主挑嫁妆?”

“怎么也要等到颜家的老人来京城了,不过有些东西早在几年前我都已经给孩子攒好了。像是一些金银细软毛皮布料,这些都差不多攒够了。现在差的也就是一些大件的家具和田产。”

董妃想问问金银细软都有些什么,又怕问得太直白了惹皇后生气。

嘴里一叠声地感谢琳琳,面儿上做足了感恩戴德的样子。说了两车闲话才切入重点,“……金银细软这些臣妾也有,臣妾就这么一个孩子,也给她攒了不少,到时候送过来给娘娘过目,娘娘看着能用的就给她塞到嫁妆里去。”

董妃是有嫁妆的,和这宫中其他嫔妃相比,她当年做的是王府侧妃,正儿八经是能带嫁妆进王府的。后来的这些嫔妃,进宫的时候能夹带一些银票,但是大件儿的都带不进来。

董妃当年也管过王府后院的一些杂事,虽然油水不多,但是攒个几千两银子左右的私房钱还是简单的。

她又没有花钱的地方,这些东西往后也是要留给寿春的。要是偷偷摸摸地给了不仅不好看,反而惹人非议。不如大大方方的塞到嫁妆里去,写在嫁妆单子里面也不算宫里赏赐的东西,到时候传给子孙也是可以的。

琳琳不想跟她在这种小事上计较太多,“你派人写个单子,最好写详细了,多大尺寸要什么样的盒子装,一起写出来,本宫到时候只看单子不看你东西。你先操心这些,本宫这会儿要操心的是找哪个地方做咱们孩子的公主府合适。”

公主府这事儿董妃真没想到,这时候不仅对皇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面狗腿般的想着,“果然周到要不然怎么自己只能做嫔妃人家能做皇后呢。”

民间的俗话说皇帝也有三门穷亲戚。目前皇帝的这些亲戚里面,颜家确实是最穷的。

颜家老两口进了京城,带了不少土特产,有一种赶大车进京走亲戚的模样。

颜裕一看,哭笑不得。他大哥就在一边解释,“我说带银票就够了,可是咱爹娘非要带这些土特产来。”

同来的还有四五个得力的仆从,帮着把东西卸下车,里面还有几只活着的鸭子。

颜裕也没什么办法,让人先把鸭子养起来。

老两口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一进屋就先问,“皇上真的要把公主娘娘嫁给你了,戏文里面不是说只有状元才能娶公主吗?”

颜裕的大哥叫颜富,曾经在扬州苏州出入过,多多少少比父母的见识要广一些。

“您老人家别拿戏文上的事儿当真……我瞧着这京城的房子都好,可咱们家就算是卖光了家产也未必能置办下来一套像样的宅子,二弟,往后你怎么娶媳妇儿?娶了媳妇又怎么养?”

一家人眼巴巴地看着颜裕,他们家的老太太就问,“皇上给你赐状元府了吗?”

颜裕对着他们笑笑,“公主的嫁妆里有房子,家里也不用砸锅卖铁凑这个银子,到时候我跟着搬进去就行了。”

老两口在儿子们跟前不说话了,没人的时候悄悄的说,“这不是让咱们儿子成上门女婿了吗?”

颜老头儿叹了一口气,“回去管好家里面的其他人,别觉得娶了公主就成了大官了就能吃喝不愁了,别让家里人惹什么麻烦连累咱们老二,上门女婿岂是好做的。”

这家的人在京城里住了四五天,圣旨就到了颜家,几天前宫里的太监就来教给他们面圣的礼仪。等到进宫谢恩的时候,老两口在皇宫门前下马车,一抬头只见宫殿巍峨壮观,顿时说不出话了。

颜老头去见皇帝,颜老太太先去拜见西太后。

西太后和这样的老人家倒是能说得出来话,只是颜家的老太太有些畏缩。

西太后一个人说了几句之后,没什么其他可说的,只反复交代他们,“本宫的孙女儿是个好孩子,你们可要好好的对她。”

颜家老太太赶快点头,心想住这样的房子,吃那么好的东西,到了自己家怎么养得起哟。

又去见了皇后,皇后带着董妃。董妃看了亲家这个模样只想站起来走人。

皇后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听见外边儿太监传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