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与富裕(第2/3页)

打开了大门,我上车把车子弯进去,一面回顾一下这条小路,它穿行在两边岩墙之间,越降越低,一直到了春天阳光照射着的粼粼河流为止。也许当初建立这农场的人,曾经站在这里,俯望下面盆地的绿色旷野,一面呼吸着清凉而甜蜜的空气,认为这一切就很理想了。

农场主人丁蒙已由院子里向我走来。那一片院子是不需要铺小石子或是铺水泥的,因为在他们主屋与附属棚屋之间,就是一大片平坦的岩层,只要把上面薄薄的土壤扫掉,就现出了一层经久耐用的地面了。

“那么,这一次是你的猪生病了?”我说着。丁蒙直点头,他说:

“昨天它还挺好的,今早四脚躺得直直得就像死去了一样,我倒饲料在它槽里它看也不看一下。天呐!一头猪如果不吃东西,一定是问题很严重了。”

丁蒙腰间栓了一条宽皮带,他那过分大的裤子就靠这皮带扎住。这样,就像把他狭长身躯截成了两半。这时他双手插在皮带里,领着我走进阴暗的猪栏。不管他的现实生活是如何得贫穷,他仍是一个愉快地迎着不幸的人。以往我从没见过他像今天这么忧郁。我想我已知道他的原因,一定是关于这头自己家用的猪的问题。像丁蒙这样的一个小牧农,一家子生活就靠那几头乳牛。他们卖牛奶给大的乳品商,或者制成奶油出售。每年杀一头或是两头猪,做成咸肉存起来供一家人吃。就我看来,他们再没有吃别的东西了。任何时候我偶然到他们家里去,遇着他们在吃饭,我都是闻到同样的气味——烤的咸肉。

因此,要把猪养肥,显然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事实上,在这个多风的小农场里,不论是人、狗、牛,都是瘦的,只有猪是惟一肥胖的动物。

丁蒙养的猪我是曾经见过的。大约两个礼拜以前,我就来过这里替他的一头母牛缝合裂开的奶头。丁蒙拍拍我的肩膀低声说:“跟我来,哈利先生!我要请你看一件东西。”结果我看到的是猪栏里一头肥猪,毫不费力地吃光一大槽湿麦。我记得当时丁蒙眼睛里泛起的得意神色,同时听那肥猪稀里哗啦,口沫飞溅地吃东西的声音,丁蒙就像在听音乐那样。

今天情形完全不同了。这头肥猪由于侧卧着,身体看起来虽然比先前更肥大,但是眼睛闭着,像由海里捞上岸来的鲸鱼那样占据了整个猪栏。食槽里的饲料丝毫未动,丁蒙用棍子搅动那饲料发出声音来鼓励它的食欲,但那肥猪毫不理踩。丁蒙憔悴地望着我:“真糟糕,哈利先生!不管它是什么毛病,一定总是很严重的。”

我先给量了体温,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41.7度,必然是患了什么热病。”

丁蒙脸色开始发青:“啊!41.7度!那是没希望了,完蛋了!”

我检察了一下猪的侧身,然后说道:“不!别发愁,丁蒙!我想它会好起来的。现在它只是患了丹毒。喏,你可以用手按在它背部这儿,摸得到有一片肿,对么?在几个钟头之内还会肿得更大。但此刻你只能摸得到,还没办法看得出来。”

“能治好它么?”

“我相信没问题。给它打一针血清,两天之内它又会把鼻子浸在食槽里张口大嚼了。大多数患这种病的猪都会很快治好的。”

“噢?这倒是个好消息!”丁蒙脸上泛起了微笑,“你的41.7度把我给吓死了!”

我笑出声来:“对不起,丁蒙!我不是故意吓你的。高温有时反比低温叫我放心。不过,这时候有丹毒病却是很奇怪的。普通丹毒病都是在夏季才发生。”

“好吧,这一次我不计较你吓到我了。进屋来,洗洗手吧!”

在厨房里我尽量低头,却仍不免碰着由天花板上挂下来的咸肉。这些咸肉摇摇摆摆的,有的厚达八英寸,几乎全是肥腻腻的,只有凑近去细瞧,才看得出来夹有几缕痩的。

丁蒙太太给我泡了一杯茶。我一边喝着,一边望着丁蒙。他仰靠在一张靠背椅上,两手松垂,闭了一会眼睛,脸上显出疲倦。我一再想到他靠这小小农场维生的辛劳。他的年纪才不过四十岁左右,背部已经微驼,身体也由于过劳而损伤。人们可以由他筋腱虬结的前臂以及那粗糙隆鼓的手指,了解到他的辛苦。有一次他告诉我,他天天挤牛奶没有间断,惟一间断的一次是12年前,为了他父亲下葬那一天才没去挤。

当我告辞之际,看到了丁蒙的大女儿珍妮,把一辆脚踏车靠在厨房外面墙边,正在那儿拼命地给车胎打气。

“上什么地方去呀?”我问着。珍妮迅速抬起头来,把前额的头发往后掠掠。她已经十七八岁了,长得很清秀,尤其那一对大眼睛。不过,她的容貌却正受着强风、烈日与沼野孤寂的折磨而损蚀。

“我要上村里去,”她偷望厨房里一眼,“我要去买一瓶金利牌黑啤酒给爸爸。”

“上村里去买金利?那是好远的路呀!至少有两英里呢!去得下山,回来又得上山的。跑这么一趟长路就为了买一瓶金利么?”

“嗯,只能买一瓶。”她仍是低声说着,一边点数手里的一个六便士与另外一些铜钱,“为了母牛生小牛,爸爸昨夜忙了一整夜,他太累了!我去村里来回不用多久,今夜吃晚饭爸爸就有一瓶金利黑啤酒。这种酒是他最喜欢的。”她诚挚地仰头瞧我,“我不让他知道是去买酒,到时候让他惊喜一下。”

就在她这么说着的时候,她父亲仍是那么半仰在厨房椅子上,转头过来,脸上带着微笑地望着她。我瞧见那是一张崇高的父爱的脸,而且在眼睛里充满了晴朗与祥和。

珍妮望着她父亲一会儿,一对蛾眉底下的眼睛里闪动着秘密的快乐。然后她迅速跨上脚踏车,开始朝那下山的陡径踏去。

我把我的车子以二挡慢速度跟随在她后头,车轮在崎岖石头上蹦跳着,放眼向前茫视,我脑子里涌起了思潮。这两家的情形太不相同了!一个是在那河边的富裕家庭,那泰文纳的妻子与女儿;一个是在这山顶上的贫穷农户,这丁蒙的一家。那泰文纳身上衣着漂亮,两手保养得洁白细腻,家里还有那么多的名画,那么多的古钟作玩赏;而丁蒙则是一身褴褛,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在这不毛的山顶上,为着生活而折磨自己。

这两家的女儿更是有天壤之别。泰文纳的女儿娇娘,总以轻蔑的眼色望着父亲。而丁蒙的女儿珍妮,则在眼里洋溢着一片纯孝!

我无法确定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两家女儿的不同,谁由生活里获益最多。我久久想不出答案。等到我由崎岖难行的山路下来,到了平坦而光滑的柏油路面时,我才恍然大悟到一句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