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处理(第4/4页)

假设我想买辆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销售告诉我“1996年的现代卖45000美元”(其实市场价只有4200美元)。如果我买了,我就是活该挨宰。因为我本可以给这个骗子一拳,但由于我事先没打听过市场价,只得让他占了便宜。

在米特福德看来,人们通过《消费者报告》(21世纪的人用互联网)查询车价的做法没什么不妥,但是向殡仪馆询价就“显得有些不正常”。毕竟普通大众不愿意想太多关于死亡的事,“巴不得赶紧将一切抛到脑后”。米特福德一点儿也不反对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美国式死亡》向读者保证,没有比痛恨死亡再正常不过的了:你当然希望越早完事越好,没人愿意在殡仪馆逗留;你当然不会四处打听哪个殡葬人“口碑最好”,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变态;你当然不知道殡仪馆是什么样子、如何运营。米特福德用抚慰性的口吻,告诉我们否定死亡不仅合理,而且本应如此。

米特福德对殡葬人恨之入骨,因为他们是一群商人。但不管你喜不喜欢,这就是他们的本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殡仪馆是民营企业,是要赚钱的。说起销售指标和额外任务,殡葬企业的员工不愁没苦水可倒。一家大型殡葬企业的前雇员曾向我吐露,有一次他的月度收益不佳(好像那个月他的客户大都来自低收入家庭,要不然就是选择了火化业务),“我突然接到一通得克萨斯总部打来的电话,问我最近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还问我是否知道这样的业绩一毛钱奖金也拿不到”。

身为一名记者,米特福德极其懂得如何煽动公众情绪,揭露出世界黑暗的一面。毫无疑问,美国殡葬业需要改变,但米特福德给出的意见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她点亮了希望的火柴,却向身后一扔,自己拍拍屁股走了。一大批信徒追随着她的脚步,愤怒地要求殡葬业提供廉价的葬礼服务。

在《美国式死亡》一书中,杰西卡·米特福德力图改善的并不是我们和死亡的关系,而是我们和价格的关系。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殡葬业愚弄了大众,靠的不是高价,而是死亡。殡葬业剥夺了我们和死亡的真实互动,让我们失去了面对自身死亡的机会。虽然米特福德出于好意,但是直接火化只能让情况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