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2/4页)

“汽车送过来时满身灰尘,”布雷特说,“兴许,经过这一路的颠覆,车子已经满身污垢,车轮盖脱落,保险杠上也沾满了油漆,车身上下布满粘贴和胶带。一片狼藉。”

亚当点点头。“对。但是,经销商和销售员已经见过汽车原本的样子了。他们布置展厅时就会知道车子有多么棒。他们的热情不会褪去,而是会把销售做得更好。”

“不要忘了,这里面也有广告的功劳。”芭芭拉说。她叹了口气。“我知道,评论家觉得这些吹拉弹唱,好多都是老套路。可我们清楚,这东西奏效。”艾丽卡轻声说:“那我就祝愿这一切都对猎户星奏效了,不过主要是因为你们三个人都很在意。”

亚当从餐桌下面捏捏她的手。他对大家说:“这回,我们一定不会错。”

一个星期之后,猎户星在全北美的经销商展厅里展出,看起来,亚当是说对了。

汽车行业的“圣经周刊”《汽车新闻》报道称:“一款新车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引起这么强烈的轰动,实属罕见。眼下,仍有大批积压订单尚未交货,这让制造商兴高采烈,让生产人员苦恼不堪,也让竞争对手惊慌失措。”

这一观点得到了媒体的一致认可。《旧金山纪事》宣称:“多年来,汽车行业在安全以及清洁空气设备方面对公众所做的承诺,如今,猎户星已经兑现了一大半,而且这款车外形美观。”《芝加哥太阳时报》也承认:“没错!这款汽车锃光发亮!”《纽约时报》装腔作势地说:“可想而知,猎户星也许会为一个时代画上句号。过去,汽车制造商往往只是表面鼓励技术进步,而实际却往往会对外观妥协。现如今,看不见的技术和看得见的外观似乎可以齐头并进了。”

《新闻周刊》和《时代》杂志都在封面刊登了哈伯德·休伊森和猎户星的特写。“上一次汽车行业的新闻上封面,”一个公关人员喜不自胜,告诉他能找到的所有听众,“是李·亚科卡和‘野马’。”

猎户星公开上市后不久,就轮到开会研究远星了,一切进展顺利,公司最高层的会议也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新产品的方针会议总共三轮,现在这场是远星的最后一场了——远星已经成功地通过了前两次的会议。成败就在这一回了,成则生成决议,在未来两年内推出这款新车;败则永久性封存此项目,这样的先例不在少数。

之前的会议已经经过了调研、展示、争辩以及尖锐的质问环节,虽然都不是特别正式。最后这次会议还是会像之前一样,以研究分析为主,但需要走正式流程。打个比方,之前是随意休闲的家常便饭,现在则是西装革履的正式晚宴。

今天,产品方针委员会总共有15位成员到场,大家将于上午9点集合。会议安排在上午10点准时召开,不过按照传统,会前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基本都在三两成群地闲谈。

会议场地定于公司员工大楼15层的小礼堂,面积虽然不大,却装饰豪华,里面有一张马蹄形的上光胡桃木桌。桌子马蹄拱起的一端,摆着5把黑色高背皮椅,那是董事长、总裁和三位副总裁的位子,哈伯德·休伊森则位列三位副总裁之首。其余的与会者不分次序,可以随意安坐于礼堂的低背座椅上。

马蹄开口的一端,有一个升起的小讲台,是为上台做陈述的人准备的。今天主要的陈述人是亚当·特伦顿。小讲台的后面是放幻灯片的屏幕。

马蹄桌旁还有一张小桌子,是为两位会议秘书准备的。礼堂两侧和放映室里还有两名资料备份人员,他们手里拿着厚厚的黑色笔记本,曾经有人开玩笑说,那里面包罗万象,无所不含。

尽管在局外人看来,猎户星使得公司上下一片喜气洋洋,表面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然而表象之下,产品方针会议却是一如既往的严肃至极。因为正是在这里,汽车公司将决定是否要将几百万美元投入到流水线,连同公司的声誉和身家一起押上。世界上最大的赌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之所以称为赌博,是因为抛开研究与资料不谈,最终的决策肯定都还是靠直觉凭预感做出的。

一有人进入会场,礼堂里就开始供应咖啡了,这是传统惯例。礼堂里还放了一壶冰凉的橙汁,是为白天不爱喝热饮的董事长准备的,这也是老规矩。

上午9点30分的时候,哈伯德·休伊森如一阵风似的进来了,此时屋里已经坐满了人。他先给自己取了咖啡,然后朝正在聊天的亚当·特伦顿和埃尔罗伊·布雷思韦特招了招手。

休伊森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打开自己带进来的一个文件夹,把好几张图纸摊在马蹄桌上。“刚拿到手的。时间恰到好处吧?”

负责设计造型的副总裁也大跨步地走过来,4个人一起细细端详起图纸来。谁也不用问图纸上为何物。这些图纸上都印着三大汽车龙头中另外一家公司的名字,还有一款新车的图解和说明。一切昭然若揭。如果今天的会议通过决议,两年之后,远星显然就是要同这款汽车竞争。

人称布“银狐”的布雷维斯将轻轻地吹了一个口哨。

“简直是匪夷所思,”负责设计造型的副总裁说道,“他们的想法居然跟咱们有相似之处。”

哈伯德·休伊森耸耸肩。“他们跟我们一样四处打听,看一样的报纸,研究趋势,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也招聘了一些聪明的小伙子。”这位执行副总裁朝亚当瞄了一眼。“你怎么看?”

“我看我们的车比他们的好得多。我们会领先他们的。”

“你倒是不谦虚啊。”

“要是这么看的话,”亚当说,“我的确是不谦虚。”

哈伯德·休伊森咧咧嘴,脸上绽开笑颜。“我也很有信心。我们又有一件好东西了,拿去卖给别人吧。”

他开始把图纸折起来。亚当知道,之后他们还会详细分析对手的这款车,可能最后还会把一些好想法用到自己的车上。

“我经常想,”亚当说,“要把这些东西搞到手,我们得花多大的代价。”哈伯德·休伊森咧了咧嘴说:“没多少。你听说过哪个高薪间谍吗?”

“大概没有。”亚当暗自思忖着,所有的大型汽车公司都招聘间谍,不过都不会承认。他的公司就给自己的间谍活动找了一个平常的名头,在设计中心设立了几间狭小凌乱的屋子,以此为活动中心来交换情报。

比方说,对手公司的科研工程师就是一个庞大的情报来源。所有科研人员都喜爱发表文章,工程师也一样,他们参加学术社团会议时的论文里常常就会对新产品或新技术有所提及,单独看里面的只言片语或许看不出什么名堂,但是,如果把四处搜罗来的零散片段拼在一起,掌握对手的想法和动向就有些眉目了。汽车行业的间谍圈里都说:“工程师头脑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