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第2/2页)

李阁老忆起自己过年的节礼,也道:“他那里虽有朝廷可用之物,奈何太沉重,也不宜往京里送。”

往京里送几十车银子的冰敬炭敬叫豪奢,送几十车石灰、肥料的,只怕就要成天下笑柄了。

三人相视一笑,发付翰林拟旨,由都察院选人查问宋时的过往。

宋家父子从前在广西、福建两处为官,但毕竟在广西时尚年少,也不像在福建时做出那么多扬名之事,总宪顾佐便派了福建御史到通政司查问。

宋老爷那里先得了张次辅的关照,知道这是圣上要量他儿子的才,故而御史上门时也不惊不惧,坦荡荡地说:“下官才具不足,故在任上时不过循规蹈距,依政书所教行事。倒是小儿自幼便有报国安民之志,在先师桓大人家中便做出驱虫之药,后随下官到任上后,便令人开工坊制肥料与驱虫药,春耕时贷与百姓子粒肥料……”

还有开梯田、种茶树、兴水利,都是他儿子想在前头的!他自己虽不擅庶务,就是生了个好儿子,陪着他辗转任上,将地方治理得富庶安乐!

要不是桓家老太爷……

宋大人心里重重地哼了一声,放下这段旧官司,专注吹儿子。那位熊御史几次插话都插不进去,只得低下头记录他那些夸奖,记下来后又问道:“宋经历极力夸奖宋知府,京里可有人物证明?”

京里……他们旧时的关系都在南方,这才进京两年,也没有恰调回京里的上官能给他们证明。但他们家里有宋时当初自己做出来的杀虫药,配的农药,还有些剩的精炼无名异,足可证明他从小儿就潜心做实学。

熊御史去他家取了东西,拿了他的口供,回到院里向总宪交代。叙罢自己问讯的情形之后,不禁向顾大人多问了一句:“宋三元不是种出嘉禾,还关心谷贱伤家之事,做得甚合牧守身份了,朝廷因何要查他?”

不会是有人弹劾他,暗中陷害他什么吧?

不怪他多心,他们都察院专职纠劾百官,兼办案件,动辙便要牵连进大案里。朝中起起落落瞬息万变,权势顷轧亦是寻常。宋时不光是连中三元的文人领袖,还跟周王有着扯不清断不净的关系,如今周王久居外藩,朝中却是齐王、魏王见宠,一人在办差,一人眼见的就要成亲,都在陛下面前极有宠爱……

万一就是有人怕宋时给周王添了德化百姓之功,令他在圣上面前复宠呢?

此事背后,究竟是谁的手笔?

都察院到通政司问过宋时之父不过半天,朝中便已暗流涌动,不少人都动了与他一样的念头,怀疑起了素日看不顺眼的政敌……

或是自己人。

两位亲王,王妃母家,宫中妃嫔与皇子身后的家族党朋都不禁生出这般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