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3页)

农村里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例两例,真是见的多了,知道女孩子容易吃亏,李秀琴才不厌其烦的跟女儿们说,就怕她们沉浸在爱情中一时把持不住,她自己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知道年轻人在一起难免会有些心思,但这种事对男人来说没妨害,对姑娘家来说伤害却是巨大的。

老太太在家一直在考虑找谁当顾巍跟小清的现成媒人,首先这人得福气旺,性格得和善,身份也要和衬,扒拉来扒拉去,最后拿起电话,给一个关系挺好的姐妹打了过去。

接电话的正是她要找的人,老太太笑道,“喂,褚老师啊,我是月霞。”

褚老师名叫褚湘,娘家是总后大院的,年轻时当过十来年的老师,后来进了教育局,老太太跟她是参加老年合唱团认识的。

褚老师在电话里也笑了,“我知道是你,你的声音我一听就能听出来,怎么了,今儿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是不是又要约我去逛街啊?”

老太太爱逛街,这是认识她的朋友都知道的爱好,但今天老太太还真不是为这事找的人。

“我有个事想找你帮忙,就看你愿不愿意。”

“说来听听,咱们的关系,能帮的我肯定帮。”

老太太乐呵道,“顾巍自己谈了个对象,准备先订婚,这不缺个现成的媒人嘛,问你乐不乐意当呢,你可是我认识的人里头顶顶有福气的。”

父母公婆都健在,自己也是儿女双全,连孙子都有了,这样的人称为“全福人”。

“是吗?小巍找对象了,那真是太好了,难怪你这么高兴呢。行啊,这种好事我不能推,肯定愿意的啊。”

“那可真是谢谢你,你算帮了我大忙了。”

正式说完,老太太在电话里跟褚湘唠起了夏家的情况,着重把夏清夸了又夸,还说订婚的流程一切从简,但该有的过礼、敬茶之类得按规矩来。

“这个没问题,昱航结婚的时候我操持过,有经验。”

两人在电话里把具体细节谈了,再约定好日子,这一块的事情就结束了,下一件事就是给夏清买东西。

夏清挺怕跟老太太一起逛街的,主要是她不是个爱逛街的人,属于那种买完了就走的人,但老太太不是,她就算不买也爱看,还喜欢货比三家,不逛到尽兴绝不回头,夏清陪她逛过一次,走的小腿都肿了。

今天买东西除了老太太跟顾巍,李秀琴跟夏琳也一起跟着,先买金器,夏清提前跟顾巍说好,去那种金器扎推的商业街,顾巍笑着应下,因此这会儿他们就在王府井一家特别有名的金器店,纯手工打造,号称之前是给皇家做首饰的。

夏清不爱金器,可能年轻人都不大喜欢,在她看来所有的款式都差不多,即便买回去也是束之高阁,锁在柜子里。

“小清,这对镯子好,成色足,寓意也好,你看呢?”

夏清从老太太手里接过手镯,两只镯子加起来得有几百克,比一般的镯子实在多了,戴在手上胳膊肯定得折,但她们已经看了好些,她说好老太太总不满意,现在好不容易有老太太合适的,夏清肯定得说好啊。

“恩,挺好看的,也挺沉的。”

“可不是,就得沉才好,这样你们的感情才历久弥坚,长长久久。”

老太太满意了,顾巍请营业员开□□付钱,营业员看上去也很高兴,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这对镯子光提成就几百,相当于营业员半个月的工资了。

李秀琴更吃惊,没想到只一对镯子就上万,这订婚得花多少啊。

“老姐姐,首饰没必要买这么贵的,买对几十克的就算顶好了。”

“那些平时戴戴没什么,订婚这么大的事就轻了,你放心,黄金保值,就算不戴放着也值钱。”

话是这么说,李秀琴只是觉得没必要而已,夏琳看她妈这样,把李秀琴拉到一旁悄悄说,“妈,咱们跟着看就好,阿姨有心给小清买好的,咱们娘家人总不能拦着吧,我们觉得贵说不定在人家看来很普通的。”

夏琳的话点醒了李秀琴,既然是男方买东西,她确实不该掺和。

“你说的对,我光想着怎么省钱了。”

还是苦日子过惯了,思想一下子转变不过来。

买好金器夏清就已经逛不动了,顾巍找了家餐厅吃饭,下午继续买其他的。

吃饭的时候,夏琳夸赞老太太道,“阿姨,你可真有精神,我们年轻人体力都不如你。”

“这才哪儿到哪儿,以前在部队的时候,背着行军包每天都要跑十几公里,我现在虽然年纪不小了,但精神足,就爱到街上走走,就是平时找不着人陪,以后就好了,找小清就行。”

夏清抿着唇笑了,顾巍也跟着勾起了唇角。

老太太喝了一碗豆腐煲,点头称赞,跟李秀琴说,“这个豆腐煲挺好吃的,里面都是海鲜,鲜的很。”

李秀琴也盛了一碗试试,“恩,是鲜,豆腐本来就是鲜味的,加上海鲜那就是鲜上加鲜了。”

“可不是,听顾巍说小清做饭手艺不错,哪天有空了也做道菜给我尝尝,看我有没有这个口福吃到儿媳做的饭。”

顾家有做饭的阿姨,老太太也是偶尔才动手,这阿姨是大儿媳请来的,每月有大儿媳算工资,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孝敬。

“那是应该的,她们姐妹几个从小就会做饭,夏清手艺最好,她那些做饭的方法我们连想都不会想。”

“所以说你享福啊,真的,我生了两个儿子,最羡慕那些有闺女的朋友,今天打电话问在干嘛呢,说闺女回来了一起逛街,明天问在干嘛呢,说跟闺女一起烫头发,哎呦,我这心呐,可难受了。”

“女儿贴心是贴心的,就是我们家几个吧,都在外面上学,老大也结婚了,我们两口子有时候还羡慕别人家没考上大学的,但我们也知道,还是要上学才有出路,做长辈的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影响孩子们的前途,能上学还是上学,像我们一样一辈子在农村没出息。”

如果不是上学,几个闺女怎么可能找到这么好的对象呢,顶多在村里找个条件还行的嫁过去,所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老太太想想也是,夏家几个姑娘以后肯定都不会回农村,于是安慰道,“你们要是愿意,以后来首都定居也行,反正几个女儿都在,闲了咱们还能凑一块逛逛街说说话多好。”

夏清夏琳也点头,“是啊,等我们毕业了,你跟爸都来,首都还是挺适合养老的。”

“那不用,家里还有那么多地呢。”

“租出去就行,不荒废,还能挣点租金。”

“还有小店,小店生意多好,大家都在咱家买惯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