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2/3页)

这可不是什么表彰表扬,而是家丑外扬了!

李国富作为班主任,在职工会上梳理来龙去脉。

他说:“沈明洲的成绩确实很差,这个大家都知道。他和欧阳一起做的太阳能实验,为了赶上比赛报名,抢进度,专门请假,这是经过了学校同意的,不存在旷课的问题。”

“而且,六千万的实验设备是公司捐给学校重建实验室,不是沈明洲个人获利,生活报的新闻,严重歪曲事实,是造成舆论舆情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应该先联系生活报,要求报纸撤回失实报道,刊发更正道歉说明。”

许方看了网上不少骂沈明洲成绩差的话,此时嗤笑道:“现在已经不是报纸的问题了,而是沈明洲的问题。你看看网上讨论焦点是什么,是他成绩差!这是事实!”

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他身上。

许方是沈明洲的科任老师,话语权更高一些。

李国富没想到许方会突然呛声,愣了愣,表情凝重的回道:“事实归事实,我们要报纸澄清的是报道失实的地方,比如六千万的事情,还有研究成果超过国际水平的事情。沈明洲成绩再差,跟他请假做实验没有关系。”

许方愤愤不平还想辩解,“怎么没关系了——”

“吵什么?”

杜校长沉声打断许方,“我们讨论的是怎么解决问题,不是推人出来担责任。李国富,你的提议很好,生活报的澄清要做。”

“但是网络上面的讨论,基本脱离了新闻报道本身,集中在沈明洲成绩的问题上了……学校的声明措辞,必须谨慎。这关系到学生的名誉和未来。”

差生能有什么名誉和未来?

许方心里不屑,张口说道:“就算为了学生,学校也不能发假声明吧,沈明洲那成绩——”

杜校长的电话突然继续响起来,他也没心情听许方说什么,立刻抓起手机,神色忐忑的接通。

“王局你好。”

一声王局,会议室里低声讨论都静了下来。

教育局的王局长亲自给杜校长打电话,能是什么事?

肯定是为了炒作天才的舆情啊!

“确实有这么个事。”杜校长点头。

果然。

“我们正在抓紧时间研讨解决方案,保证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什么?!”

会议室的视线瞬间锐利的直视杜校长,唯恐他下一句话就是道歉赔礼,祈求对方网开一面。

然而,杜校长表情渐渐缓和,露出得救一般的笑容。

他连声道谢,挂掉电话,宽慰会议室里心绪不安的教师们,“待会市里专门派人过来调查了解情况,而且,还会带上这方面的专家。”

“什么专家?”楚立辉好奇问。

不知是谁激动答道:“肯定是舆论舆情处理的专家啊!”

澄明中学缺的就是舆论舆情应对专家。

学校成立至今,登上新闻报刊、引起讨论的学生,无一不是成绩优秀,奖项满身。

像沈明洲这种负面情况,还第一次遇见。

稍不注意,处理不好,损害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澄明中学的荣誉。

等待许久的救兵,从市里教育局专门赶来。

杜校长远远就见到了王局长。

对方不是一个人来的,王局长陪同在一位老先生的身边,一路为他讲解澄明中学光辉的教学历史。

老先生精神矍铄,戴着一副老花眼镜,穿的是铁灰色中山装。

王局长过来,率先给杜校长介绍道:“这是谢老师。”

也许是王局过于恭敬,也许是老人家文化沉淀。

同样是老师,澄明中学教师们,都能感受到谢老师与众不同的气质。

杜校长也不多问,开门见山的说道:“感谢领导来学校指导,这次的事情太特殊了,我们没有处理舆情的经验,麻烦大家走这一趟。”

“小事情,小事情。”王局摆摆手,“学生又没违法乱纪,新闻胡乱报道的行为,我们会发函要求撤稿道歉就行了。然后,市里也会发布相应的公告声明,要求网络媒体不要随便炒作未成年,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专业人士专业处理,让杜校长定心不少。

顺便从头到尾讲了讲沈明洲的情况。

学生成绩虽然差,但是实验做得非常好,所以吸引了企业六千万设备投资建设实验室。

王局身边的谢老师听了许久,忽然出声道:“既然你们说学生在做实验,那我们就去看看。”

杜校长疑惑道:“谢老师,其实学生的实验,没有报纸报道的那么夸张,只是一个参加比赛的小实验而已。”

“小实验?”谢老师笑了,“能吸引企业六千万投资的实验,都快赶上国家项目了,我看不小。”

这话又像玩笑,又像暗示。

杜校长拿不准谢老师的态度,王局却直接做主道:“谢老师要看,那就去看看。”

越是临近创新科技大赛,实验室的人越少。

其他参赛项目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实验报告和说明材料,只等开赛报名。

而沈明洲和欧阳,熬夜的时间无限加长。

只为了跨过光电转换率60%的坎儿。

实验要做,报告要写。

欧阳博艺参加一个比赛,提前感受到了正规实验室的气氛。

哪怕只有一位“老师”,哪怕数据明明白白,她都感受到自己茂密的头发在挥手。

早晚会秃。

实验室,欧阳按照沈明洲的要求,做着实验图表,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叫他们。

她慌张的站起来,发现校长带着一群人进来。

欧阳不明所以的喊道:“校长、老师好。”

毕竟是学生,突然面对蜂拥而至的大人,总会有些慌张。

她下意识转头去看沈明洲。

那位心里只有数据的搭档,果然没有注意实验室多出了不少人。

沈明洲最近熬夜有些恍惚。

他全副身心都放在建模测试之中,屏幕上瞬息万变的数字,牵涉着背后大量的数据调整、材料状态。

这是重新更换了实验核心技术之后的建模,他根据材料特性结合当前设备可以承载的新技术,改进了程序算法,等着看最终的实验结果能不能将转换率再提高一点儿。

数字不断跳跃,他还在思考:如果这次失败,应该换什么进行尝试。

忽然,身边靠过来一个人,轻声问道:“这就是你做的太阳能转换模型?”

沈明洲皱眉转头,发现一位年约五六十岁的老人,好奇的盯着屏幕。

“嗯。”沈明洲的视线又落回数据,“通过智能分析计算,可以更快的将太阳能光电转换整个过程模拟出来,然后给出转换率数值。”

“具体是什么样的呢?”老人似乎对这项技术非常感兴趣。

沈明洲沉思片刻,说起了整个太阳能转换技术的基础,从材料吸光性开始,讲到最后计算机的模拟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