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2 学而有术的侦探学园从亮亮的作品兼论“幽默推理”的醍醐味

天蝎小猪

2012年1月,已出道10年之久的东川笃哉终于坐上了“畅销书之王”的宝座。在日本两大图书中盘商之一的“东贩”评选出的2011年度日本十大畅销书榜单中,他的《推理要在晚餐后》系列首作和续作分别占据了头名和末席,其气势恢弘可谓一时无两。对于这样的成绩,作者和出版方都大呼意外,更有文学评论家将之视为“一个奇迹”,或者称作“东川现象”。

其实,“东川现象”的产生很值得玩味。毕竟《推理要在晚餐后》系列的剧情、人设并无特殊的亮点,只是描写一个富豪之家的千金小姐兼菜鸟刑警宝生丽子,在她的“毒舌”管家影山的协助和不断提供“伪解答”①的“臭屁”上司风祭的反衬下屡破杀人案件,文风在诙谐搞笑的同时,保留了纯正的本格推理趣味(本书作者亮亮的绝大多数作品亦是此种风格)。那么,是怎样的因素让并非当今大众文坛主流的“幽默推理小说”在书市中辟得偌大疆土呢?

①在本格推理作品中,“伪解答”是指一般由配角发布,放在最终真相揭示之前,用以误导读者和制造剧情反转效应的错误推理。

按照文学社会学的理论,“文学现象本质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观照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同其中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各种意识、思潮、心态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文学的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东川流” ①崛起前的那几年,日本先后经历了“3.11大震灾”的极恸、摘得女足世界杯的狂喜、首相换位不断的迷茫等等事件、变故所带来的社会心理的大起大落。这时,一本文风幽默、笑点十足的推理小说领跑畅销书榜,正是日本读者于多事之秋中保持平常心态和追求健康阅读的价值取向使然。

①非杜撰词汇,在日本确有一部分书评人、读者用以指称东川笃哉的作品风格。

现如今,“东川流”已渡海来到中国,在推理小说创作上以陆小包、亮亮为代表,在推理影视制作上则以《名侦探狄仁杰》为代表。其中,亮亮的作品更是直承东川衣钵,几乎可以“中国的东川笃哉”誉之,或者戏称为“中川流”。

如前所述,这股热潮绝非表面上的“和风西进”的结果,而是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尽管这一过程中由新星(“午夜文库”)、吉林(“七曜文库”)、南海(“新经典文库”)等出版社所引发的日系推理译介风功劳不小。当下,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灾害等大的层面虽未出现有如日本般的动荡,但公共安全、环境问题、就业形势、生活节奏等因素持续压迫着国人神经,这就使得人们在精神上产生了类似于日本的价值取向,即追求健康阅读、减压阅读。而这一倾向反映在大众文化创作上,自然就是原本关注不多、产量有限的“幽默”作品逐渐“铺天盖地”起来。大凡炙手可热的IP①,轻松幽默必然是其重要的卖点之一。即便是再严肃的主题,没点“黑色幽默”的桥段,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对于受众个体来说,喜爱“幽默”作品仅仅是即时享受生活的态度体现,但就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却是现今“消费文化”在追求娱乐性、消遣性、商品性等方面型态的风向标。

①即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首字母缩写,原意为“知识产权”或“智力成果权”,现在多指在小说、漫画、动画、电影、话剧、游戏等各自领域拥有足够人气、制造持续话题、带动一波改编转化热潮,从而形成产业链和特定社会精神现象的文化产品。

诚然,上述分析仅是就着大环境、大背景来谈,可能无法说服普通读者,那么且从推理文学本体出发,聊聊亮亮和他的“中川流”作品。

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生平:亮亮,山东青岛人,1985年生。本名杜亮,在微博、豆瓣等社交网络上又名“瘦亮亮”。大学期间及毕业后的几年,曾在《萌芽》等杂志发表都市情感小说,但反响不大。直到2011年11月,他的短篇推理小说《还魂夜》刊登在《推理世界》上,从而正式以推理作家的身份出道。之后陆续在该杂志和《超好看》、《漫客悬疑》等杂志发表着“季警官系列”(已出书《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续集即将出版)、“笨侦探系列”(即本书《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以及少数非系列作品(都是中短篇,暂无长篇推理问世①),逐渐成为广受好评的新锐作家和年度悬疑小说、侦探推理小说选集②的常客。亮亮的推理小说充满幽默感,将“搞笑”情节融入本格元素的演绎书写之中,无厘头的人物互动让原本残酷阴冷的谋杀案走出一种意外轻松的步调,阅读起来毫无负担,也因此吸引到许多以往从来不看本格推理小说的读者群体。一言以蔽之,“中川流”的主要魅力在于推理文体的“反写实”和推理文风的“幽默化”,而这也是东川笃哉作品的趣味所在。

①按照作者本人的说法,现在还没有驾驭长篇的把握,但短篇已经越写越长了,不久的将来肯定是会尝试的。

②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作品年选丛书,涵盖悬疑小说、推理小说、奇幻小说、武侠小说、微型小说(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故事、网络文学、青春文学、儿童文学、校园文学、科普文学、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随笔、时文、精短美文等多个子目,已出版近130种。

在冷硬派和社会派尚未出现的年代,推理文坛是本格派的天下。那时候的本格推理小说,剧情是围绕谜团布置和推展的,其核心则是各种匪夷所思、奇想天外的诡计。但这样的设计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进行的,著名的“侦探小说二十守则”、“推理十诫”①都是当时用以规范推理创作的圭臬。对这些守则、规条予以分析,我们发现讲求科学、注重写实是本格推理创作的要义。亦即,写实性是推理小说的基本属性(以奥斯汀·弗里曼的作品为代表的科学鉴识小说则更加强调这一属性)。另一方面,早期的推理小说对世界观(舞台背景)、人物形象等的设定,尽管不是作品最核心的元素,但也须大体具备真实感。按照英国文艺评论家、推理作家G.K.切斯特顿的观点,推理小说是最早、也是最有自觉地融入现代性的大众文学类别,对现代都市风俗世情的描绘最是得心应手。因此,我们才在福尔摩斯等英伦名探的故事中看到真实的伦敦,看到各色人等的面容、衣着及其生活,巨细靡遗。从这层意义上讲,写实既存乎推理之骨,亦附于推理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