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幽灵 二(第2/4页)

“姑娘请稍安勿躁。”右近扯了扯袖子往木板房间一坐,继续说道,“此事说来话长。武士被解职会是如何不便,百姓出身的各位或许难以理解。一旦没了差事、少了薪俸,就连糊口都难,但也不想因此就放下刀子。在下家中尚有妻子,丢了差事后生活真是困顿至极。”

“虽然情况如何我是不大清楚,但大爷武艺如此高强,要另谋差事哪有什么困难?稍早那伙人悉数是老娘我对付不来的高手,不也全都让大爷摆平了?”

右近蹙起工整的双眉,语带自嘲地笑着说道:“值此太平盛世,空有这身功夫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哪可能谋得一官半职?”

万事无财休矣,阿银说道。

右近再次露出笑容开口道:“姑娘所言甚是。说来悲哀,钱财虽非万能,但无财的确是万万不能。既无积蓄,举目亦无任何推举在下任职当差之亲友。因此说来惭愧,在下夫妇只得漂泊各地,几乎得靠四处乞讨为生,目前定居于若狭境外某藩领内。”

“若狭境外……”

还真是个巧合。

“该不会……是北林藩吧?”

“两位也听说过那地方?”

那不就是租书铺的平八听说七人御前传闻的地方?

“北林……”阿银眯起了双眼。

噢,这下百介想起来了。对阿银有养育之恩的傀儡师傅御灯小右卫门,据说也住在该地。看来,阿银也从又市那儿听说了这回事。

阿银拭去头发上的水滴问道:“大爷住的地方还真是穷乡僻壤呀,可曾想过上江户碰碰运气?”

“人说生活若无着落便应上江户。到了江户确实不愁吃穿,在下昔日同侪亦有多人于江户落脚。只是在下毕竟不适合于该地生息。”

江户的确潮湿、纷乱,绝非适合安身之地。但虽然如此,生于江户、长于江户的百介依然认为江户是个方便的地方。再者,虽然原为武家出身,百介依然无法理解武士特有的矜持。只不过,他又是为了什么要住到那么偏僻的地方?

“北林藩应该是个小藩吧?”

“是某贫穷外样大名的领地。”右近回答,“并非在下对该地情有独钟,不过是目前难以迁徙。不久前,在下之妻有了身孕。”

“这——”阿银表情为之一变,“可不是喜事一桩?”

是的,右近低声说道,露出了一个和蔼的笑容。还真是个诚实的男人呀,百介当时如此想道。

“结缡十载,至今方初获子嗣,当然是好事一桩。只是在下如此困顿拮据,就连婴儿衣物也买不起。因此,为了觅个差事,只得向一位偶然结识的藩士打听。在下身无一技之长,仅略谙剑术。数年来未曾碰上任何机会,其实早已死了这条心,未料这回竟然有了点着落,而且还有幸获得城代家老大人的面见。”

真是不简单哪,阿银高声惊呼道。“他们可是看上了大爷这身武艺?”

“是的。因此家老大人给了在下一道密令,若顺利完事便可正式任职。”

原来如此呀,阿银伸直双腿说道:“大爷奉的原来是个攸关饭碗的密令。不过这可奇怪了,虽说是个小藩,仍应坐拥大批武士才是。即使武艺再高强,也无须委托一个浪人行事吧?”

“小姐所言甚是。”右近回答,“实乃此事不宜对外张扬,其实是个寻人的差事。”

“寻人……要寻什么样的人?大爷之前不是去了淡路一趟?”

是的,右近敲了一记膝盖回答。“对了,两位不也曾到过淡路吗?这下事情就好解释了。不知两位可曾听说过,先前曾有只狸妖于该地肆虐?”

岂止听说过。这场骚动根本就是又市一伙人精心筹划的局。不只是阿银,就连百介也曾参与此事。

“在下进入淡路,就是为了追那只狸。”

“狸——”

“其实是个拦路斩人的恶徒,”右近回答,“其实,近日北林藩领内拦路斩人的恶匪横行,而且并非单纯的杀戮,手法极为惨绝人寰。那恶匪不仅逢人便杀,而且至今尚未伏法,吓得领内百姓个个人心惶惶,甚至有人传言此乃恶鬼作祟所致。”

这不就是租书铺老板平八所言的七人御前一案?

“恶鬼作祟,请问是个什么样的恶鬼?”

“这个在下也不清楚。在下亦是初到此地,对此地传闻并不熟悉。只是,不仅是百姓,就连藩士中亦不乏相信此说而倍感惶恐者。请问先生可曾听说什么消息?”右近向百介问道。

此传言我亦曾听闻,百介回答。“是从我认识的一位租书铺老板那儿听来的。这位友人宣称自己是在北林殿下位于江户的藩邸中听说的。”

事实上,平八甚至曾亲身前往该地,以确认此传言真伪。

是吗,右近面有忧色地说道。“原来这流言已经传到江户去了。”

“这不过是个流言?”

“是的。领内发生拦路斩人的确属实,但若夸张地声称其乃恶鬼作祟,可就是无谓的流言了。对北林这种小藩而言,此类无稽之谈实乃百害而无一利。若此流言传入幕府大目付耳中,甚至可能左右北林藩之存亡。”

不至于如此严重吧?百介说道。“幕府哪可能为了区区一个恶鬼作祟的传言废了一个藩?”

“这可不一定。”右近否定道,“只要广为流传,再怎么无稽的传闻都可能变得引人侧目。一旦如此,就可能被当成找碴的把柄。只要派人来探查,必定抖得出些什么。毕竟没有什么藩是完全没把柄的。尤其是对北林这类米谷收获量稀少的小藩而言,一切皆应避免引人侧目方为上策。”

真是如此?的确,幕府似乎总喜欢找些碴,借故废藩或分割领地。这种情况并不出百介的意料。幕府与各藩国的关系,其实颇为微妙。一个藩若是经营不善,对幕府无甚贡献可能酿成问题;若经营得有声有色,幕府也会担忧其大名因此掌握过多权力。毕竟一个藩国的国力愈强,对幕府谋反的可能性也就愈高。因此幕府积极掌握各藩动向,一逮到借口便动辄废藩。这是个颇为有效的手段,既可牵制反对势力,若可因此征收领地,亦能为幕府增加税收。实乃一石二鸟之举。只是,这政策通常仅针对规模较大的藩。说老实话,百介认为如北林藩这类生产量低的小藩,理应不至于被找这种碴才是。这个藩不仅国力不足以向幕府挑衅,没收其领地亦得不到多少好处。因此,百介对他的说法颇为质疑。

“其实,该地曾有不祥的前例……”右近继续说道。

“不祥的前例?”

“该地在北林氏统辖之前,一时曾为天领,即原为幕府领地。原因乃当时,似乎在近百年前,统治该地的大名曾出了什么纰漏,导致家系断绝,领地遭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