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第6/6页)

[20] 罗斯·麦克唐纳(1915—),评论界认为他也是“硬汉派”小说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写作态度严谨,塑造的刘·阿契尔是另一种硬汉侦探典型。他的小说把加利福尼亚州作为西方理想破灭的象征,黄金梦只是一个褪色的回忆。刘·阿契尔从挖掘人们痛苦的心灵世界,追查出父母辈造的孽降罪于子女的悲剧。作品有一定深度,代表作是《灾祸预言者》。

[21] 1979年秋季号《美国小说研究》上刊载学者伯纳德·肖本专著《美国侦探小说的发展》,文章推崇哈米特奠定“硬汉派”小说的功绩,并说“哈米特的声誉主要归功于《马耳他黑鹰》一书的问世。他以这本书跻身于当代重要作家之列”。

[22] 平克顿侦探事务所:美国私人侦探阿伦·平克顿(1819—1884)于1850年创建的全国性机构,最初专门从事侦破铁路盗窃案件,后来也受雇打进工会,破坏罢工,并接受私人委托寻找失物、寻找亲人或仇人等业务。

[23] 丽莲·海尔曼(1905—1984),年轻时就读于纽约大学,后在出版公司、百老汇和米高梅影片公司担任剧本审读工作。著有剧本《儿童节目》(1934)、《小狐狸》(1939)及《守望莱茵河》(1941)等,获过多次荣誉奖。她思想左倾,是个政治活动家,受过非美活动委员会迫害。

[24] 《瘦子》是以私人侦探聂克夫妇为中心人物的小说,内容风趣。1934年米高梅电影公司请他改编为电影,由威廉·鲍威尔和茂娜·洛埃主演,深受观众欢迎,之后他又和人合编了第二部《寻找瘦子》(1936)和第三部《另一个瘦子》(1939)。未几,他又把“瘦子”人物形象的全部权益售得四万美元,由他人续写《瘦子的跟踪者》和《瘦子之歌》,组成系列电影。

[25] 伦道夫·赫斯特(1863—1951),美国报业大王,创建赫斯特报系,拥有二十五种日报,十一种周刊,以制造轰动性新闻及售价低廉取胜。

[26] 体检医生是他的忠实读者,所以网开一面,淡化他的肺病史。

[27] 这条修正案中有保障公民权益的规定,如被告有权在法庭上拒绝回答导致证明自己有罪的问题。

[28] 约瑟夫·雷蒙·麦卡锡(1908—1957),美国共和党参议员(1947—1957),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煽动全国性反共运动,在全国乱抛红帽子,指控有大批共产党人渗入国务院和军队,甚至电影界等意识形态领域,不少民主进步人士因此受到迫害。

[29] 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密勒(1915— )称他是“一个具有准则而令人肃然起敬的人,一个罕见的人物”。他本人在五十年代初也多次受到同样迫害,并同样进行斗争。

[30] 近年来不断有人对他的生平和著作进行研究。1979年匹茨堡大学出版理查德·莱曼的《哈米特作品介绍》,1980年大众出版公司出版彼得·沃尔夫的《掉下来的横梁:哈米特的艺术》,1981年纽约哈科特出版公司出版理查德·莱曼的《哈米特传》,1983年纽约思加出版公司出版丹尼斯·多利的《达希尔·哈米特》,1983年纽约刚登与维德出版公司出版威廉·诺伦的《边缘上的一生》,1983年纽约兰登书屋出版黛安娜·约翰逊的《哈米特传》。此外,奎恩又多次将他的作品编选成集,出版的有《哈米特的凶杀案》、《死去的黄种女人》、《梦魇镇》、《爬行的连体人》、《大陆侦探案》、《黑暗中的女人》以及故事集《叫做瘦子的人》等。丽莲·海尔曼在他逝世五年后也编辑一部他的选集《大劫案:中短篇小说选》。1983—1995年,又有多种文集出版,编选他的作品。电影界、电视界也不甘人后。1978年,斯瓦海默把他的《戴恩家的祸祟》拍成连续剧,之后又浓缩成放映两小时的电影。1975年,大卫·吉尔勒第四次把他的《马耳他黑鹰》搬上银幕,由乔治·西格尔扮演斯佩德。1977年,名导演弗雷德·齐纳曼根据丽莲·海尔曼的回忆录拍成电影《朱利亚》,片中的哈米特由杰生·罗伯兹扮演。1983年,文·温德斯又花了两年时间,拍摄了《哈米特传》,由弗·福雷斯特扮演哈米特。

[31] 伦敦《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上评语。

[32] 法国作家纪德(1869—1951),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他的评语。

[33] 《纽约时报》上评语。

[34] 诺夫出版公司授权的“袋鼠丛书”(1945版)编者介绍。

[35] 这段故事见本书第七章《空中的G字》(第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