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案 阴阳火毒虫(第2/4页)

听着那人的话,韩哥的脸色越来越黑,暗暗咒骂了一声,接着对我说道:“仔细检测,注意排除这人对尸体状况造成的细微干扰。”

我点了点头,更加专注手上的工作。

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又发现了床单上也沾着一些虫卵。我小心地将虫卵部分取样,收集进箱子里,准备带回去检验。这时,我又看见尸体和床单之间隐约爬出来一只黑色的虫,和我刚刚看见的那只泛红光的虫子一模一样。我伸手,将那块尸体翻开,那块尸体有些冰凉,摸起来黏糊糊的,黏着床单,几乎分不开。我稍稍用力,那尸块总算和床单分离开来了,底下藏了不少黑色泛红光的虫子,结果一股微冷的气流从虫子所在的位置冒出来。我又拿着温度计探测了一下,那一块区域的温度居然是10℃以下,比刚刚用温度计测量的还要低。

我盯着那群乱窜的虫子,猜测这些虫子可能就是令尸体温度下降的元凶。我又仔细观察那尸块,表层有不少蛆虫和虫卵,但对比腐烂程度较高的尸块,气温低的尸块上的蛆虫几乎少了一半。

“小靳,都收集好了吗?”韩哥问道。

“好了。”我抬起头,答应道。

韩哥却挑了挑眉,又重复一遍:“都收集好了?”

跟着韩哥学了那么久,我深知他绝对有另一个意思,便不作声了。韩哥又看了我一眼,拿过镊子,在一个切口上夹起一个深红色、几乎和鲜血一样颜色的虫卵,又对我摇了摇头:“做事还是不够仔细啊。”

待我们处理好收尾工作,已经是晚上了。我们提着工具箱走出小平房,白天看见的那个唠叨大婶已经不见了人影,只剩下那戴着金丝眼镜的小偷被两个警员押着,满脸沮丧地坐在警车里。

“收队吧。”老高招呼道。于是,其他警员陆续上车离开。

我跟着韩哥往我们的车走去时,却瞧见车尾的几棵树后似乎有一个人影。我眯着眼睛想瞧个仔细,可惜这里没有明亮的路灯,就连脚下的路都几乎看不清了,更别说看清楚几米开外的东西。我快步上前,走到车尾,发现那里根本没有人。

“怎么了?”韩哥朝我这边问道。

“没什么。”我转身上了车,可心里总觉得刚才有人在窥视自己。

冰火混合

我回到自己的住处,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东西去了我的昆虫研究室。

从尸体上收集到的除了有常见的丽蝇科、埋葬甲科,并没有出现十分特别的嗜尸性昆虫。不过,这些虫子的分布和平时有些不一样,大部分集中在尸温比较高的尸块上,尸温较低部分上的虫子种类明显少了许多,而且虫子的生长周期也明显要缓慢。

从尸温较高的尸块上,可以推断死亡时间大概是14到16天以前;而温度相对低了许多的尸块却显示,死者是在四五天前死亡的。为什么死亡时间会相差那么远呢?看来,这案子比我想象中更加棘手。

尸体所处的环境相对密闭,温度比室外要高两三度,但也不至于让尸体出现这么极端的状况。我看着桌上的这些东西,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下结论。

这时,我想起了那只奇怪的、颜色近乎墨水般沉重的虫子。那只虫子的外表和埋葬甲科的虫子相差不远,但体形稍大,外壳很光滑,泛着诡异的深红色光芒。而差点被我忽视的深红色虫卵已经差不多成熟了。我小心地刨开虫卵,看见里面藏了一只模样相似的半透明黑色虫子。可以得出结论,这奇怪的虫子已经繁殖了一个世代。

我认真回忆了一下,在尸体的其他地方并没有看见这些虫卵,反而只有在尸体断开的裂口上才能找到。看来,这虫卵就是尸体莫名被分割成好几块的原因了。我心里暗暗猜测。这样虽然勉强可以解释尸体分裂的状况,可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每个部分的尸体呈现出不同的极端温度。

我翻开笔记,查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关于这种虫子的任何资料。无奈之下,我决定带着虫子出去碰碰运气,兴许能撞见自己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师父。我来到师父的研究室门前,发现门居然莫名其妙地打开了一条缝。

我停下脚步,神差鬼使地伸手推开了门。我打开了灯,看见师父习惯收拾干净的桌子上放着几个玻璃瓶,深棕色的玻璃让人难以看清里面的物体。我隐约看见,其中有一个玻璃瓶装着的虫子跟我手上的很像。我凑近玻璃瓶,正想仔细打量,却听见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你怎么进来的?”居然是消失许久的师父现身了。

我挺直了腰,表情很尴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我是趁着师父不在,偷溜进来的。

师父用严厉的眼神扫了我一眼,视线转到桌上的玻璃瓶上时,脸色忽然一变。

他快步上前,将那几个瓶子藏到架子上,然后质问我:“你进来时还有谁在?”

我看着突然出现又暴怒不已的师父,有些不知所措,“没有其他人。”

师父用不信任的眼神瞥了我一眼,然后飞快地扫视了整个研究室一圈,确定真的没有其他人,才缓下语气:“没什么,是我太紧张了,你马上回去吧。”

我捏了捏手里的瓶子,又偷瞄了师父,只好将到嘴边的问话吞了回去,转身离开了。走出研究室前,我回头望了一眼,看见师父又把其中一个玻璃瓶拿了出来,脸色凝重地看着玻璃瓶。

看来我还是得靠自己了。回到自己的小窝,我一筹莫展地看着那只泛着红光的虫子,脑子里一下子闪过那具温度不一的阴阳尸,一下子又闪过师父那张惊惶失措的脸,我思绪混乱得无法思考。

阴阳火毒虫

为了平复心情,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随手翻了起来。我一边思考着,一边看着书页快速地翻过去。忽然,一张图片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屏着呼吸,阅读着书上的字眼:“火毒虫,极其罕见的一种昆虫,常出现在潮湿的草丛中。其虫卵能使尸体开裂。其成虫会释放一种毒素,使尸体温度急速下降。”书本上只有寥寥几句的描述,能获得的信息并不多,但也足以让我做出某些结论。

虫卵表面上的某种东西能让尸体开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尸体会分裂成好几块,但是下面的骨头依然完好。而成虫释放的毒素在某个尸块中蔓延,使尸块温度急速下降,变得不适宜丽蝇科等常见的嗜尸性昆虫生存,因此尸体上的昆虫分布才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而从已经裂开的虫蛹来看,这虫子才刚刚繁殖了一个世代,我所捕捉到的成虫也不算十分成熟。据此判断,死亡时间不可能在14到16天以前,应该在10天左右。显然,这个意外发现,让我稍稍有了些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