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张画像(第2/3页)

“我已经吃过了,就等你,赶紧去打饭吧,都快没什么菜了。”

“没事,不就填饱肚子嘛。只要有肉,吃什么不是吃。”张弛说完,一会儿端了三菜一汤回来,盘子里两个椒盐鸭腿,一个清蒸鸡腿,还有一份麻婆豆腐。

顾志昌心里暗笑:真是个食肉动物。他不动声色地接过了张弛递给他的一幅画像,细细端详起来。

“你刚才在电话里说画像有问题,我没看出什么问题,很完整很生动啊。”

张弛嘴里塞满了食物,拼命地咀嚼,说不了话,只顾着摇头,又从画包里抽出了另外两幅画像给顾志昌看,特地指了指画像的眼部。

顾志昌纳闷地比对着画像,居然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人像。不仅眼部特征大相径庭,一张是桂圆大眼,一张是眯缝长眼,还有一张是眼尾下垂的“熊猫眼”,就连脸型和鼻子都截然不同。

他惊讶地问:“曾某推翻笔录,改口说有三个犯罪嫌疑人共同作案了?”

张弛已经快把饭菜扫光了,只是嘟哝一句:“怎么可能?”

顾志昌又仔细看了看三幅画像的不同,还注意到了画像旁边的简单注释,脸上疑惑的表情少了许多。

张弛喝了口汤,抹了抹嘴:“看来顾师傅已经看出来了,我给你的第一幅画像是最终定稿,另外两幅画像实际上都是草稿。”

“曾某描述特征时改口了?”

“改口倒是比较正常的情况,离案发时间不远,心理状态又不太放松,加上我的形象大概不太符合她对警察的预期,所以有防备心理还是正常的。”

顾志昌哈哈大笑起来,一副“原来你也意识到了”的表情:“小张啊,以后还是尽量和大家保持一致。听顾师傅一句劝,在体制内,枪打出头鸟,别人不会因为你穿得好看帅气就欣赏你。相反,在整齐划一的环境里,只会因为你的不同把你视为异类,排斥你、冷落你甚至中伤你。”

张弛嘴上没有答应,只是点点头,心里却很感动。他回忆起来,似乎还从来没有同事这样开诚布公地给他提过建议。从他工作以来,他听到最多的建议就是“职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现在看来,这条就是可以打破的定律,凡事没有绝对。

“我像上次一样,对被害人进行了简单的心理疏导。”看到顾志昌抬了抬眼镜,张弛忙解释道,“我还是有针对性地疏导的,忘记和顾师傅汇报了,我很早之前就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业余时间也有在做心理工作室的志愿者,还算理论结合实践。

“但是,曾某的情绪在短暂的平稳之后,又变得极其不稳定。我问问题,她很多次都不正面回答,只是一再强调自己害怕死了,还掩面哭泣。等到她冷静下来,我们进入到正式画像阶段,我根据她的描述开始作画,等到画好了五官,她又全部推翻掉,变成了截然不同的描述。”

“所以,你索性两幅画同时进行?”

“是的,考虑到她不时要满足旁边老人的要求,工作比较琐碎忙碌,我就想抓紧时间完工,并没有和她解释后面的画像流程。因为我坐在她的斜对面,她也看不到我的作画过程。”

“所以,她很有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之前的描述,做出的改动才会让画像的效果变化这么大?”

“我注意到她的头上并没有明显伤口,没有包扎绷带和纱布。”

“我之前和她确认过,案发后,在子女的陪同下,她去医院做过检查,并没有器质性伤害,只是轻微脑震荡,精神病、心理疾病和脑部疾病也都是空白历史。”

“顾师傅,我今天去和她接触了以后,其实一直在考虑你早上说的话,入门性质问题。”

“你怀疑是……”

“软进门和硬进门虽然在表象上看完全不同,但在这个案子里是不是也存在这种可能。同样是软进门,但是会不会同时存在诱导入门和熟人进门的多种可能性?”

“可能性在真相冒出来之前都是存在的,但问题是你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我也明白你们在破案时会首先排除熟人作案的心理倾向,尽可能地站在证据角度客观地判断。我不是专业人员,我只能说,根据她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表述,我有很大的把握,今天的画像是完全作废的。”

“小张,这点我要和你事先说明,你画像的准确与否,我从来没有给你下过硬指标,你不用有心理负担。”

“这我明白。我只是就事论事。”张弛抛了支烟给顾志昌,给他点燃后,自己却不抽。

“这样说吧,如果她改变描述的特征这一点对于模拟画像来说是司空见惯的,那么她改变论述时的表情却是很耐人寻味的。”

“你是指她的微表情?”

“对,就是细微的面部变化,往往是转瞬即逝的心理活动外露。当事人自己都不一定能觉察意识到这些变化,所以很难掩饰,往往会给我们提供最真实的信息。”

“她有些什么异常的微表情吗?”

“我把在她辅助下完成的两幅画像给她看的时候,特意注意了她的面部微表情。按照常理,她知道自己做出完全不同的特征描述后,对于画像的截然不同虽然会惊讶,但是也不至于特别惊讶。而且,惊讶的微表情,其实在面部反映出来时,往往只有一秒钟的嘴巴微微张大、眼睛瞪大、眉毛上扬之类的表现。超过一秒,就是伪装了。”

“她的惊讶是装出来的?”

“我观察过她之前的面部表情和个性特征,大致属于比较内向、面部表情并不丰富的人,但是这个惊讶的微表情却持续了整整五秒钟,有点夸张过头了,显然是故意装作惊讶。那她装惊讶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让我注意到她自己并非故意改动叙述,只是记忆力出了偏差。”

“还有什么其他的表现吗?”顾志昌皱着眉头思索着什么。

“在我和她确认了自己的工作难度,适当施加了压力之后,她的双手十指交叉,还抱住了膝盖,这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特意使用肢体力量来表示对抗,是一种自我防卫的肢体语言。照理说,我是去协助破案的,能够找到犯罪嫌疑人是帮她的忙,她的抵触反感,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她回答我的每个问题时,眼神都瞥向右方,从心理学角度阐释,她应该是编造事实而非回忆事实,但是因为我对她的了解度不够,也的确有人的行为有例外,所以我也不作为依据。但是在看到我的定稿画像后,她的头部微微后仰,我解读为是在远离刺激源,她似乎想要远离这幅画像。”

“你觉得什么原因造成她这样的动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