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分身 三十六、提出分手的人会被抛弃(第2/2页)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他花费财力精力想要治好她,就是为了躲着她?如果是这样,那干脆让她自杀死了不是一了百了?!我承认自己这个念头有些不人道,但事实就是如此简单。杨洁的死与生,好像只是存在于李咏霖责任感里面的一部分,至于孩子,仿佛是在混淆视听,我很怀疑对普拉德·威利症患者而言,妈妈是不是真的能有什么影响——何况,李咏霖显然不希望杨洁接触女儿。

我沉吟一阵,打算把问题说得更明确一些:“李哥,你在逃避问题。我并没有和你讨论杨洁的病情,我的意思是说,也许你需要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要是你不信任我,安排别人也没有问题,但你确实需要这种帮助。”

而李咏霖威风地宣称:“水到头来干涸在泥土里,火熄灭于柴火堆,废料全被扔进了垃圾箱。心理学是那么严谨的科学吗?说真的,艾医生,我压根儿就没当回事。但是我知道你能力很强,才认为你能帮助杨洁,而不是让你来帮助没病的我,这有点儿像是无病呻吟,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他没把话说完,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胡言乱语,我听到话筒里一阵急促的喘息,他在考虑着如何才能收场。

也许他是想到了一个问题——这样对我说话是不恰当的——我会不会怒火中烧,因此起了邪念,去恶意影响他的前妻?

这番担心是多余的,我早就习惯了,所以我抢先说道:“没关系,李哥,随便您怎么说吧。请记住,如果有一天需要帮助,就联系我吧,这句话一直有效。”

我们像敌人似的,假装握手言和,很友好地道了别。

挂上电话,我坐在沙发上无所事事。

我回想起自己在医院里实习的日子,有一天,派出所送来个贪杯的酒鬼,三天没进食了,虚弱得厉害,高烧40度,脉搏每分钟155,并伴随严重的脱水。这个酒鬼神经兮兮,或者是烧得糊涂了,始终认为医院是日本的杀人营,所以他打骂医护人员,粗言秽语不堪入耳;他坚持要逃走,认为那是逃出杀人营的唯一活路。

我们该怎么办?任由他跑出医院在大街上晃荡,直到痉挛脱水而死?还是不顾他的个人意愿,强制安排住院,给他服用大量的镇静剂,最后把病治好?

用不着太多讨论,谁都知道后一种做法是合适的。尽管他不认为自己有病,不接受医生诊断,但他病情的严重是千真万确的。作为医者,我们都知道,他看不清事实真相,不认为自己有病,这本身就是一种病。

很遗憾,大多数医院以及我本人,并不具备什么强制力。这也是件好事,可以因此避免其他被屈送医院的事件发生。可任何决定都是双刃剑,有利则有弊。

我开始思索另一件事,李咏霖拒绝我的帮助可以理解,但他咄咄逼人的态度出人意料。他到底是在坚持什么,这是一种大男子主义的泛滥,还是他过分强调责任感的体现,或者他有什么其他的秘密难以启齿。

或许,他和这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男人没什么两样。他们都没有离群索居,都住在城市里;他们也许富有,也许贫穷;可能受过教育,也可能大字不识;他们不大引人注意,没有贴上伟人的标签,都是货真价实的小人物,没准是老师、警察、技术工人或者李咏霖这样的私人老板。

我感到可悲,他们都一样过分强调责任,背负了太多东西,却不愿意相信别人,拒不承认自己的问题。

这有些可笑,在这个男性基因逐渐萎缩的年代里,他们身上的男性品质却日益得到彰显——或者自认为是在彰显。

有些生物基础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在性染色体的组成上,男人是XY,女人是XX。虽然各国的男女比例不同,但是纵观人类历史,从世界范围来说,男女比例仍大致是1∶1。也就是说,X基因在人体内得到进化的机会是3(女人两个,男人一个),而Y染色体的机会只有1(男人的一个)。性染色体和其他的22对常染色体不同,XY是互相攻击的。表现了男性特征,女性特征自然要削弱,反之亦然。X得到3倍于Y基因的进化和适应性,它对于Y基因的攻击是残酷而有效的。这从我们现在的基因状况,和人类诞生伊始提取到的化石基因对比就能看出,Y基因为了防止攻击,正在逐渐地关闭自己的一些链接。

所以,在现代社会,我听到女性朋友说得最多的那句话,就是“他不像个男人!”这话有好多版本,在我为一个女朋友介绍对象的时候,她就换了个说法:“哦,两条腿的男人很常见,两条腿的爷们可不好找!你得帮我找到个爷们。”我于是放弃了寻找,我对她说:“你去人类拿着长矛捕猎猛犸象的时代找找看吧,兴许有你要的。”

我在这里大放厥词可能要惹恼许多男性朋友了,没办法,我也是个男人,而且学会了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