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名茗馆

由于角度的原因,他只看到一双玲珑有致的小腿和脚上那白色的高跟淑女鞋。

那小腿和那鞋——甚至小腿叉开的姿势和翩跹在鞋面上的一只黑色蝴蝶结,都有不尽的优雅。

司马凉气冲冲地走出会议室,身后紧紧跟随的两名刑警,见他像绕不出下水道的老鼠似的在过道里走来走去,小心翼翼地上前问:“您看,咱们下一步该怎样展开侦查?”

“侦查?”司马凉冷笑一声,“先回队里再说,别在这儿让人家看笑话了!”

正往外走,马笑中带着丰奇匆匆赶了过来,把两个棕色封皮的审讯簿交给他说:“司马队长,这是老甫和夏流的笔录,你带回去先看一下。我觉得,咱们下一步的工作是要尽快找到小青和周宇宙,尤其是小青……”

“马队长。”司马凉打断道,“既然这个案子已经定性为谋杀案了,那么我这个刑警队长就是第一侦办负责人。下一步该怎么办,请听我的指令再行动。”说完把头一昂,扳机似的喉结高高隆起,大步走出派出所。

“切!”马笑中不屑地说,“明明是头瘦驴,拉他妈的哪门子硬屎!”

司马凉回到刑警队的办公室,屁股还没落座,一名警员就拿着一份快递件走了进来:“队长,您的——好像挺急的。”

“谁送来的?”司马凉一面嘟囔着一面打开快递件,从里面抽出一张贺卡似的帖子,掀开一瞧,手像被烫了似的一哆嗦,总是不屑一顾的高傲的目光,顿时犹如砸在地上一般,散碎得有些恍惚。

“队长,您怎么了?”那名警员看出他的神色异常,“哪里来的帖子?”

司马凉咕噜一声咽了口唾沫,声音发颤地说:“名茗馆……”

“啊?”警员也大吃一惊,“他们怎么给您送帖子?哦,我明白了,准是为了昨天夜里的那起案子。”

“少废话,赶紧带上案子的全部相关资料,跟我一起去警官大学。”司马凉边说边穿上平时很少穿的警服,戴上警帽,对着镜子正了又正。

警用本田车驶进中国警官大学的校园,在图书馆楼前停下。司马凉下了车,眼前一片盈盈粉色,耀得瞳孔都软了,端详才发现是门口一左一右各种有一棵大树,满树的合欢花开得晚霞一般璀璨。花虽浓艳,香却清幽,一缕入鼻,沁人肺腑。

走进楼去,见登记台后面坐着一个正在读书的女管理员,司马凉双手捧着帖子在她面前一亮,女管理员看了一眼,站起身,走出登记台,用极低的声音道:“请跟我来。”

司马凉和警员跟在女管理员后面,没出三步,女管理员停下,回过头,看了那警员一眼。司马凉连忙对警员说:“帖子上只请了我一个,你在这里等吧。”

那警员站住了,一脸的遗憾,仿佛是百米冲刺的最后几米腿肚子抽了筋。

司马凉跟在女管理员后面登上有些破损的台阶,仿佛是走在积雨云中,每一步都沉重而忐忑。不知不觉上到三楼,站在两扇镂花玻璃门前,抬眼只见门上悬着一块深棕色横匾,题有黑色漆底的3个笔力遒劲、气势雄浑的颜体大字——名茗馆!

落款是“补树书斋主人”。

还没等司马凉仔细琢磨这落款的含义,女管理员已经将玻璃门中的一扇推开,做了个“请进”的手势。

司马凉有点眩晕。

名茗馆。

就这样走进来了?

像梦一样,此前连想都不敢想。

这是什么地方?是名茗馆。中国四大推理咨询机构之一的名茗馆。也许它不如公安部的“课一组”威名赫赫,也不如无锡的“溪香舍”誉满江南,也不如重庆的“九十九”神秘莫测,但它就是名茗馆,是无数青少年推理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只要你年轻过,只要你在花季或雨季里曾经捧过一本推理小说看得如痴如醉,你就不可能不知道名茗馆。

名茗馆,始创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几个酷爱推理的中国警官大学学生组建,最初的名字很俗气,叫“名探馆”。

“馆”字的由来,是因为活动地点位于图书馆的三楼。这个学生社团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坐在一起赏评最新阅读到的推理小说,与大学里的舞蹈社合唱社书法社戏剧社一样,是学生们存储梦想的漏斗,入学满满,毕业空空,概莫能外。名茗馆能独树一帜、发展壮大,完全是一任“馆主”大胆“变革”的结果,这位馆主,就是在中国警官大学历史上素有“第一骄子”之称的传奇人物林香茗。

俊美如玉的林香茗,刚刚入学时,由于留了一头披肩长发,竟被同学们在第一周里一直误认为是女孩子,还收到两束不知哪个笨蛋送的红玫瑰,吓得他赶紧把秀发剪了。整个大学期间,他不仅门门功课全优,而且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联赛冠军”,成为各个社团都想挖掘到旗下的首要目标,但他却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名探馆。名探馆全体成员受宠若惊,迅速推选他为第5任“馆主”。

从入主名探馆的那一天开始,林香茗就推进改革。他认为:推理小说不是侦查实践,固然可以训练思维,但不能指导刑侦工作。“严密的逻辑推理必须源于实践并用于实践,才是正确的和有价值的。所以,与其把有限的精力用在研究推理小说中的侦查模式上,不如对现实中发生的案例进行实战推理。”

其实,从林香茗后来在刑侦工作的方向上看,他比较关注的是犯罪个性剖绘,属于心理学范畴,对推理的兴趣一般,甚至反对在物证不足的情况下单纯靠逻辑推理锁定犯罪嫌疑人,认为这种做法的主观性太强,容易导致冤案发生。但他在名探馆推行的“实战推理”确实意义重大,名探馆从此改变了以解析推理小说为重点的活动模式,而是通过校方要来了市公安局的《每周重大刑事案件案情汇总报告》。每次活动,选择报告中刊载的大案要案,先遮蔽侦破结果,然后通过案发现场勘察报告、证物鉴定、法医报告,推理出犯罪嫌疑人,最后公布侦破结果,进行对照,发现推理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转折点,是一起发生在当年很有名的“白领丽人坠楼案”。一个涉嫌向市领导行贿的某外企女高管突然从恒远大厦的十楼坠楼身亡,刑警队怀疑是他杀,又找不到证据,只好以自杀结案。案情报告送到名探馆,大家根据尸体伤口的血液凝固状态和骨骼大关节的骨折现象,判断死者确系生前坠楼,没有可疑之处。

正要翻过这一页的时候,林香茗突然锁紧了眉头:“等一下,让我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