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2页)

这话严重激怒了亚伦。

很抱歉在书评中挑起如此细琐的情节(他在回函中写着),也多谢坎贝尔先生好意提及这本我早已熟悉的著作。但我认为与其造访大英博物馆,不如到国家肖像馆逛逛,坎贝尔先生将会在那儿找到雷利为这位美丽悍妇所绘的肖像画。画中人有着黝黑的头发,体态丰满。画家阿谀肖像主角乃常有的事,但总不至于把金发画成褐发,或者将一名宫廷女贵族画得比她本人更加肥胖才是。

这样的回复够犀利吧,亚伦心想,距离两败俱伤也不远了。

可是这条从哈本丹窜出来的毒蛇开始攻击他的要害。在讨论几幅肖像画后作出结语:

附带一提,贵书评人形容这位女士为“悍妇”,实在是好样的。这说法又有什么根据呢?似乎意指她脾气暴躁且花钱如流水。当一个男人对女人的这两项特质表现出莫名的惊骇时,就让人不禁想问,他是不是个没结过婚的王老五。

这话让亚伦气得跳脚。他介意的不是对方污蔑他的历史涵养,而是指控他对女人一无所知——而这点,其实也没错。

K.I.坎贝尔明明理亏,他心想,而他自己心里也明白,只是在试图转移焦点。他的回复将报纸炒得火热,当其他读者也被卷进这场争论时,情况变得更加难以收拾。

大量信件涌入报社。有个住在却尔登罕的读者说,他们家族有一幅世代流传的肖像画,里头的克利夫兰女公爵留着不深不浅的褐发。还有一个在图书馆工作的学者要他们清楚定义他们刊登出来的字眼,说明“丰满”究竟是什么意思,以及根据今天的标准来看,指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

“老天,”《周日守望者报》的编辑说,“自从尼尔森玻璃眼珠事件之后,就没见过这种盛况了。让他们继续乱吧。”

这场论战一直延烧过7月和8月。那位不幸的查理二世情妇现今被批得如此恶名昭彰,简直是撒缪尔·丕普斯那个年代的翻版。她的许多外貌特征被拿来大肆品评。接着又有一个名叫基甸·菲尔博士的学者加入这场混战,而且似乎乐得将两个坎贝尔玩弄于股掌,把所有人搅得晕头转向。

编辑最后跳出来终止这场论战。主要是因为内容太过细微琐碎,且口吻濒临粗鄙;其次两造争执已陷入混乱,没有人晓得相互谩骂的起因为何了。

可是亚伦还是很想把K.I.坎贝尔丢到油锅里去。

K.I.坎贝尔每周都会来信,内容就像狙击兵那样迂回闪躲,而且总是深深刺伤亚伦。渐渐的,亚伦得了个看似隐晦但明显是行为不检的坏名声:“胆敢污蔑一个死去的女人,当然也会污蔑身边的所有女人。”K.I.坎贝尔的最后一封信很明显就是这意思。

他系上的同事都拿这件事开玩笑,大学部的学生似乎也把这当笑柄。“扯滥污”是一一种说法,“歹戏拖棚”是另一个。

当这场论战终于结束,他大大松了口气。即使此刻坐在火车站餐厅前,喝着涩茶吃着干硬的三明治,一边翻阅《周日守望者报》,心中依然忐忑,怕又瞄见关于克利夫兰女公爵的评论,K.I.坎贝尔的文章又悄悄潜入专栏。

没有,什么都没有。嗯,就这趟旅程来说这至少是个好兆头。

餐厅墙上的时钟指着9点40分。

他猛然想起自己还得赶火车。他大口灌下那杯茶(越是在这种关头,你越会发现茶格外烫嘴!),匆忙冲回实施灯火管制的黑暗月台。他再度在收票口花了几分钟时间找他的车票,摸遍全身口袋,总算在第一个口袋里找到。他以蠕动的姿态穿越人群和行李车,好不容易瞧见右侧月台并顺利回到车厢,在这同时火车各节车厢门陆续关闭,汽笛呜呜响起。

火车平滑向前启动。

伟大的冒险终于开始。重拾平日生活步调的亚伦站在昏暗的通道里大口喘气。他脑中闪过那封从苏格兰寄来的信里的若干字句:“席拉城堡,位于英维勒瑞,芬湖上。”有种神奇的音律。他一边玩味一边走进他的包厢,打开门,整个人傻在那儿。

卧铺上摊着一只打开的行李箱,但不是他的,里头是女性的衣物。正弯身翻寻的是个二十七八岁的棕发女孩。她被突然敞开的门吓得差点趴倒在地,立刻直起腰来瞪着他。

“哇!”亚伦轻呼一声。

他头一个念头是他必定走错了包厢,或者车厢。可是他迅速朝门上瞄了眼,的确是他的名字,坎贝尔,用铅笔写在假象牙牌子上。

“抱歉,”他说。“你会不会——呃——走错地方了?”

“不,不可能,”那个女孩回答,揉着手臂,益发冷淡地盯着他瞧。

他注意到这女孩有多么动人。尽管只擦了点粉和口红,而且那张圆脸透着股坚决。她身高大约5呎2吋,体态匀称。蓝眼珠,宽印堂,额形美好,丰润的嘴唇固执地紧抿着。她身穿苏格兰粗呢上衣、蓝色背心裙,搭配黄褐色长袜和平底鞋。

“可是,”他指出,“这是4号包厢。”

“没错,这我知道。”

“小姐,我想说的是,这间包厢是我的。我姓坎贝尔,门上写得很清楚。”

“我呢,”女孩回答,“正巧也姓坎贝尔,而且我很确定这是我的包厢。请你出去好吗?拜托。”

她指着行李箱。

亚伦看了眼,又看一眼。火车颠簸着,在转辙点上频频震动,摇摆着加速前进。可是令他不解的是那只皮箱侧边用白漆写着的小字体:

K.I.坎贝尔。哈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