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2/2页)

伊濑屏住呼吸,凝视地图。北纬35度线横跨骏河湾,登陆伊豆半岛,然后继续向东,从伊东的北侧进入相模湾,在馆山登陆。

馆山这个地方,自己同浜中也去过。和成田市的二宫健一见面的地方,就是馆山站的候车室。

等等……伊濑瞪大眼睛,看着通过京都的那条蓝线。这张地图太小了,细节不甚分明。三条大桥或许就与这条线重合。来这儿之前,伊濑同浜中在京阪电铁三条站前的咖啡馆里喝过咖啡。

还有,同样在这条线上,京都偏左的地方似乎就是岚山的松尾神社。

伊濑感到一阵晕眩,呻吟不已。旁边的乘客向他这个孩童般紧贴在地图上的中年男人投来讶异的目光,但伊濑全然不顾。平常在人前极爱体面的伊濑,这会儿却把仪容举止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35”这个数字的秘密就在于此吗?就是指东经135度线和北纬35度线?350公里也好,35公里也好,353.5公里也好,都是浜中那家伙在跟自己兜圈子,其实他早就知道,35指的是经纬度。

伊濑扶着列车座位的一角,踉跄地朝自己的位子走去。站不稳主要是因为列车在摇晃,但他的精神深受打击,也是导致脚步虚浮的原因之一。

浜中还是老样子,双臂抱胸,后仰着头,闭着眼睛。伊濑扑通一声坐在浜中身旁。受此影响,浜中只是挪了挪身子,依然昏睡不醒。

伊濑很想立刻抓住浜中的肩膀把他摇醒,但他遏制了冲动,决定理一理思路后,再好好质问这个家伙。

看来,坂口美真子早就看破了这一玄机。这位“计算狂”在看过杂志上连载的游记后,发现从京都沿宫津线、播但线经明石到淡路的洲本的总里程是350公里,而从三保松原到京都也是350公里,由此引出了数字35。

接着,美真子问伊濑,在京都去参观了什么地方,伊濑回答说松尾神社,她的脸色就变得奇怪起来。伊濑又说,自己住的地方是二条城前的国际观光酒店,她的脸色就更加难看了。伊濑还记得两人的一段对话:

“啊,老师果然知道。”

“知道什么?”

“就算不问老师,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然的话,老师怎么会从三保跑到松尾神社去呢?”

坂口美真子早就知道,三保松原、松尾神社、二条城前的国际观光酒店都在北纬35度线上。不仅如此,她还去过人丸神社。神社旁边就是标示东经135度线的天文科学馆的白塔。她必定也去了那个地方。

她说人丸神社的三十六歌仙匾额中唯独少了小野小町,当然是在暗示“35”这个数字。得知伊濑的第二次旅行是从三保松原到京都的松尾神社后,她惊呼:

“啊,老师果然知道。”

这是因为她过早地断定,伊濑也知晓东经135度线和北纬35度线的秘密。伊濑终于明白为何当时她的古怪眼神中暗藏笑意。

所谓“计算狂”都偏执到如此程度了!伊濑不由得大发感慨。如果精神正常的人思考到这个地步,那足以让人大跌眼镜。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她精神异常,所以才会作如此奇想。不过就算是计算狂,执著于经纬度也肯定是有理由的。不然的话,数数家里有多少柱子和拉窗,或路上十分钟内通过多少辆车就可以了。美真子之所以关注经纬度,必定有什么内情。

伊濑突然想到了什么,再次站到昏睡不醒的浜中身边,凝视那幅地图。他的视线落到了伊豆半岛上,北纬35度线在这里穿过了大仁。

现在他明白了。坂口美真子不知在何种机缘巧合下,发现北纬35度线刚好经过自己居住的大仁,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对北纬35度线上的各个地点极度敏感。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痴迷于数字35的“计算狂”。

沿着北纬35度线往西,与东经135度线相交的地方是明石正北方兵库县的西胁。她之所以知道网野神社、明石、靠近洲本的纪淡海峡上的友岛都在这条线上,多半是“计算狂”发作使然。

伊濑叹息一声,返回座位。坂口美真子被杀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她比谁都更早地发现了经纬线的秘密。

他侧视着浜中的睡脸,陷入沉思。“北纬35度和东经135度”的英语全称是“North Latitude 35 degrees, East Longitude 135 degrees”。拼写中有四个字母“D”,故可称“D之复合”。而且,两条线从纵横两个方向将地球切开,其横截面上的图形也状如“D”。

如果将来以此为题材创作推理小说的话,就取名《D之复合事件》吧,伊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