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4/5页)

看着自己印成铅字的文章,伊濑不知不觉沉浸在阅读之中。

“老师。”浜中在伊濑面前唤道。

“啊,不好意思。我看出神了。”伊濑合上杂志。

“老师的文章在编辑部内赢得了一致好评。”浜中笑眯眯地说。

“是吗。多谢。”

“已经发行三天了,托您的福,销量还不错。”

“但这不是我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你们的策划做得好。”

“哪里,自然是拜老师妙笔所赐……我带来的三四封读者来信就是证据。从信上看,大家都满怀期待啊。”

“不敢当。”对作者来说,没有比读者来信更令人快乐的了。对伊濑而言尤其如此,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收到读者来信。之前他只是在冷门小杂志上发表了一些不起眼的文章而已。

果不其然,读者来信中洋溢着赞赏之词,说伊濑开创了游记的新形式,将民俗学适当地融入文中,就像是聆听现场讲课一般,让人备感乐趣。被人赞美当然没有不开心的道理,伊濑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此外,还有读者给编辑部打来电话,都是清一色的称赞。主编对老师非常感激,命我今天将杂志和信件拿给老师过目。”

“多谢。你这么忙还跑一趟,我真过意不去。”

“哪里。我还年轻,而且这是工作,我一点也不介意。告辞了。”浜中退回玄关,一边穿鞋一边说,“老师,这次初战告捷,极大地鼓励了编辑部,我们将全力策划老师的连载。今后还希望您能继续多多关照。”

“我也是。”伊濑两手抱在怀里,微微施礼道。

浜中来访后的第二天。

伊濑收到了一封素不相识的人寄来的信,看上去是寄给《草枕》杂志的询问信,收件人的地址栏分明写着上石神井。

不揣冒昧,突然来信,万望见谅。我是《草枕》的忠实读者,最近初次拜读老师的游记,深受感动。游记以前所未有的形式,给我以强烈的新鲜感。围绕浦岛和羽衣传说的主题,游记描述了从丹后木津至播州明石、淡路,再到纪州,一路探寻奇妙地域的旅程,读起来兴味盎然。我之前也听说过羽衣和浦岛传说,但读过老师的独到分析之后,对这些故事的兴趣愈发浓厚了。

选择那些旅游地是老师的主意吗?抑或是编辑部预先制定的计划?我之所以想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如果这是老师的主意,那身为读者的我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在第一篇游记中选择那些地点?如果老师能回信解答,我将感激不尽。

另外,老师接下来又将去哪里旅行呢?当然,在杂志发行之前,可能一切都将保密,但如果能在回信中一并告知,我将不胜荣幸。

二宫健一

又及,因为不知道老师的地址,所以只好向《草枕》编辑部询问了。

伊濑看完这封信,意识到浜中没有骗他。伊濑以前写过许多文章,但还是第一次收到满篇溢美之词的读者来信。看来,那篇游记的确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个叫二宫健一的读者住在千叶县成田市。伊濑曾去成田参拜过不动明王。除此之外,他跟成田之间毫无交集。

他满心欢喜地写了回信,内容包括:受到称赞,十分高兴;旅行计划都是跟编辑部商议后决定的;不过,自己很喜欢浦岛和羽衣传说,很早就想写关于这些典故的文章了,等等。

第二天,浜中又来了。伊濑立刻将回信给他看。

“太好了。”浜中也很高兴,“实不相瞒,这两天编辑部又收到三张明信片。我们还是第一次碰到如此广受欢迎的连载。”他笑容满面地说,“对了,您的稿子是不是也有点眉目了呢?”他趁机催稿。

“这个嘛……因为这次没有走多少地方,凑满字数有点难。我只好遵照你的建议,在那桩凶杀案的后续发展上大量着墨。其实,稿子昨晚我就写完了,但有太多需要推敲的地方,能不能再等一两天?”

“当然可以。寄到编辑部的明信片都说,很少看到游记里有写凶杀案的。您真是走运,碰上了那桩案子,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而且,那桩案子并未解决,读者还有兴趣等我们揭开谜底。”

“是的。浜中君,城崎那边后来又有消息了吗?”

“有。不过根据那名记者的报道,搜查毫无进展,看来是陷入停滞状态了。乡下的警察真是没用。”浜中骂骂咧咧地说着,好像他的面前就站着那位和蔼可亲的警部。

“这样啊。那广岛的濑户内海沿岸酿造公司的调查进行得如何?有没有打听到名叫海龙的酿造公司?”

“老师,事情是这样的……”浜中那自以为是的表情突然转为严肃,“广岛县没有名为海龙的酒。当然,也没有叫这个名字的酿造公司。”

“哎?这就怪了。”

“事实就是如此。但松尾神社的神官说过,的确有人捐赠了那块匾额。我们也亲眼见过那块匾额。”

“为什么要在匾额上写虚假的信息呢?”

“看来,木津温泉凶杀案愈发迷雾重重了。”

浜中从怀中取出照片,是从木津警察分署借来、由警察拍摄的那块船板的照片。伊濑是第二次看这张照片,用记号笔写的“第二海龙丸”几个字散发着神秘气息。

“这样一来,这张照片将是重大的物证。只要木板上的文字不是与案子完全无关的恶作剧,那笔迹他日必定将成为有力的旁证。”伊濑将照片递给浜中。

“没错。我们必须妥善保管照片。”浜中将照片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虽然是用记号笔草草写出来的字,但反而可能透露写字者的个性。“老师,在这次的稿子中,我打算不使用插图,直接上照片。”浜中突然说。

伊濑大吃一惊:“这样做会有问题吧?照片是木津的警部借给你的,而且不是叮嘱过绝对不能发表吗?如果堂而皇之地将照片登在杂志上,咱们肯定会挨骂的。”

“别担心,没事。”浜中稚气的脸上露出大胆无畏的笑容。

“话是这么说……不过,这会不会显得咱们不讲信义啊?”

“要做杂志,有时候不得不忘恩负义。身为编辑,我自然要奉行杂志本位主义。”浜中竟然把利益至上的杂志本位主义拿出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伊濑想,编辑这个活儿,如果心不狠脸皮不厚就当不了。

“全都是风景照的话,就没有冲击力了。将这张照片添进去,就能让沉闷的气氛一下子活泛起来。”浜中说,然后撂下一句“我一两天内来拿稿子”,便起身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