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年轻真好(第2/2页)

“嗯,我会提醒他的。不过,年轻人嘛,有点不好的经历也没什么,也算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阅历吧。”清水流冰提起茶壶,给他倒了一杯茶,低声说,“我最近可能要去欧洲一趟,你帮我看着他点。如果那个女人有什么动作,你先不要阻止,看那孩子会怎么应付。如果有什么危及他性命的事情,你再帮他挡一下。”

“行。”村正悠树与他是莫逆之交,亲如兄弟,并不嫌麻烦,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朱霁晔背对着吧台,不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兴致勃勃地对朴允惠说:“给你看张照片。”

“什么?”朴允惠被他炫耀的神情吸引,好奇地走过去,坐到他身旁。

这是一张朱霁晔和教授团全体学者的合影,用倪教授的单反相机拍的,效果相当好,非常清晰。

爱好摄影的倪教授拍了许多风景,随意抓拍了不少有趣的景象,又给朱霁晔和其他教授拍了一些单人照片以及合影。刚才,他把挑选出来的几十张照片发到了群里。

朱霁晔将所有照片下载收藏好,然后把拍得最好的“全家福”给朴允惠看,并告诉她这些天与教授团在京都和奈良旅游的愉快经历。

朴允惠既惊喜又羡慕,“你真是太幸运了。”

“是啊。”朱霁晔笑着将照片放大,一个一个地给她介绍。

“你看,这位是皇家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曹教授,对中国古典文学造诣极深,尤其喜欢《诗经》,研究得相当透彻。另外,他也喜欢日本的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

朴允惠高兴地说:“我父亲也很喜欢《源氏物语》,从小就让我读,我看过好多遍。”

“是吗?那你真不错。”朱霁晔接着说,“这位北京交通大学的房教授是铁道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出身书香门第,据说祖上家世显赫,族谱可以上溯到唐太宗时代有名的宰相房玄龄。他喜欢书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理事。”

“啊,太了不起了。”

“这位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陈教授,业余时间喜欢研究唐朝建筑,自己在家里用了八年时间,制作出完整的盛唐时代长安城的模型。我看过他拍下的照片,那真是恢宏壮观啊。”

“真好。”

“你看,这位……是皇家北京外语大学日语系的欧教授,非常博学,对日本文学研究得很深,尤其喜欢诗歌。她说的日语用词典雅,韵律优美,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我比起她来差远了,我在她面前一句日语都不敢讲。”

“在教授们面前,你本来就是学生,不如他们很正常,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也对。”清水流冰笑着指指照片,“这位中央财经大学的许教授是金融学专家,业余爱好是文物鉴定,在宋瓷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我自愧不如。”

“你还年轻,以后一定会很厉害。”

“我也这么希望……这位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倪教授。他专门拍文艺片,剧本大都是自己写的,有几部片子很好看,还拿过各大电影节的很多奖项。”

“哦,我在新闻上见过他,也看过他的获奖电影,确实很好看。”

“他喜欢摄影,是有名的摄影家,拍出的照片漂亮极了,还开过摄影展。”

“哦,真厉害呀。”

“这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的金教授是东亚及东南亚政治专家,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很有研究,业余爱好是烹饪,对日本的特色饮食很有兴趣,搜集了不少这边的菜谱。”

“是吗?可惜,不能品尝到他的手艺。”

“真啊,确实有些遗憾。”

朴允惠抬头看向他,目光亮晶晶,“什么时候金先生有空,请务必来我家。我做菜的手艺还不错,想请你尝尝。”

“好啊,有时间一定去。”

“那就说定了。”

“行……你看,这位是北京农业大学的李教授,平时喜欢养牡丹,家里有姚黄、魏紫、酒醉杨妃、白雪塔。她带领的课题小组正在研究可以在沙漠里种植的农作物,如果成功了,那简直是划时代的创举。”

“太伟大了!那些生活在沙漠里的人就不会饿死了。”

“对……你看这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秦教授,主要研究西方哲学和中国的道教文化。另外,他在工作之余喜欢研究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对日本遣唐使非常感兴趣,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好几篇文章,引起了很大反响。”

“啊,我知道他。我弟弟跟我说过,这位秦教授的文章对他很有启发。他正在写一篇有关日本和中国在隋唐时期互相交流的论文,打算引用他的几个观点。”朴允惠很兴奋。

“哦,你弟弟不错嘛。”朱霁晔这时才称赞了一句。

他们在窗边说得兴高采烈,村正悠树在吧台边低声问:“你知道吗?要变天了。”

清水流冰一脸茫然,“什么意思?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天气最好的时候。”

“我不是说天气。“村正悠树的声音压得更低,“你没听说吗?东京那边发生大血案,那些右翼组织、地下社团死了很多人,还有不少人住院,大都是高层。现在那些社团内部已经开始争权夺利,还牵扯到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政商两界名人,闹得非常厉害。”

“真的。”清水流冰很惊诧,身子前倾,轻声道,“谁干的?”

“听说是国际上有名的大军火商洛希?格鲁德派人来做的。”村正悠树脸上的表情有些意味深长,“我看这事还完不了。这天……就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