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4页)

“但后来似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使被害人有机会逃走,”塞林托接过来说了下去,“接下来就是比较戏剧化的部分了。我们查过九一一的报案录音,卡尔沃特逃回公寓,回到自己的住处,然后打电话报警。他说攻击他的人就在屋外,而所有的门都已锁上了。可就在这时候,电话突然断了,看来‘魔法师’那时已闯入屋内。”

“也许是从窗户进去的……萨克斯,你检查过消防安全门吗?”

“没有。至于窗户,都是从里面锁上的。”

“好,但你还是应该去搜查一下消防门。”莱姆简短地说。

“他不会从那里进来,没那么多时间。”

“那么,他一定抢到了被害人家中的钥匙。”

“钥匙上没有他的指纹,”萨克斯说,“只有被害人的。”

“他一定有钥匙。”莱姆坚持。

“不,”卡拉说,“他是自己开锁进去的。”

“不可能,”莱姆说,“也许他以前曾潜入那里,早已准备好复制的钥匙。萨克斯,你应该再回去检查一下,看看他是否……”

“锁是被他用工具打开的,”这位年轻女子固执地说,“这点我敢保证。”

莱姆摇摇头。“六十秒的时间能连开两道锁?根本不可能。”

卡拉叹了口气。“对不起,但我不得不说,六十秒的时间绝对够他连开两道锁。而且,说不定他花的时间更少。”

“好吧,那就先让我们假设他办不到,”莱姆不高兴地说,“然后……”

卡拉打断他的话。“先让我们假设他办到了。这点相当重要,绝对不可以遗漏。这个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多了解他一点。有个很重要的信息——对他来说,门锁根本就不在话下。”

莱姆瞄了塞林托一眼,而这位警探立刻说,“我得说,我在盗窃组服务时,逮捕过十几个惯偷,但他们之中没有人有这么快的开锁速度。”

“巴尔扎克先生要我每星期练十个小时的开锁技术,”卡拉说,“我没带工具来,但如果要我做的话,我一样能在三十秒内打开你的外门,用六十秒打开里面的门,而且这是在我还没学会擦揉开锁的情况下。如果是‘魔法师’,他可以再把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我知道你们喜欢讲证据,什么事都得看证物,但如果你要阿米莉亚回去搜索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那只是白白浪费时间而已。”

“你确定?”塞林托问。

“百分之百。”

萨克斯瞟了莱姆一眼。他极不情愿地接受了卡拉的假设——但抛开工作不谈,他倒是很高兴看到这个女孩的勇气,这非常有助于改善她初见莱姆时的“那种表情”和“那种笑容”。他点点头,对托马斯说:“好吧,把这点写在表格上,就写我们这位先生开锁技巧娴熟。”

萨克斯继续说:“现场找不到‘魔法师’用来击昏被害人的武器。从死者头上的钝器外伤判断,嫌疑犯使用的可能是铁管,而且已被他带离了现场。”

指纹采集的结果送来了。从命案现场死者陈尸处以及“魔法师”有可能触摸过的地方,一共采集到八十九枚指纹,但莱姆凑近一看,立即发现其中一些指纹的样子很奇怪。他知道那是嫌疑犯的指套造成的,便懒得再去研究其余的指纹了。

他们把重点转到萨克斯从现场搜集回来的证物上,结果找出微量的矿物油,与早上音乐学校的现场一样。此外,他们还发现更多的橡胶、化妆品和藻胶。

第五分局的姓关的警探打电话来,说他们已搜索过卡尔沃特住处附近的所有垃圾箱,但没发现嫌疑犯换装所用的道具或杀人凶器。莱姆谢过他,请他继续搜查。这位警探虽然答应了,但敷衍的口气让莱姆知道,搜查就到此为止了。

莱姆问萨克斯:“你说他弄碎了卡尔沃特的手表?”

“是的。手表停在正午,只超过几秒而已。”

“上一个被害人遇害的时间是八点,看来,他是在按照时间表进行。说不定,今天下午四点钟就会出现第三名被害人。”

现在只剩不到三个小时了。

库珀说:“镜子这方面也没有线索。查不出生产厂家——看来他是从镜框上取下来的。镜子上面有一些真正的指纹,可是有些被疑犯的指套痕迹盖住了,因此我猜这些指纹应该是出售这面镜子的店员或制造商留下的。不过,我还是会把它们全部输进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做比对。”

“我还找到一双鞋子。”萨克斯说,一边从板条箱里取出了一个塑料袋。

“是他的吗?”

“大概是吧。这双鞋和我们在音乐学校发现的鞋印一样,都是爱步牌,而且同样是十号。”

“奇怪,他为什么故意把鞋子留下来?”塞林托纳闷道。

莱姆猜道:“也许他认为我们已经知道他在第一个现场穿的是爱步牌鞋子,如果他扮成老太太还穿着这双鞋,恐怕就会被赶至现场的警员识破。”

梅尔·库珀说:“我们从这双鞋的鞋面、鞋底和鞋尖的锯齿凹痕处采下不少痕迹证物。”他打开一个袋子,把里面的物质全倒了出来。“还真不少呢。”他淡淡地说了一声,随即俯身开始仔细检视这堆东西。

虽然这仅仅是一小堆残渣杂质,但对刑事鉴定人员而言,却大得像座山一样,里面可能富含大量信息。“梅尔,放大出来看,”莱姆说,“我们一起看看里头到底有什么。”

尽管科学仪器日新月异,但在刑事实验室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就是显微镜。而且从理论上而言,现代的显微镜与十六世纪荷兰人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注】发明的那台简陋的黄铜座显微镜比起来,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注】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van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莱姆拥有一台老旧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但现在已很少用了。他客厅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另有两台显微镜。其中一台是德国莱茨公司的复合式偏光显微镜,这台型号虽旧,却是莱姆最信赖的设备。这种显微镜有三个观察孔——在观察者使用的双眼接目镜中央,另有一个拍摄镜头。

第二台是库珀现在正在使用的立体显微镜,是他先前用来检验在第一个命案现场找到的纤维所使用的工具。与其他显微镜比起来,这台显微镜的倍率并不高,只适合用来检验三维的物体,例如昆虫、植物和矿物等。

电脑显示器上出现了显微镜下的影像,这是供莱姆和其他专案小组成员一起观看的。

如果是刚接触刑事鉴定科学的学生,一定会马上把显微镜调到最高倍率,将证物放至最大。但根据实践经验,最适当的检视倍率其实并不是很高。库珀一开始只放大四倍,接着才调成放大三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