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 迷魂地 第四十七章 神奇的音流技术(第2/2页)

我想了想,回到李兆跟前,低声说:“你连杀人都不怕,为什么怕他啊?回去睡觉。”

李兆拼命地摇脑袋,嘴唇颤颤地说:“他给我放电影!”

我哆嗦了一下。

我盯住他的眼睛:“他给你放什么电影?”

李兆说:“我不看电影!”

我又问:“告诉我,他怎么给你放的电影?”

李兆突然暴躁了,叫起来:“我害怕他的电影!”

我想了想,拉着他走到我的车前,打开车门,轻声说:“要不,你睡到我的车里?”

我不敢再刺激他了,担心他越疯越严重。

李兆看了看郑太原,又看了看我的车,像个小孩一样点点头,然后就爬了上去,蜷缩在后座上。我把车门轻轻关上,对郑太原大声说:“他可能得了恐惧症,你一个人睡吧。”

郑太原没有说什么,退回帐篷,放下门帘,很快,帐篷的窗子就黑了。

浆汁儿小声说:“这个郑太原有问题……”

我说:“观察观察再说。”

走到帐篷门口,我回头看了看郑太原的那顶帐篷,黑糊糊的,无声无息。那里只住着他一个人。

回到帐篷,我心神不宁地坐了会儿,站起来要出去,浆汁儿问我:“你去哪儿?”

我说:“我去找衣舞聊聊。”

浆汁儿说:“和我聊够了?”

我说:“我和她聊的是严肃话题。”

浆汁儿说:“你这句话真严肃。去吧去吧。”

我走出帐篷,看见营地外有个黑影,是号外,我走过去,看见他撅着屁股趴在盐壳地上,听着什么。

我走过去问他:“你也来听了?”

他站起来,笑了:“我很好奇,我的电台都收不到信号,趴——趴在地上怎么就能听到声音呢?”

正巧衣舞走过来:“你们在干什么?”

号外说:“听大海的声音。”

这是他第一次说出带点幽默感的话。

衣舞很书呆子地问:“真的有大海的声音?”

号外说:“我开——开玩笑的。”

衣舞把脸转向我,她说:“我们应该用音流试试,看看徐阿(尔)戈听到的是不是幻觉。”

音流这个词让我一震,蓦地想起来,衣舞是学音乐美学专业的。

音流是个很鲜为人知的学科,发明者是德国物理学家克拉德尼。

十九世纪初,克拉德尼在小提琴上安放一块金属薄片,均匀地撒上沙子,然后用琴弓拉琴,结果那些细沙自动排列成不同的美丽图案,随着琴弦拉出的不同曲调和频率的不断增加,图案也不断变幻,越来越复杂——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德尼声音图案”。

声音是一种波动,不管是敲门还是击掌,声音的震动会引起空气有节奏的振动,使四周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一直持续到振动消失。

后来,这种技术经过其他科学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音流学,即通过不同频率的声波,振动水或者沙子,就能得到不同的几何图案。

比如,让一个装满沙子的容器,以每秒25次以下的频率均匀地振动,沙子最终呈现的是一个逐渐向外的螺旋形状,这个形状正是宇宙银河系的基本形态和外观,也是地球上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非常神奇。

音流学还可以用来“捕捉”动物的声音,分析各种复杂的声波。

比如,科学家把海洋动物发出的声波频率,绘成各种图谱,以便识别出它们的种类。有一天,人类甚至有可能通过音流学,读懂海豚之间是怎么交流的。

全世界没几个人玩音流。

我问:“你懂音流学?”

衣舞说:“这是我的专业。”

徐尔戈和孟小帅都来围观了。

我们从白欣欣那里,借来一块房车上的太阳能吸光板,抬到远离营地的地方。接着,又挖来了一些沙子。孟小帅主动贡献了她的一双丝袜,用来筛沙子。

最后,衣舞把那些很细的沙子均匀地撒在光滑的吸光板上,然后让我们全体离开。任何细微的声音都会导致图案发生变化。

衣舞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她干得很开心很专注。

我们回到营地,向其他人介绍了情况,叮嘱每个人都不要乱动,不要出声。于是,大家都变成了木头人。

半个钟头之后,衣舞朝我勾勾手,我和她蹑手蹑脚地走到那块吸光板跟前,打开手电筒查看上面的沙子,我顿时被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