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日落瀛台,光绪之死(第6/7页)

李莲英没有亲自将饭菜和汤药送入涵元殿,毕竟他昨日傍晚和今日中午都没有来,时隔两餐后突然亲自送入,只怕会令光绪多想,何况他也不想亲眼看到即将发生的那一幕。

李莲英命一个小太监将饭菜和汤药送进去,并叮嘱道:“如果皇上问起我,你就说不知道。”

小太监应了,端起托盘走入了涵元殿。

光绪躺在御榻上,小太监叩见了光绪,放下托盘,准备退下。

光绪问道:“李总管一整天都没有来吗?”

小太监不敢抬头,答道:“回皇上的话,奴才不知道。”

因为是对天子撒谎,这小太监一时慌乱,只想着李莲英的叮嘱,因此回答说不知道。光绪如果问李莲英在哪里,小太监回答不知道是没有错的,可问的是李莲英有没有来过,小太监守在涵元殿外,李莲英有没有来过他自然清楚,要么回答来过,要么回答没有来过,怎么会回答说不知道?光绪觉得小太监的回答有些别扭,但他没有细想,因为他的注意力落在了托盘上。

光绪挥了挥手,小太监如蒙赦令,急忙退下。

小太监退出涵元殿后,李莲英命令所有太监立刻撤出瀛台,只留他一个人守在涵元殿外。

涵元殿内,光绪有些奇怪地看着送来的饭菜。

与往常的饭菜不同,这一次多了几个小菜,菜色也好看了许多。

光绪回想这半个月以来自己的表现,尤其是昨天李莲英来探视的时候,他的言行举止,连自己都觉得十分满意。他知道自己的表现终于打动了慈禧,现在饭菜上的待遇朝好的方向转变,便是一个信号。

光绪不禁抬起头来,从窗户上的破洞望出去,外面正夕照倾洒。一连十几天没有放晴,今日终于出了太阳,连天气都在朝好的方向转变。

“老天爷可算开眼了。”光绪这样暗想,霎时间百感交集。

他暗暗心想,十年的囚徒生涯,或许终将到头,马上便要结束了。

是的,终于要结束了,只是会以他意想之外的另一种方式。

光绪拿起了碗筷,开始吃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顿饭。

饭菜十分可口,再加上光绪心情不错,因而胃口大开。

吃了一阵,光绪忽然觉得胃有些痛。

他以为是吃得太急了,歇了一下,谁知胃痛丝毫不见减缓,反而还在加剧。

光绪急忙叫喊外面的太监,却无人回应。

以往涵元殿外都会有太监守候,等他吃完之后,便入殿收拾碗碟,可今日殿外竟然没有一个太监理他。

刹那间,光绪的心一阵寒凉,如堕冰窟。

光绪胃痛如绞,逐渐腹部也剧痛了起来。

他想站起来,可疼痛令他无力起身。

他看了饭菜一眼,随即倒在了御榻上,像虾子一般蜷缩成一团。疼痛令他翻来滚去,并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吼叫声。

他知道饭菜里下了毒,知道自己被人陷害了。

他的头脑里各种思绪杂乱地翻涌,几个人名飞快地闪过。

“袁世凯!”很快,他的脑袋里只剩下了一个人名。

有动机要除去他的,无非只有三个人,即慈禧、李莲英和袁世凯。自戊戌变法之后,慈禧便和他结下了仇怨,但如果慈禧要除去他,根本不用派李莲英连续十几天以送饭菜汤药为名前来探视,既然派了李莲英前来探视,就说明慈禧还在犹豫,而他自认为这段时间自己的表现没有任何破绽,慈禧没有理由突然对他转变态度,狠下杀手。李莲英怕他重掌大权后追责报复,因而也有陷害他的动机,可他心里虽然怨恨李莲英,却从未在人前表露,特别是与李莲英单独相处之时,他始终对李莲英非常温和,而李莲英也一直在暗中照顾他,试图讨好他,何况李莲英昨天才被他的一番话触动,当场老泪纵横,更别说李莲英一直将他赏赐的跟头褡裢挂在腰间,时时刻刻不离身。所以,排除慈禧和李莲英后,唯一可能陷害他的,就只剩下了袁世凯。袁世凯当年出卖了他,致使他被软禁十年,必然惧怕他重掌大权后加以报复,因此陷害他的动机最大。

此时光绪的心中已经认定,一定是袁世凯收买了送饭菜的太监,在饭菜里投了毒,欲置他于死地!

光绪也瞬间明白过来,为什么刚才那送饭菜进来的小太监,会六神无主语无伦次。

可事到如今,毒已入体,腹痛如绞,生死只在顷刻之间,想明白这一切又能如何?

光绪的心中只剩下了恨!

他恨!

恨一心振兴社稷,却始终掣肘无法放开手脚施展抱负!恨身为天子实为囚徒,王公朝臣缩颈藏头无一人相助!恨心有所爱难成眷属,身为帝王却连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恨忍辱负重长达十年之久,最终等来的却是这等绝望的结局!

他恨!

恨袁世凯的反复!恨袁世凯的出卖!恨袁世凯的歹毒!

他不再呼痛,而是死死地咬住嘴唇,哪怕唇破血流也不再呻吟一声!

他咬牙切齿,怒目圆睁,举手对天,接连不断地写下“斩袁”二字……

涵元殿外,光绪撕心裂肺的吼叫声不断传出,一声声吼叫如利剑般直刺李莲英的内心。

李莲英心为之撼,跪伏在地,浑身战栗,落下泪来……

等到涵元殿内再无动静,李莲英终于强撑着身子站了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入殿内。

光绪躺在御榻上,已经没有了气息,死后亦未瞑目。因为吃下砒霜毒发而死,光绪的脸色非常灰败,隐隐透着一层黑色。从他嘴角涌出的黑血,淌过了脸庞,浸湿了脑后的发辫。他的十指死死地抓住榻沿,十根指甲竟全都嵌进了木头……

酉正二刻三分,三十八岁的光绪帝,崩于涵元殿。

其时正值日落瀛台,南海上水天一色,晚景恢宏……

后续

光绪死后,李莲英锁上了涵元殿的大门,派太监守住瀛台北面的石桥,不许任何人私自进入瀛台,然后速回仪銮殿密报予慈禧。

慈禧幽幽叹了口气,嘴角露出笑意,自语道:“你毕竟还是死在我前面了。”

原来最终促使慈禧对光绪动杀心的,并非李莲英的汇报,而是那张纸上的文字。

正是那句“我心觉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点燃了慈禧的仇恨之火。

“你想死在我之后,我决不让你如愿!”抱着这样的想法,慈禧做出了她临死前最为重要并且将影响清王朝前途命运的决定。

光绪因病驾崩的消息传出,文武大臣尽皆震动。光绪没有子嗣,也未采用秘密建储之法,皇位的继承人未定,是以文武大臣人心慌乱,一时间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从仪銮殿的病榻上,传出了慈禧的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