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2/3页)

吃完饭,张顺和负责收拾碗筷,只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一直在厨房里磨磨蹭蹭,好像在故意拖延时间似的。

这次就连杨志军这个心粗的都发现他有些不对劲儿了,小声问江舒涵,“妈,顺和为啥不愿带我们去福利院?”

这点江舒涵也想不通。

难不成顺和看不起福利院,觉得他们去福利院,他会没面子?

不应该啊。他自己经常去福利院,也经常给福利院捐款。他们去瞧瞧,怎么说也会捐点款,对福利院而言也是好事吧。他没道理阻止啊。

厨房里的张顺和一直心急如焚,可这么拖延也不是办法,江姨和志军该意识到他不对劲儿了。

想了想,张顺和还是走了出来,他捂着肚子,“江姨,我胃有点不舒服,我先去买点药吧。”

江舒涵差点笑出声,她真的很想问问顺和,胃不舒服,你捂右边做什么?

不过她还是忍住了,点了下头,“行”。

杨志军和江舒涵眼睁睁看着他拿着钱袋,慌慌张张出了家门。

杨志军想跟上去瞧瞧张顺和搞什么鬼,可他也知道自己跑不快,动作也不如张顺和灵巧,就这么跟在他后头,很容易被他发现。

“行啦,兴许他是有什么小秘密不想让人知道呢。咱们先装不知道吧。”江舒涵虽有好奇心,但也不是那种喜欢打听别人**的人。

这几年相处,她看得出来,顺和是个好孩子。她又何苦惹孩子不痛快呢。

杨志军也只能压下心头的疑惑。

张顺和没一会儿就回来了,当着他们的面吃了一颗药,而后又活过来似的,变得生龙活虎,谈起小时候他在福利院的事情,说得那叫一个眉飞色舞。

江舒涵抽了抽嘴角,这就是灵丹妙药,也没有这么快见效啊。这孩子居然连撒谎骗人都不会。

三人出了家门,在小区门口上公交车。

福利院离这儿很近,四站路就到了。

张顺和熟门熟路带他们进去,直接带他们去了院长办公室。

院长很热情接待了他们,为他们介绍各种情况。

福利院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是身有残缺,好手好脚的很少。

年满十八,不上学的人一般都会由国家解决工作,只是这些岗位的工资一般都不太高。偏偏竞争还特别大。

像张顺和这种好手好脚,自己出去找工作,工资远远不如正常人高。

也就是江舒涵和杨志军待他亲善,见他态度认真,给他加到正常人的工资。

江舒涵和杨志军也是头一次知道这世上有个地方的孩子活得如此艰苦。

破旧的房屋,掉皮的墙,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福利院的孩子有许多都生了病。院长妈妈为了给孩子治病已经将为数不多的善款全都花了。这里的生活条件自然跟不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江舒涵和杨志军看到如此简陋的地方,心情尤为复杂,捐了一万块钱。

院长一再感谢,甚至要将他们的名字写在墙上。却被江舒涵拒绝了。

出了福利院,杨志军心情变得格外沉重。

也是来这一趟,杨志军才明白,比起这些无父无母,身有残缺的孤儿,他简直好了太多。

他虽然失去双腿,可他前面二十年没有白活,他受到正规教育,可以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他还有疼爱他的母亲。

别人都放弃他的时候,她一直陪在自己身边,为他的将来打算。

他失去的远没有他拥有的多。

杨志军很快从失恋的打击中走出来。

剩下十九万,杨志军打算买个门面,他之前和张顺和一块调查过,“现在自行车越来越少了,电动车越来越多。电动车轮胎厚,需要维修的机会大幅度减少。我觉得不如卖电动车,也能顺便帮着修理。”

江舒涵也没反对,“可以啊。”

两人一边做生意,一边留意有哪些门面出售。

江舒涵这边也给两人留意着。

两个月后,终于有一间合适的门面出售。这门面门幅有四米宽,里面可以摆上三四十辆电动车。

“五千六一平,五十平,总价二十八万。”之前也有出售门面的,可是那些门面太小,不适合卖电动车,好不容易等到一间大的,江舒涵第一时间回来告诉两人。

杨志军有些犹豫,“可咱们还差九万啊。”

张顺和思忖片刻便道,“我这边还有五万。要不然我也入一股吧。”

他现在是给杨志军打工,不需要出房租,买菜也不需要他出钱。这些年几乎是净得,除了捐给福利院,他几乎没有别的花销,再加上之前那两年,也攒了五万块钱。

他想着要是这铺子有他一份,也算是入股了。

江舒涵倒是没什么意见,她看向杨志军,等他表态。

杨志军点头,“行啊。就算你一股。可还是差了些钱。”

这两个月,他们家又攒了一万两千块钱。

江舒涵笑了,“没事,剩下的妈来想办法。”

她做房产中介,跟银行自然经常打交道,很快贷到十万块钱,买完铺子,交完税,还剩下七万。全部用来买电动车。

杨志军和张顺和将修理摊挪到门面,正式开始卖电动车。

张顺和口才不如江舒涵好,但他为人实诚,小区里认识他的人很多,一来二去,不少人光顾他们的生意。

两人每月净利润也能有六千块钱。当然这里面还包括房租钱。

铺子是他们的没错,可是分钱的时候,要把房租扣除,剩下的钱才能由两人平分。

到了年底,杨志军就赚了五万块钱。

这跟四年攒十万不同。之前那十万起码有六七万是他妈挣的。他挣的钱只够养活他自己再加两次装假肢的钱,其实剩余并不多。这五万却是实实在在是他挣得。这份欢喜自然不同。

到了年关,杨志军想着要好好过个年,便掏了五百块钱,叫了张顺和一块去超市买了许多年货回来。

到了家,两人将大包小包往桌上一放,累瘫在沙发上。

江舒涵抽了抽嘴角,这赚着钱了也不能一次买这么多啊。瞅瞅把自己累的。

江舒涵上前翻了翻,有些讶然,“你们怎么还买了酒啊?”

杨志军喜滋滋道,“这不是过年嘛,我好些年没喝过酒,就想趁着过年喝一回。”

杨志军小的时候,经常被杨建国抱在膝头,吃着猪头肉,用筷子沾酒给儿子喝。

杨志军倒不是嗜酒之人,只是想着逢年过节,喝点酒助兴而已。为此他还专门给江舒涵买了一瓶红酒。

江舒涵喜爱红酒,也确实馋了,只是她没想到原身这副身体没喝过酒。

吃晚饭时,她吃个半饱,再也忍不住,开了红酒想解解馋。可谁成想,她只喝一杯就头晕,再然后就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