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3页)

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那还是她小时候,先帝去世,几位王爷发难,整个京城陷入恐慌,平民百姓根本不敢上街。

江舒涵撑着下巴,淡淡道,“我们先上二楼吧。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处理好了。”

陈嬷嬷一怔,她可没江舒涵这么淡定,要知道新皇交替,凶险万分,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

只是现在干待着也不是个事儿,陈嬷嬷当即吩咐掌柜,“去后院收拾几间屋子,若是不能出城,我们暂且歇在后院。”

掌柜拱手应是,忙不迭吩咐自己的婆娘将房间收拾出来。

且不说掌柜如何忙碌,江舒涵上了二楼透过窗户缝隙,看到街道尽头有上千人整军待发往宫门跑去。

他们每人都穿着铠甲,全副武装,嘴里喊着“救驾”。

江舒涵挑了挑眉,看来确实如嬷嬷所料,朝廷必定有大事要发生了。搞不好还是谋反。

江舒涵摸着下巴,差点笑出声,那可就太有意思了。

皇宫里,威王及一众大臣正站在大殿向皇后发难。

今天早朝,皇上迟迟没能入朝,众位大臣等得心急如焚。后来,淑妃娘娘身边的贴身丫鬟闯进前殿,向威王求救,说皇上和淑妃娘娘双双中了毒,现在正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太医正在后宫为两人诊治。

因外男不能进入后宫,哪怕威王没有皇后允许,也不能在不是固定探亲日随意进入后宫。

他们站在大殿外迟迟不肯离去,等候消息。

谁也没想到皇上和淑妃娘娘会突然中毒,就连太医都诊断不出两人中了何毒,这毒下得很巧妙,连块渣滓都没能给他们留下,光看中毒者的脉相和脸色,根本看不出是何毒。

太医们跪在殿内连连告饶。

皇后砸碎了许多个茶杯,却也拿这些太医没办法,当即张贴皇榜,让外面的郎中进来诊治。

而另一边,她将献王叫到后宫商量此事。

如今之际,只能有两个法子,一是剿诏登基,二是让朝臣推举。

无论哪种法子,都将遭受朝臣们的质疑,尤其威王还虎视眈眈站在边上。

但时间不等人,两人商量后,最终选择第二条。

不是他们不选剿诏登基,而是金印还封在御书房,那御林军是皇上最信任的人,短时间根本不可能说服对方,同意他们进去拿大印。

商量完毕后,皇上叫了大臣进后宫,让太医将皇上及淑妃的病情说了。

大臣面面相觑,有人关切问道,“这毒多长时间能好?”

太医们答道,“虽然不知道是何毒,不过这毒并未入五脏六腑。若是一直找不到法子,最多半月,就会毒发身亡。”

众位大臣倒吸一口凉气。半月就毒发?

威王急切问道,“那父皇母妃就这样一直醒不过来么?”

太医还真不知道。此毒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他们根本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能摇头,说了句,“皇上和淑妃娘娘吉人天象,一定会没事的”。

这话完全就是安慰。

威王党很快跳起来发难,“皇后娘娘,您是后宫之主,却让皇上和淑妃娘娘同时中毒,难辞其咎啊?”

献王党的大臣跳出来反对,“皇后日理万机,有那阴险小人害了皇上和淑妃娘娘,那也是防不胜防,怎能全怪到皇后娘娘头上。”

双方在殿内打起了嘴仗,每个人都在为各自的主子争权益。

最终谁也没能吵过谁。

威王突然上前,“既然太医治不了,为何不向宫外求良医?我大晋国人才济济,良医数不胜数。善于解毒的郎中也不是少数。兴许能早日解了父皇母妃的毒呢。”

他此时伤心难过,眉宇间极尽哀愁。

皇后刚开始还怀疑威王,可又一细想,威王能得什么好呢?那可是他亲生母亲。她压下心头那丝怀疑,“本宫已经派人去各府张贴皇榜,希望能救回他们。”

有一大臣上前,“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中毒,迟迟未醒,可国事不能没人处理。咱们是不是该选出代理朝政之人?”

这次大臣纷纷表示应当如此。只是人选问题再次起了争执。

就在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时,皇上醒了,虽然没法动弹,看起来很虚弱,但能睁眼,能开口说话,吐字也算清晰。

听到贴身太监禀告自己中毒之事,皇上当即以皇后失职为由,革了她管理后宫之权,将金印交给贤妃手中。

贤妃是新阳公主的母亲,因为只生一个女儿,在宫中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金印交给贤妃,就等同于交给皇后。是以献王党这边也没有异议。而威王党这边也没有好人选,便也没人跳出来反驳。

紧接着皇上命威王代为监国,献王在宫外为皇上寻觅郎中。

吩咐完这两件事,皇上再次陷入昏迷。

大臣们从宫门外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但双方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威王一系齐聚府里,商讨下一步计划。

而献王一系则被这一变故打得措手不及。就连监国人选都丢了。

“你们说此事是意外还是人为?”献王怎么也想不通父皇为何会中毒?

皇宫内院,入口的东西都要验过毒才会食用。他父皇到底从何处中的毒?

要说人为,三哥不会连亲娘也一块下毒吧?

甄博儒沉吟片刻,突然问道,“殿下,您有没有猜到此举兴许是淑妃娘娘所为呢?”

献王一惊,面露惊恐,“她下毒害自己?不会吧?”

身为枕边人,淑妃想要给皇上下毒再简单不过。但是她有那么大决心吗?连自己一块毒?

甄博儒却觉得这事极有可能是淑妃所为,“不是殿下,那就只能是献王。其他人就算恨皇上,却未必有这个机会接触皇上。而且还偏偏连淑妃一块毒害了。怎么看怎么可疑。”

献王一党听罢也觉得有道理。无不谴责威王一党心狠手辣,没有人性。

献王却是忧心忡忡,为皇后担忧,“母后受父皇责难,心里必定委屈,本王却不能在身边尽孝,实在不孝。”

大家连忙安慰,不少人心里叹气,献王哪哪都好,就是有些婆婆妈妈。监国权都被对手夺去了,他居然不担心自己的处境,反倒忧心皇后。说他婆婆妈妈都客气了,难听一点就是看不清形势。

甄博儒嗫嚅着嘴唇,“殿下,您孝顺长辈是应该。只是威王得了监国权,必定会对我等不利。您一定要早做打算啊?”

献王一听,有些急了,“此话何意?”

甄博儒试探道,“殿下,若是到危机时刻,您一定要学威王一样心狠,切不可妇人之仁。”

这话说得很隐晦,几位大臣目光灼灼看着献王,都在等他表态。

他们想要从龙之功,将自己及全族的前程及性命压上,要是输在献王心软上,心里哪能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