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3/3页)

这事给了李木一个启发,带着兄弟们攻占了好几个县城,很快积攒了一些威望。

比起“人屠”张大胆,李木显然更得人心。

他攻城后,杀掉为富不仁的贪官以及作恶多端的富户,不仅不会屠杀百姓,而且将得来的钱财分一小部分分给老百姓。大部分留下来充当军费。

另一方面,他极力拉拢本地乡绅。这些都是读书人,而李木也是个秀才,当初要不是被狗官陷害,断了他的仕途,他也不至于跟哥哥铤而走险当了匪寇。

他这个举措得了百姓和士族乡绅们两方的好感。不少士族乡绅也愿意在他身上押宝,赠予他不少银两,也因此李木的军队越滚越大。

由一开始的八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八千人。而且这八千人都是经过好几次厮杀留下来的精锐。

无论从人数还是实力,李木都远胜对方。这两支实力悬殊的队伍碰上,谁胜谁负,结果显而易见。

等陈福得知消息,带着剩下五千人赶到时,那五千士兵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

陈福又气又恨,可是很快他就没这些烦恼了,因为他带的这五千很快也命丧在敌人手里,就连他自己都被人砍了脑袋。

县衙,郭县令听到衙役回来汇报,城门外又有军队要入城。

他还以为是陈福去而复返,可是等他开了城门,才发现来的是另一伙人。

李木自称威武大将军。

自从张大胆称帝后,各地陆续爆发起义。不是称王就是称帝,郭县令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自称大将军。郭县令是个胸无大志的人,他做官就是为了捞银子,不想凑这个热闹,也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所以他乖乖跟在李木身后。

当李木问起县城还有多少粮食时,郭县令心里一个咯噔,这一个个都是饿死鬼吗?

前一个刚把粮食搜刮完,这新一个又要搜。这是不给百姓留条活路啊。

郭县令是个贪官不假,但是他自认为自己是个有底线的贪官。他只收富人的银子,穷苦人的银子几乎很少收。

一是这些穷人没那么多银子。二是他怕穷人闹出事来,影响他的官声。

郭县令跪在地上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大将军,县城真的没有粮食了。陈福把粮食全都搜走了。那些还是从百姓家里搜出来的。接下来百姓还不知道该怎么过呢?”

李木听得直皱眉,“你说什么?这些是从百姓家里搜的?”

这些人是不把谷城百姓当人看啊。居然连百姓的存粮都要搜。

李木相比李起要有脑子许多。而且他本身就是读圣贤书的,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要想收复这个县,当自己的根据地,就得安抚好百姓。

李木当即让卫异把他们截获的粮食拿出一半给郭县令,“这一半,你在县衙门口设置施粥点。别让百姓饿死。”

郭县令还以为自己听茬了,他会这么好心?

郭县令想抬头确认,李木皱眉看了他一眼,声音微冷,“怎么?你连这点事也办不好?”

郭县令忙不迭点头,“下官能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