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元林川的诺言(第2/4页)

“你不说我都忘了呢,我本来也是来找你的。”

闻玉从身上取出一个小册子递给穆云琛:“上次我送你话本看,你给我写信,给话本提的意见我觉得都很好,我这又新写了话本,还是亲手写的初稿呢,第一个拿来给你看,你往后读书闲了瞧瞧。有什么要改的你还给我写信,我着人去你家拿,要么你给我寄到白梨大观也成,那是我的地方。哦,对了,前儿我得了点好东西,大概也只有你知道它的妙处,我抽空明个让人给你送去。”

穆云琛收下闻玉的话本刚要翻开又被闻玉的折扇挡住了扉页,他笑道:“不急在这一时三刻,我知道你今日国子监高中必定去看榜才到那边找你,也想着大清早的叫上你去护国寺外头过早,红糖馒头鸡蛋水,肉臊子小面米醪糟,还有鸭蛋砂糖包和蟹粉蒸饺,我都可想吃了。”

闻玉的坦然和气度有着独特的魅力,所以即便是再小再平实的事儿他说出来都带了一点不羁可爱的味道。

穆云琛微微一笑道:“好,那我请殿……请闻玉过早。”

“好啊,那你再坐会儿缓缓,我们……”闻玉这才想起他带穆云琛看病的诊金还没结,穆云琛都要花钱请他吃早饭了他好歹也得把诊金付了,皇子也是要面子的嘛。

“你坐会,我找大夫聊聊。”闻玉讪讪的站了起来。

穆云琛疑惑道:“你好好的,找外面的大夫聊什么,难道宫中御医不够好?”

闻玉满心都是怎么忽悠大夫不收诊金,随口道:“昨天宇文家主说我脑子不大好,我找大夫鉴定鉴定去,御医不敢说实话。”

闻玉说着开门出去了,扇子一勾才把们带上。

穆云琛朝他大冬天终不离身的折扇一望便浅浅笑了。闻玉是性情中人,清欢打趣他的话倒也——很贴切。

宇文家威严的宗祠庭院内,清欢身穿绯红的,一身正式打扮从正祠厅内走了出来。晃眼的冬阳暖光撒在她的身上,让刚从幽暗祠堂中走出来的她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

“什么时辰了?”清欢偏头躲开照在脸上的日光问兮姌。

“回家主,已过巳时初刻了。”

清欢潦草一笑道:“今年冬日祭祖的一个时辰,我怎么觉得比往年都要快呢。”

兮姌看着脸带疲惫的清欢道:“家主昨夜与几位幕僚和将军商议了一夜,今早又来祭祖,定是乏了觉不出时辰,该好生歇着才是。”

清欢想起昨晚与穆云琛的争执,顿时有点头疼:“不睡了,准备些吃食,歇会还要解决昨夜自己瞎撩骚闯的祸呢。”

清欢说着不由自主望向了院中的轻松,含着血丝的漂亮眼睛轻轻眨了眨,无缘无故的自语道:“今日是国子监放榜的日子啊,也不知道他考的好不好。”

兮姌轻声道:“家主,穆九公子是国子监本届笔试的头名。”

“真的吗?”清欢笑起来,那忽而展开的明亮笑容一瞬间点亮了她略显憔悴的容颜。

“穆云琛当初收到国子监笔试的邀请多是家主推波助澜,长公主出面周旋,崔祭酒为人通透,即便不知家主在其后,也该给长公主几分薄面的。”

清欢摇头笑道:“穆云琛不需要任何人的薄面,崔祭酒也不会那么做。”

媚妩看到清欢言之凿凿,笑容中又带着几分不自觉的骄傲,便怕她对穆云琛留情太深,有心婉转的提醒道:“穆九公子昨晚惹家主不悦了。”

想起昨晚上脱衣服那事儿清欢确实不大遂心,虽然穆云琛到底也没干什么,可不知怎么她就是不舒服。

不过清欢最终还是出了口气无奈道:“惹就惹吧,难不成你养只小猫小狗被它抓伤了,你还能跟它气回去?那不是还得养着吗,毕竟它会给你找乐子,也算有用啊。”

兮姌见清欢并没有被感情蒙蔽便不再多言,垂首道:“家主说的是。”

冬节祭祖后清欢带着兮姌等婢女回正院,走到廊下还未进屋便遇到了快步而来的媚妩。

“家主,奴婢收到消息,元林川回来的日子定了。”

媚妩在清欢身前行了一礼道:“圣上的旨意是明年开春,也就是家主生辰前后,他必回京。”

清欢怔怔的听完后轻声念道:“哦,元林川吗,终于要回来了……”

她说着清冷的目光望向院中的大合欢树——她记得在家学里也有一颗这般粗壮的合欢,她第一次见元林川的时候,十岁的他就站在那棵树下。

那时也是春天,是她的生辰刚过,合欢新抽的绿芽儿逐渐展开,在明媚的春光中投下细碎的暗影。

那时候清欢还不知道元林川是谁,她好奇的看着那个比自己高那么多的半大男孩,听他用刚变声时带着磁性的嗓音问她:“你就是与我定亲的宇文清欢吗?”

清欢那时还是个肉肉的团子,五岁的短腿小姑娘。

也就是那年她的生辰,宇文家嫡长女悦靖郡主与元氏门阀世子订了亲。

那天午后,来到宇文家学开始读书的元林川,在大合欢树下等到了小团子清欢,送了她一把匕首。

——“你就是与我定亲的宇文清欢吗?”

——“我是宇文清欢。”

——“这把匕首给你。”

——“干嘛?”

——“做我日后护着你的信物。”

而今,身姿娉婷容貌艳丽的清欢失神的站在书房的长案前,纤长的手指从锦盒中取出了当年十岁男孩给他的匕首。

她已经记不清他送匕首时的样子了,却记得他的神情——与以后若干年中每次见到他时一模一样的神情,肃然,平静。

清欢将匕首从朴实无华的刀鞘里拔出,多年过去,那匕首依旧锋利非常,寒光映出了她绝美的半边容颜。

清欢望着刀影中那半张明艳的脸,又想起了小时候。

那时她家里有最好的家塾先生,学问最好,容貌也是最好,就算是丹阳长公主那不靠谱的小姨妈都会带着小清欢在窗外悄悄偷看那位子敏先生讲课,一时间宇文家学名声大振。

清欢七岁以后入学念书,作为小郡主她自幼娇生惯养,又是爱玩的活泼性子,隔几天就要找点麻烦打鸡戳狗,还在书塾里对别家的少爷恶作剧。

能到宇文家念书的并非等闲,不是王孙也是贵胄,小孩子哪里忍得了她天天作弄,她很多次把人惹急了都是年纪不大就不苟言笑的元林川耐不住她麻烦,出面给她平了事。

元林川在宇文家念了五年的书,虽有婚约在身但除了第一次见面送过清欢匕首,那时的他对清欢并没什么好脸色,当然也不只是对清欢,元林川对谁都没好脸色。

但是他确实每次都帮清欢平了事,那时不管是谁家的孩子,只要清欢作完事得意洋洋的躲在元林川身后他们就没办法了,谁也不敢得罪元林川过去抓她。等元林川沉着脸说句话,他们更是一个个老老实实的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