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碧潭遇刺

这大概是只猛兽,类似藏獒之类。龙飞虽然没有看到这只烈犬,但是从动作和吠声能够感觉出来。

紧接着,居韵穿着金色的睡衣匆匆奔上来。

“李先生,别去那里,危险!”她尖叫道。

龙飞迎上前去,“我只是好奇。”

居韵娇喘吁吁地说:“我不是跟你说过,我家的秘密多,不让你随意走动,爸爸的房间是不让任何外人进的。”

龙飞故意耸耸肩,无可奈何地说:“我真成了笼中之鸟,哪里也飞不了。”

居韵说:“看看我的练功房。”说着,拉着龙飞的手,走进那间练功房。

居韵快活地在房内旋转了几圈,然后对着香炉作了三揖。

“李先生,你知道什么叫瑜伽吗?”她闪动着黑色明亮的眸子。

龙飞笑道:“我还真不清楚,你给我讲讲看。”

居韵兴致勃勃地讲道:“瑜伽在印度已经流传五千年或更多的年头,是印度悠久智慧的结晶。瑜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时期,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以前。五千年来,它一直是体现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次变迁,在各阶层流传;7世纪开始传入我国西藏后,自12世纪开始,西藏成为瑜伽的新的摇篮,练习者秘而不宣,19世纪以来陆续传入世界各地。瑜伽的出现和发展,一直与印度的生活方式和认识密切相连,从实质上讲,它一直与任何宗教信义伦理保持分离状态,从不要求任何信仰系统接受它。瑜伽不是一种宗教;它是基于一些行为准则的礼仪,它的目的是使身体和精神之间完美平衡地发展,使个体和外部之间完全和谐。它是一种超世的探求,是出于真诚期望对生活及其联系在一起的所有现象的深入理解。瑜伽象征一种进程,通过这种进程,人们能够学到最契合的生活方式;达到这一境域后,它就成了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一致。在这种契合的生活方式中,辨别所有导致生病的要素和利用恰当的技术消除疾病影响,就成为瑜伽最基本的一部分。这样,原本是一门个人精神成长科学的瑜伽,同时也成了一门生活和自疗科学,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瑜伽不再局限于苦行,而是使自己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瑜伽科学技术已将其方位调整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及其社会逻辑的需要,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各科医学专家正在意识到一些技术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

龙飞聚精会神地听着。

居韵问:“你听懂了吗?”

龙飞点点头:“听懂了。”

居韵又说下去:“瑜伽同时也是一门使人们在体质、精神、道德和心灵方面修行锻炼的生活艺术;它完全不受种族、年龄、性别、宗教、种姓和信念的限制,强调的是发展兄弟情谊、和谐、博爱和平等,包括不同肤色、种族、民族、年龄和性别的人。这种态度使人们从一切精神怨愤中解脱出来,从一切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疾病中解放出来,成倍提高生活质量。”

居韵说着盘腿坐在一个练功垫上,示意龙飞坐在对面一个练功垫上,龙飞也坐了下来。

居韵认真地说:“你到我家,可能你也看出来了,我爸爸和哥哥不仅是军人,而且也是有学问的人,而我从小顽皮,喜欢玩,喜爱体育,游泳,打球,滑雪,下棋,练瑜伽功,文史基本不通,爸爸和哥哥有时嘲笑我,我也觉得很难堪。可是一坐下来读书,脑袋就想入非非,你能帮助我吗?”

龙飞望着她那一副认真的模样,不禁觉得好笑,说:“我是个粗人,哪里能帮你?”

居韵用纤纤玉手慌忙去掩龙飞的嘴,娇声说:“我不许你说粗话!你……看不起我。”说着,眼泪竟像断了线的珠子淌下来。

龙飞没有想到这个表面看起来浮艳开放的女子竟然也有细腻典雅的另一面,不禁愕然,连忙说:“好,我帮你,别伤心了,不过我可有个要求……”

“什么要求?”居韵泪眼蒙地问,大眼睛一眨一眨的。

“我想多涉猎一下你家的秘密……”

“为什么?”

“好奇呗。”

“好奇?”

“我正在构思一部反映海军世家的长篇小说,想多搜集一些素材。”

居韵一听,破涕为笑,“你还能写小说?原来还是一个业余作家。”

“我写悬疑小说。”

“什么叫悬疑小说?”

“就是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出现,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啊?……”

居韵笑道:“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尼姑讲故事,讲的什么啊?这我也会讲,也会写,这叫什么悬疑?”

龙飞摇摇头,“你还没听我说完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啊?山寺僧房的窗户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绣花鞋,在这漆黑的雨夜,老和尚还在闭着双眼不知对谁讲故事。庙里静得只听见下雨的声音,古树都不摇一下,古钟也哑了,庙里空空荡荡,可是这时,庙的山门突然传来敲门声,大门敞开,未见人影。古钟自己响了一声,又沉又闷,不知是谁敲的,院内的一棵数百年树龄的老梅树突然都绽开了梅花……”

居韵就势撒娇地扑到龙飞的怀里,“吓死我了,别讲了,别讲了,快别讲了!”

龙飞感到她的胸脯急促地起伏,一忽儿,居韵抬起脸,猛然瞥到滑出的白的奶子,不好意思地退了回去,整整睡袍坐定软垫。

居韵问:“爸爸说他画的是文人画,什么是文人画呢?”

龙飞说:“文人画亦称‘士大夫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大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自为南宗之祖。唐代张彦远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灵性或个人抱负,也含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唐代诗歌盛行,诗人王维以诗入画,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范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蔚然成风,代代相传。南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文人,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父子等,他们在王维的文人画派基础上,以书法入画,实践并发展了其水墨技巧。元代,文人画进入兴盛时期。元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更多的文人从事绘画。最著名的文人画家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即后世所说的‘元四家’。他们的画多表现‘隐居’,以‘出世成仙’的态度表达一种士大夫阶层的孤傲、空虚的情感。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等。明代前期文人画处在继承发展时期,出现了‘吴门画派’和‘浙派’,沈周、文徵明、戴进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直到明代中后期,理论家、画家董其昌进一步提出画分南北宗和文人画理论,文人画的名字也正式被提出和使用。同时,作为南宗的文人画的地位得到确立。清代到了文人画鼎盛时期,涌现了诸多著名的文人画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石涛最为突出。身为明末遗民,他们在书画中寄寓国破家亡之痛,八大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造型夸张,意境冷寂。石涛努力体察自然,鄙视亦步亦趋的画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法自我立’,面向生活‘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主张对后世的‘扬州八大怪’、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都起到了深刻的影响。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芳自赏;兰花,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翠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白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泊名利。借此,文人们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