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2/2页)

宋汉城与直子相视一笑。

至少,在他们拿到“日暹协会”的文件前,大可以放心了。如此周全的安全措施,他们是断不会受到什么意外事件的滋扰了。

地堡会议室里,披蓬在直子他们到达后一小时也返回了曼谷的指挥中心。

这十多天来,虽遭遇了诡谲万变的波折事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次特殊的有关早期佛教的学术探索之旅。

重新回到这里,就回归了真实的现实世界。现在他们所要应对的,是利欲熏心的走私者、别有居心的阴谋家,其间渗透着错综复杂的利益争夺。世间的种种贪婪势力纠结在了一起,书写着历史偶然性的一页。

这样,加上与披蓬一同到达的沙地,地堡会议室里又是同样的四个人。曾几何时,他们就是在这里苦苦思索着中村留下的线索暗示。

“先生们,高木小姐,我们必须推想所有的可能性。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可并非一个单纯的文物走私集团所为。”

“您为何有此推断?”直子问道。

“根据情报,我们的对手已组织了一个考察队,考察队由这一领域最资深的专家组成,他们正准备从柬埔寨甘多松朗进入边境丛林。显然,他们已大致锁定了方位。虽然我们在泰国和日本已获得了进展,但对于真正的幕后人物,我们并未掌握什么有力证控。我们落在了后面。”

“能够找到隐修派经文石窟的专家几乎屈指可数。”宋汉城说。

“宋先生是说我们可以确定有可能加入考察队的学者名单?”

直子这时将书面报告递给了披蓬,大致描述了她和宋汉城从日本到伦敦的一路经历。了解秘密教派的学者除了高木繁护和中村佑行以外,不外乎J博士、荷默教授、本特利教授,以及在座的宋汉城与沙地。

直子答道:“的确如此,有能力破解这一秘密的学者大部分都出现在这份报告里。我想,J博士现在一定已被说服进入了柬埔寨。如果确认J博士加入了考察队,那么,该考察队的一方很可能会有亚洲研究学会的人员介入。这是个复杂化了的因素。众所周知,J博士在曼谷的研究项目就是由亚洲研究学会出资赞助的。”

“如此看来,这支考察队已具有了某种合法的官方性质,甚至具有某种严肃的学术色彩了?至少从表面看来是这样。”沙地问道。

披蓬紧锁眉头,回应道:“我们看来不得不同柬埔寨官方直接打交道了。如果确认是在柬埔寨境内,我们只能施加压力,确保此次考察活动要在国际机构的监督下进行。但目前该国的文物走私活动非常猖獗,很多官员都卷入了文物黑市交易,我们只能相当被动地去堵截文物可能的流向。但是,诸位,除非对手仍然使用我们目前业已监控的运输通道,不然,我们根本拿他们没办法。”

披蓬所说的是柬埔寨的现实情况,你在互联网上甚至都能买到从吴哥窟偷来的佛像。

“那么,关于石板经文,两位自伦敦归来,找到答案了吗?”披蓬问道。

宋汉城简略回顾了与隐修派和石板经文有关事件的来龙去脉,又在会议室的白板上用图示说明了中村一路设下的线索提示。这些线索都指向了丛林中的隐修派寺庙,石板经文的谜底极有可能就隐藏其中:

1.神秘邮件,合影照片中的寺庙;

2.谷垣的口信;

3.戈登文库的《早期佛教正伪辨》中的中村留言;

4.高木繁护与友人的通信,与武装考察队关系的确认;

5.《东方圣教隐修法门》,隐修教派的研究;

6.高木繁护一九四五年的两封信;

7.中村的“学术遗嘱”;

8.高木手稿和中村的考察笔记;

9.朱拉隆功大学的“日暹协会”档案文件;

10.乌那隆寺宋巴迪长老,可能的隐修者;

11.Ravanna仍然未知的寓意。

若果真如此,那么“二战”中那支日本武装考察队、Ravanna的另一半宝藏、高木繁护的失踪、中村的意外,以及目前的整个事态状况,就全都可以联系在一起了。

披蓬吩咐助手拿来了一张泰国与柬埔寨交界地带的详细地图。披蓬将乌汶府以南至柬埔寨境内的安隆汶、甘多松朗和君克汕以北的丛林地区用红笔圈了出来:“诸位,目前所知的是,一支和我们有着共同目的的考察队已进入了该地区。如果直子小姐推断无误,那么,你们所说的J博士也已到了甘多松朗。看来,那里正是他们的基地。遗憾的是,我们对对方的进展状况几乎一无所知,与那个匿名线人也暂时失去了联系,而中村仍然下落不明。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和对手进行一场几乎是盲目的竞赛。”

他看着宋汉城和直子,指出了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尽早确定那个寺庙的位置。这一带是泰国和柬埔寨两国的边境地带,历史上就曾存在纷争。如果在泰国境内,事情的解决就方便多了。如果是在柬埔寨境内,我将不得不通报柬埔寨陆军情报局,争取他们的合作。”

“拿到朱拉隆功大学保存的‘日暹协会’文件,得由沙地先生来想办法了。”直子对沙地说。

“什么时候去?”

披蓬觉得事不宜迟:“马上。”

此时是晚上九点。

“沙地有档案室管理人的住宅地址和电话吧?如果有问题,那把校长大人也请到。”

沙地愣了一下,回过神来后说:“我们就直接去拜访校长先生吧。”

————————————————————

[1] 阿罗汉果:佛教用语。南传佛教将断绝一切嗜欲和烦恼并出离三界生死称为“得阿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