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神明朋友(第5/5页)

庙里的主持显然已经知道了父亲的事。他一见到母亲,就亲切地说:“你丈夫来了,我刚问过神灵了。”他泡上了茶,递给母亲和我:“别担心,这里的神明肯定会照顾好他的,他从小就和这里的神明亲。”

茶很香,太阳很好。爬进寺庙,铺在石头砌成的地板上,白花花的,像浪。

“那他要做什么事情啊?”

“他刚来,性格又是好动的人,估计神明会打发他跑腿送送信。”

“但他生前腿脚不好,会不会耽误神明的事情啊?”

“不碍事,神明已经赐给他好腿脚了。你家先生是善心人,虽然有些纠葛还没解完,但他做了那么多好事,神明会帮的。”

“那就好。”母亲放心地眯眯笑。

接下来的话题,是关于父亲和这座庙宇的各种故事。

坐了一个下午,母亲不得不回去准备晚饭了。临行前,犹豫再三的母亲终于忍不住问:“他忙完了,做得好不好啊,会不会给神明添麻烦了,你能帮我问问吗?”

主持心领神会地笑了,径直到案前问卜了起来。

“笨手笨脚的,做得一般,但神明很理解。”

母亲一下子冲到案前,对着神龛拜了起来:“还请神明多担待啊,我家先生他从来就是笨手笨脚的。”然后似乎就像对着父亲一样小声地教训起来:“你啊,多耐心点,别给神明添麻烦。”

母亲确实不放心,第二天吃完中午饭,虽然看不见也听不见那个“正在做义工的父亲”,母亲还是坚持让我带她来探视。

主持一样泡了茶,阳光一样很好。他们一样聊着父亲和这寺庙的各种事。临行前,母亲同样忍不住问主持,主持一样当即帮忙问卜。这次的答案是:今天表现有进步了。

“真的啊,太好了,值得表扬,我明天做你爱吃的卤鸭过来。”于是又三四十分钟的摩托车车程。

再隔天,吃完午饭,母亲又提出要来探视,当然还带上卤鸭……

慢慢地,主持的答案是“不错了”、“做得越来越好”、“做得很好,神明很满意”。母亲每次要到镇海宫时,总是笑容满面的。

算起来,父亲的义工生涯满满一个月了。按照母亲此前问卜的结果,父亲先要在这做满一个月,如果不够,再转到另外一座庙——那意味着还要找另外收留的神明。

这天午饭后准备出发时,母亲像是一个准备去看揭榜的人,意外地心神不定。一路上,她一直追着问:“你觉得你父亲这个月表现合格了吗?他肯定要犯些错,但神明会理解吗?你觉得你父亲在那做得开不开心?”

我一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我们一进到寺庙,主持果然又泡好了茶。

母亲已经没有心思喝茶:“我先生他合格了吗?”

主持说:“这次别问我,你坐在这休息一下,傍晚的时候你自己问卜。”

这次,母亲顾不上喝茶、说故事了。她搬了庙里的那把竹椅,安静地坐着,慢慢地等着阳光像潮水般退去,等待父亲接下来的命运。

或许是太紧张,或许太累了,等着等着,母亲竟然睡着了。

站在镇海宫往外望,太阳已经橙黄得如同一颗硕大的橘子,正一点点,准备躲回海里了。

我轻轻摇醒母亲,说:“该问卜了。”

被我这一摇,母亲突然从打盹中醒来,醒来时脸上挂着笑。

“不用问卜了。”母亲说。

她说她看见了,看见父亲恢复成二十出头的样子,皮肤白皙光滑,肉身才刚刚被这俗欲打开完毕,丰满均匀,尚且没有岁月和命运雕刻的痕迹。他剪着短发,身体轻盈,朝母亲挥挥手,就一直往隐秘模糊的那一方游过去。身影逐渐影影绰绰,直到完全的澄明。

“他走了。”母亲说,“他释然了,所以解脱了。”

说完,母亲的眼眶像泉眼一样流出汪汪的水。

我知道,有多少东西从这里流淌出来了。

要离开镇海宫的时候,母亲转过头,对镇海宫里端坐着的神明笑了笑。

我则在一旁,双手合十,喃喃地说着:“谢谢您,母亲的神明朋友们。”

我再一次相信神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