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肚部 第十三章 破城(第2/7页)



"夫人这一番议论,真让我刮目相看了!"知县不无讥讽地说,"可孙丙闹事,实乃事出有因。"

"夫君,孙丙妻子受辱,打伤德人,尚属情有可原;德人寻衅报复,也是情理中事。事发之后,孙丙本该静候有司断处。万不该勾结拳匪,私设神坛;聚众数千,攻打铁路窝棚。扣押人质,更是无法无天。夫君,这不是造反还是什么?"夫人声色俱厉地说,"你食的是大清的俸禄,做的是大清的官员,值此危难之际,你不思为国家尽力,却着力为孙丙开脱。看似同情,实乃包庇;看似爱民,实乃通匪。夫君读书明理,何至于糊涂如此?难道就为了一个卖狗肉的女人吗?"

在夫人锥子一样的目光下,知县羞愧地垂下了头。

"妾身不能生养,本在七出之例,感念夫君不弃之恩,妾身没齿不忘……"夫人幽婉地说,"事定之后,妾身一定亲自为夫君挑选一个淑女,育得一男半女,也好承继钱家香烟。如果夫君还是痴迷孙家女子,也不妨让赵家屠夫休妻,然后夫君再将其纳为侧室,妾身一定善待于她。但这都是后事,如果夫君不能解救人质,擒获孙丙,你我夫妻必将死无葬身之地,那孙家女子纵有千娇百媚夫君也无福消受了。"

知县汗流浃背,嗫嚅不能言。



知县坐在轿子里,时而热血澎湃,时而情绪低落。阳光从竹编的轿帘缝隙里射进来,一会儿照在他的手上,一会儿照在他的腿上。透过轿帘的缝隙,他看到轿夫的脖子上汗流如注。他的身体随着轿杆的颤动上下起伏,他的心思也飘忽不定。夫人严肃的黑脸和眉娘妖媚的白脸交替着在他的脑海里闪过。夫人代表着理智、仕途和冠冕堂皇;媚娘代表着感情、生活和儿女情长。这两个女人对他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让他选择一个,那么……那么……只有选择夫人。曾文正公的外孙女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如果不把人质营救出来,如果不把孙丙捉拿归案,一切都将化为乌有。眉娘啊,你爹是你爹,你是你,为了你我必须抓你爹,我抓你爹也是为了你。

轿子走过马桑河上的石桥,沿着一条被挖断了多处的土路,来到了马桑镇的西门。太阳正晌,但大门紧闭。高高的土围子上堆垒着砖石瓦片,活动着许多手持刀枪棍棒的人大门楼子上高挑着一面杏黄色的大旗,旗上绣着一个巨大的"岳"字。几个红布缠头、腰扎红带子、脸上涂了红颜色的青年在旗下护卫着。

知县的轿子在大门前落下,知县弓腰钻了出来。大门楼子上传下来响亮的问话声:

"来者何人?"

"高密县正堂钱丁!"

"你来干什么?"

"约见孙丙!"

"我们元帅正在练功,不见生客!"

知县冷笑一声,道:

"于小七,你少给本县装神弄鬼,去年你聚众赌博,本县看在你家有七十老母的份上,饶了你四十大板,谅你还没忘记吧?"

于小七咧着嘴,说:

"俺现在顶着小将杨再兴!"

"你就是顶着玉皇大帝,也还是于小七!赶快给我把孙丙唤来,否则抓进县衙,板子伺候!"

"那你等着,"于小七道,"俺去给你通报。"

知县看看身边的随从,脸上流露出不易察觉的笑容。知县心里想:嗨,都是些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哪!

孙丙身穿白袍、头戴银盔、盔上插着两根演戏用的翎子,手提着那根枣木棍子,出现在大门楼子上。

"城下何方来将,速速报上姓名!"

"孙丙啊孙丙,"知县讥讽道,"你的戏演得不错嘛!"

"本帅棍下不斩无名之辈,速速报名!"

"好一个无法无天的孙丙,你听着,俺乃大清朝高密县正堂,姓钱名丁,字元甲。"

"原来是小小的高密县令,"孙丙道,"尔不在衙门好好做官,来此何干?"

"孙丙,你让我好好做官吗?"

"本元帅只管火洋大事,那有闲空去管你一个区区小县之事?"

"本县来找你也是为了灭洋大事,你快快开门,放我进去,否则大军一到,玉石俱焚!"

"有什么话你就在外边说把,本帅听得到的。"

"事关机密,本县必须与你面谈!"

孙丙沉吟片刻,道:

"只许你一个人进来。"

知县钻进轿子,道:

"起轿!"

"轿子不许进来!"

知县掀开轿帘,道:

"本县是朝廷命官,理应坐轿!"

"那只许轿子进来!"

知县对身后的县兵头目说,"你们在外边等着吧!"

"大人!"刘朴和春生按住轿杆,说,"大人,您不能一人进去!"

知县笑道:

"放心吧,岳元帅通情达理,怎么会加害本官呢?"

大门咯咯吱吱地从里边拉开,知县的轿子颤颤悠悠地走了进去。鸟枪手和弓箭们想随轿冲进去,围墙上的砖石瓦块就像冰雹一样砸了下来。枪手和箭手想往围墙上射击,被知县大声呵斥住了。

知县的轿子穿越了刚刚用铁皮加固过的松木大门,大门上散发着浓烈的松油气味。透过轿帘,他看到街道两侧支起了六盘铁匠炉,风箱呱啦响,炉火通红,每盘炉前都围绕着一堆乡民,在那里锻打兵刃,锤声叮当,火花四溅。街上来往着妇女儿童,有的端着刚烙出的大饼,有的提着剥了皮的大葱,个个都绷着脸,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火星。一个头上扎着小抓鬏儿、袒露着圆滚滚的肚皮的男孩子,手里提着一个冒着腾腾热气的黑色瓦罐,歪着头观看着知县的轿子,突然亮开了童稚的嗓门,唱了一句猫腔的跺板:"大雪飘飘好冷的天~~西北风直往袖筒里钻~~"孩子的高声喊唱,逗得知县一乐,但随即而来的,是一阵蚀骨的凄凉。知县想起了正在县城通德书院校场上操枪演炮的德国军队,再看看被孙丙的妖术煽动得如痴如狂的马桑镇无知的乡民,一种拯民于水火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的心中响亮着铿锵的誓言:夫人言之有理,值此危难之际,无论是为国还是为民,我都不能寻死,这个时候寻死,其实是一种无耻的懦夫行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就当学曾文正公,赴汤蹈火,挽狂澜于既倒,拯万民于倒悬。孙丙啊,你这个混蛋,你为了一己的私仇,要把马桑镇数千良民诱导到水火之中,本官不得不收拾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