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五(第3/6页)

活了,又活了,要回到高围墙的工厂里来了,他觉得“将军”的譬喻很有意思,给个什么样的差使,是个次要问题,要紧的是必须有人在石湖领导群众坚持下去。

“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斗争呵!”

“明白了,土地是一块一块地争取的。”

说来也可笑,解放二十多年,又要来打游击,扩大根据地。他顺着铁路枕木,朝着工厂走去,想着自己的使命。一双被捆绑住五六年的手,突然解放出来,重新上阵,确实是有股说不出来的劲头。所以也不去注意那厚厚的云层,呼呼的西北风,和盘旋在高空、始终也不消散的冷空气。

他怕碰见熟人,偏偏碰到了一个熟得不能再熟的人,迎上来的却是小狄,那个似乎能使自己青春永驻的秘书。

她早就在这里等他了,但于而龙只顾低着头在枕木上走,不曾发现那守候着他的母女俩。小狄笑了,便让孩子叫他。

“姥爷,姥爷!……”

于而龙愣住了,小女孩清脆的声音,很明显是在喊叫自己,因为侧门比较冷落荒僻,很少有人来往。呵,他认出来了,一个像她妈妈一样的小瓷娃娃向他挠弄着小手。

“啊,小狄!”他高兴地伸出双手。

她迎了过来,把那小女孩抱到他面前:“叫姥爷亲亲!”

“姥爷的大胡子扎人……”小女孩软软的小手勾住他的脖子,像她文静的妈妈一样柔声细语。

于而龙被那小手挠得痒起来,呵呵大笑:“你妈妈结婚,我被关在优待室里,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又在干校当蹲班生。今天见到你,两手空空,怎么办?”

“看您说到哪里去了?……”小狄深情地注视着这位父一辈的老上级,“您好像瘦了一点——”

“挺好。”

“精神上呢?”

“也还不错吧!要不,也不会再作冯妇了。”

小狄笑了一笑,然后,朝她小女孩讲:“让你告诉姥爷什么话来着?”

那个小女孩想起了她的任务,连忙附在于而龙的耳边说悄悄话:“姥爷,你别回到工厂里来,他们不欢迎——”

于而龙哈哈大笑,儿童说出成年人口吻的语言,是特别叫人感到滑稽的,便搂住那孩子说:“谢谢你的提醒,小宝贝,明天,一定送你个最大最好最漂亮的娃娃——”他问小狄:“你们消息倒真灵通,我昨天还在干校挨批咧!”

“可这儿,‘欢迎’你的大字块都贴出来了!”

“那不更好嘛!”心想:原本就是来打游击的嘛!

“我赶紧打电话给谢大夫,她说你从干校回到家,放下行李就来工厂了,我马上抱着孩子迎你。”

“你怎么猜到我会从侧门进厂呢?”于而龙有些奇怪,因为他是在公共汽车上打票时,才改变主意避开马棚的。

她笑了笑:“要不,怎么是你的秘书呢?”

“这些年,你这个于而龙的黑班底都干什么?”

“烧过锅炉,当过瓦工,后来落实政策,让我在食堂卖饭票。”

“也许你们食堂给外国人办的吧?需要一个懂三国语言的人材,笑话!”

小狄笑了起来:“你猜猜我爱人干什么营生?”

“那位在外国留学的工程师,现在搞什么哪?”

那位小瓷娃娃嗲声嗲气地学舌:“我爸爸当大官!”

“什么官?”于而龙好奇地问。

孩子大声地回答:“我爸爸当猪倌,当羊倌!”

于而龙猛一下觉得工厂侧门的过堂风还挺冷,于是他把衣领竖立起来。

“不知那些小贵族们会给你一个什么官?”小狄问。

“管它咧!小狄,我不是为当官来的!”

“真的——”她充满了女性的同情问,“干嘛偏回厂里来呢?”

“小狄,也许你能理解我,这个工厂对我来讲,很大程度像你的女儿跟你一样。”

也许这句话感动了她那颗母亲的心,她深情地望着这个为工厂贡献出全部心血的布尔什维克。

他似乎对自己讲:“总这样停产下去,总这样不给部队提供装备,就好像让我们的战士,赤身裸体似的暴露在敌人面前,一排排地倒下去,我会有永远也洗不清的罪过……”

她用俄语说了一句:“愿万能的主赐福给您,您可小心哪!路程太艰难了……”说着晶莹的泪珠,从眼窝里进裂出来。

他也用俄语回答她:“我知道,孩子,我是打算戴着镣铐跳舞的,有什么办法,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心——”说罢。他亲亲那个女孩,交还给年轻的母亲。然后,头也不回地朝工厂走去,这回,他一步跨两根枕木地迅跑着。

小狄抱着孩子,站在呼呼的西北风里,久久地望着那个亲切的背影,直到他跨进厂门,才姗姗地走去。

门卫没有把这一位曾经是党委书记兼厂长的于而龙认出来,因为夜色已经很浓,路灯光线暗淡,他们拦住了问:“干什么的?”

“啊?不认得了嘛!”

“哦!”门卫赶快回身去叫屋里的同伴,“你们快来看看,是谁来啦?”

于而龙记得他们,这些门卫是曾经帮助他为实验场作最后努力的朋友,笑着问:“还是你们几位门神爷把关?”

“是的,是的。”他们多少有点自豪地,拉着于而龙进了守卫室里面的小屋,并且告诉他说:“这些年来,哪位新领导都不曾来光顾过,坐吧坐吧,还是你的老位置。要不要给你沏碗大叶茶,这天气够意思,说是寒流——”

“你们这屋里倒挺暖和!”

“抽袋叶子烟吧!老厂长!”

“不用麻烦啦,我想进厂去看看。”

“坐会儿,坐会儿。”他们坚决邀请他围住旺旺的炉子坐着:“别着急,等那帮少爷羔子出来了,你再进去,免得碰上了生闲气!”

“谁们?”他又说起了他家乡的土话。

“如今还有谁得意?——”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见一阵淆杂的脚步声,从厂内走出来,路过门卫室,于而龙透过里屋的玻璃窗看去,只见有那么四五个身影,穿着棉大衣,戴着袖章,每个人都像变古彩戏法似的,在大衣里藏着掖着许多东西,鼓鼓囊囊,打闹说笑地丝毫也不觉得羞耻地向门卫室摆了摆手,走出厂门,消失在黑暗里。

“他们是——”

围着火炉的那几位门神爷,谁也不想回答于而龙的问题。

“公开地偷?盗窃成了合理合法的行为?”

但是,人们只是沉默地坐着,听炉子上坐着的水壶,在唱和着门外的西北风,发出嘶嘶的呻吟。或许他们认为于而龙提的,根本就算不得什么问题,正如问一个人他每天吃不吃饭一样,这难道还值得大惊小怪么?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早成为那些暴发户的座右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