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 恨(第2/3页)

我的童年和少年就是从那条分界线上断裂开来。我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彻底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完美的人,因为我一开始就注定了要落在这个事先合计好的大结局里。一场没有希望的挣扎就这样开始了。既然如此,这一生一世,那些里里外外的埋怨我才不在乎呢。谁也用不着板着面孔吓唬我,发出过多的、严厉的指责,因为这没有意思。不仅是指责,连指责者本身、被指责的人,都没有太大的意思。还有,你的庄严肃穆以及不可救药的忠诚,也都没有意思。尽管有人编织了令人神往的图画,描绘了远处的高山、雷鸣电闪、惊涛骇浪,或者是过人的温柔、使人迷醉的梦想……我都觉得没有太大的意思。连同那些无比神秘奇妙的想象,聪明绝顶的创造,伟大的友谊,这会儿都该好好打个折扣了。

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心里明白。我的回答简单而又简单,那就是:外祖母死了;在这之前,她还经历了更多可怕的事情,比如她就亲眼见过外祖父的死,见过他身边那片红色的沙子。

她离开了,带走了我的忠诚,我的热情,我原本应该具有的那一份激动。那个春天,我只是长久地望着那个荒草抖动的坟堆。坟堆旁边,是像旗帜一样的一棵马尾松。就在这样的一棵松树下,外祖父最后倒下来……如今我已满脸胡须,我永生不会忘记的,就是外祖母在世时对我讲过的那个故事——关于外祖父,关于他的彩色的鸟,关于那匹红马。

人哪,永远不能忘却,也不能毁坏。我曾把自己的孩子唤到身边,说:“来,爸爸教你用柳条编蝈蝈笼。”小宁那一对大眼睛倏然一亮:“真的?蝈蝈笼?来吧!”他表现出了多么强烈的兴趣,这很可能像我当年一样。我去搞来最好的柳条,给他一些,自己留一些,很仔细地教他编起来。我告诉他怎样扭动柳条才不会折断,怎样使它的造型变得更好看;还有,它的内在奥妙,那些不得不称之为“技巧”的东西藏在什么地方——“对了,收缩笼口时应该这样;要拧实它的底部。完了,这就完成了,可以把它挂起来。”“里面装蝈蝈吗?”“那当然了。里面放上一小块黄瓜,最好再放上一朵南瓜花,蝈蝈喜欢它们。”他眨着眼睛,似乎很快学会了。我拍拍他又滑又黑的小后脑勺说:“你是个很聪明的家伙,是不是?”他不好意思,拿着刚刚编成的蝈蝈笼走开了……可是不久,他就把这个精美的作品毁掉了,这使我大为惊讶。一个人还只是童稚时期,却同时拥有了制作和毁坏的欲望,这真是奇怪。

记得有一次我出发到平原东部去,见到那里的人正在大兴土木,兴建一片庙宇。一问,才知道这里的荒地原来曾是一处宗教圣地,他们不过是要恢复它原来的样子。他们说:当年这里有很大很大一片庙宇,无论有多少人来赶庙会都不显得拥挤。它富丽堂皇,充满了神秘色彩,关于它的传说可以写好几本书。但也就是这座兴隆了几个世纪的庞大建筑群,后来还是在战争中、特别是在所谓的建设时期给毁掉了。反正从此再也没有了琉璃瓦在阳光下闪亮,没有了晨钟暮鼓……而今要重修这片庙宇,并且尽可能地按老年人记忆当中的样子修复,整个工程大约要花掉几亿元、费去整整一代人的时光。这是一次多么巨大的耗损和补偿——在这片还不太富庶的平原上要搞这样大的一个工程,需要多少人的汗水,多少人的劳动,多少人的节衣缩食。可庙宇是一定要盖的,那种昔日的繁华是一定要恢复的。因为那种急于恢复一段历史、恢复一段记忆的跃跃欲试的念头是从心底泛上来的,并且突然死死地缠住了这个平原上的人。他们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把这片庙宇建起来。

毁坏和制作,无休无止,循环往复。这如同出生和死亡。这种预知是可怕的,很多悲剧就源于这种自觉不自觉的预知。也许我们根本就不应该被预告,我们不应该被告知结局。也许只有这样,一切才会是另一副样子?

3

人总要在一个固定的结局里面不停地奔波。在这方面,我从小就有一个活的榜样,他就是拐子四哥。他的奇特的命运和生活方式曾长久地使我入迷。我后来尽管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选择,可我总是发觉,这一切其实都离拐子四哥的生活原则相去不远。尽管我们天各一方,却靠近着同一种精神,有着相似的宿命。

在这个安静的秋天里,我与他只隔开一道墙壁,如果屏住呼吸,我甚至可以听到他香甜的呼噜声。他睡着了。他的大半生都在奔波,已经十分疲劳。这时我不禁要问:一个人为什么要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能够这样?难道一个人奔波的乐趣不会被那种巨大的疲惫给抵消净尽吗?一个人如果看过了无数新奇的地方,看过了真正的大山、湍急的河水、无边的大海,领略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美妙的或者是邪恶的女人,那么他是否仍会感到平淡索然?我发现,一个人无论是奔波还是滞留,疲惫总会有的。他们留下的问号实际上只是一个数学问题——从数学的角度讲,曲线总比直线要长。试想,从一地到彼地,它的路线稍微有一点儿弯曲,那就比一条直线要长。

人生也是如此,在共同的时间里,我们不甘于只留下一条生活的直线,因为生命太短暂了。拐子四哥他们不过是在尽量使自己奔波的踪迹来得曲折和漫长罢了。我突然明白了:他们以此与那个逐渐逼近的结局做着对抗。我也由此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在土地上急急奔走……这一切原来不仅仅是脾性和嗜好,而是源于生命的底层,源于一种对抗的拗气。难言的疲惫和寂寞啊,生命的汁水在无声地流淌……我知道这种奔波早晚会把一切都消耗掉,像那棵山楂树就要失去了乌黑油亮的叶子,像那只彩色的鸟被一支枪口瞄准。

秋风把阵阵荒野的气息吹过来,这是多么好的让人沉醉的气味。它的气味就像童年的气味——我愿意在生机盎然的葡萄树下一直流连下去。我望着你,看着你的胸脯一起一伏。你可能完全沉入了我们家族的故事,泛起阵阵幽思。时至今日,我离开外祖母的那个故事已经如此遥远,而今满脸胡须,皱纹密布,却一事无成。我的皮肤失去了光泽,头发正一点点变得稀疏,却仍然没能接近那个家族的隐秘。时间的黄沙正一层层掩埋着它,而我,却没有像个男子汉那样奋力一挣,拼上命拓开这沉重的堆积……秋风里的葡萄叶像小巴掌一样抚摸着我满是胡碴的脸,这使我想起了那双并不存在的手。这双温柔的手离我的脸颊很近很近,只是永远挨不到。它是昨天的手,是幻觉之手,思念之手,所以它才不会衰老。在那棵巨大的李子树下,我一次次看到外祖母那银白的头发和沾满了蜜蜂的李子花……思念中的一切芳香扑鼻。就是它让我在这儿滞留;就是它才告诉我幻觉本身也有体温、思念本身也有重量。它们不是风,不是舞动的纸片,也不是一片秋天的落叶。它们像土石堆在身边。我用它们垒起存身的住所。